最新新闻:

穗恒运整体上市「穗恒运a(000531)股吧」

时间:2022-11-26 12:59:18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穗恒运整体上市「穗恒运a(000531)股吧」,关于穗恒运整体上市「穗恒运a(000531)股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德邦证券 倪正洋)

1. 常规能源 新能源双轮驱动,未来发展前景向好

1.1. 背靠现代能源集团,具备较大竞争优势

经过系列布局延伸,公司产业已涉及火电、光伏、储能及氢能等多个领域。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穗恒运 A”)是广州市属国有控股的重点电力生产和集中供热的上市企业,公司创建于 1987 年,主营业务主要为电力、热力生产及销售等。

1994 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为广州市首批上市公司之一。2019 年公司成立广东江门恒光新能源有限公司、广州恒运东区天然气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广州雄韬氢恒科技有限公司,切入新能源领域。2020 年,公司加快新能源布局,成立恒立新能源、汕头恒鹏、恒光二期新能源,合资成立中恒石化。2021 年公司成立恒运储能,切入储能领域。

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长为区域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业绩优良、稳定分红的能源企业,未来将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重要力量。

背靠现代能源集团,获得长期发展优势。

从公司股权结构来看,截至 2022 年 6 月,公司控股股东为广州高新区现代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 39.59%,公司实控人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公司背靠广州高新区现代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在项目获取、融资、投资运营等方面将具备较大竞争优势。

公司业务类型涉及煤电、气电、光伏、储能以及氢能等多个领域,其中电力结构中火电占据主导地位。

据我们统计,截至 2022 年 4 月 9 日,公司总控股在运装机容量为1.35GW,其中煤电、气电、光伏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80.00%3.11%16.89%。

1.2. 营收保持稳步增长,现金流情况充裕

营收保持增长,净利润略有下滑。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9.28 亿元,同比增长 13.47%,主要原因是 2021 年公司电、热的销量以及价格有所提升。2021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60 亿元,同比下降 79.42%,归母净利润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2021 年燃煤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燃料成本大幅增加。

短期燃煤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公司利润率有所下滑。

从营收结构来看,2021 年公司电、热实现营收 32.85 亿元,占营收的比例达到 83.62%,因此公司利润率受燃煤电价影响较大。2021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与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5.16%、4.54%,较 2020 年分别下降 22.33、21.23 个百分点,主要系 2021 年燃煤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公司利润率承压。

公司自 2018 年参股越秀金控以来,投资收益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较高,基本保持在 0.40-2.11 倍,公司投资收益对利润水平的影响一直较大,2021 年燃料成本的上涨也并未影响到公司投资收益水平。

从资产端来看,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占比较高。

截至 2022Q1,公司总资产为 160.04 亿元,同比增长 22.57%,其中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为 58.39 亿元,占总资产的 36.48%。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主要包括中恒石化、越秀金控、雄韬氢恒等股权投资,合计为 47.58 亿元;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达到 10.81 亿元,主要包括恒凯新兴股权投资及部分金融资产。

从负债端来看,公司资产负债率维持在高位水平。2022Q1,公司长期借款为 26.62 亿元,同比增长 124.31%,资产负债率为 63.79%,较 2021 年底增长 0.39 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常规能源板块发展及新能源装机容量高速扩张,公司资产负债率保持高位。

从净现金流量来看,2021 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 3.93 亿元,同比降低 148.34%,主要受燃煤价格上涨,原材料采购支付现金同比增加影响。此外,随着公司在建项目投入的增大,2021 年公司投资现金净流出 15.62 亿元,筹资现金净流入 17.44 亿元。

从现金流来看,2022Q1公司现金余额为 24.17 亿元,在业绩亏损的情况下现金流较为充足,公司将于 2022 年内完成恒建投公司 58%股权、国企联合基金、美的基金的出售转让,届时有望获取 10.34 亿元对价,或将支撑公司快速发展。(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2. 煤电极端供需矛盾有望改善,火电业绩有望回升

2.1. 煤电价格逐步回归,火电盈利能力有望实现边际改善

火电装机占比保持趋势性下降。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发电实现快速发展,化石能源发电被逐步压缩。2012-2021 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占比由 71.43%下降至 54.56%,火电装机占比呈现下降态势,但火电仍然是中短期内最重要的电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不可或缺。

煤电价格传导机制逐步完善,火电行业状况有望实现边际改善。

一直以来,我国实现的是“市场煤 计划电”,导致火电企业的盈利随着煤价的波动而大幅震荡。2021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全国多地出现限电。

2021年10月8日,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有分别不超过 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 20%,其中高耗能企业不受20%限制,同时会议还指出“支持煤电企业增加电力供应,针对煤电企业困难,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保障合理融资需求”。政策发布后,多省2022年长协电价已接近顶格 20%上浮,火电企业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

政策推动下,煤炭价格有望企稳。

从 2022 年 2 月,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保障煤炭供应,2022 年 6 月 7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煤炭先进产能核定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履行电煤保供稳价责任。核增产能煤矿要积极承担电煤增产保供责任”,预计电煤供应有望得到保障,价格将进一步回归合理区间。

从动力煤的价格来看,截至 2022 年 7 月 7 日,秦皇岛港山西产动力末煤 (Q5500)平仓价报 1245 元/吨,较高点已大幅回落。

2.2. 稳步推进常规能源开发,持续巩固市场优势地位

目前火电业务仍是集团公司经营效益的主要构成,预计未来 3 年占营收比重依然较高,目前约为 80%左右,未来三年下降幅度有限。

公司火电机组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广州开发区负荷中心,具有优先调配的优势,区域竞争力较强。

截至 2022 年 4 月,公司投入运营的火电机组为 1.12GW,机组包括 2 台 210 兆瓦、2 台 330 兆瓦热电联产燃煤机组以及 2 台 21 兆瓦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机组。

在建项目方面,公司有两台 460 兆瓦“气代煤”热电联产项目正在筹建,计划于 2023 年 6 月建成投产。

储备项目方面,包括知识城 2×460MW 燃气机组、白云燃机项目 3×460MW,以及拟拆除两台 210MW 燃煤机组,并建设 1 台 660MW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通过常规能源的不断更新迭代,持续巩固公司的市场优势地位。

3. 新能源蓬勃发展,具备广阔市场空间

3.1. 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光伏装机规模快速扩张

产业引导叠加技术驱动,光伏产业保持快速发展。Solar Power Europe 数据显示,2019 年太阳能发电度电成本已降至 40 美元/兆瓦时,较 2009 年已下降 89%,主要是由于技术迭代带来的成本下降。

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总装机占比保持快速提升。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 2021 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 306.56GW,占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的比例为 12.90%,较 2020 年增长 1.38 个百分点,国内新增光伏并网容量为 54.88GW, 同比增长 13.86%。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发表的题为《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2021 年回顾与 2022 年展望》的演讲,预计 2022 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或将增至 75GW 以上,大约在 75-90GW 左右。同时,预计 2022-2025 年,中国年均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 83-99GW,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公司抢抓“十四五”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

在运光伏项目方面,截至2022年4月9日,公司总控股在运光伏装机 228MW,包括台山首期项目 200MW 和二期项目先期并网28MW,公司权益占比分别为60%和55%。

在建光伏项目方面,2022-2023 年主要增长来源于台山、汕头两大光伏基地。台山二期 300MW 项目预计 2022 年 9 月 30 日全容量并网投产。

汕头陇田、和平 550MW 项目已于 2022 年 3 月 28 日开工建设,意味着公司拓展第二个光伏新能源基地取得重大阶段进展,该项目预计 2023 年三季度建成并网。

届时投运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 1.05GW。 储备项目方面,公司正在开发海南 100MW 农业光伏、阳江阳西 120MW 渔业光伏、台山深井 350MW 渔业光伏、化州 300MW 农业光伏等项目,目前正在推进开发中。

3.2. 电化学储能具备广阔发展空间,公司积极布局储能运营

储能是推动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电化学储能占比逐步提升。储能系统解决了新能源发电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的问题,是保障电网运行的重要手段。

根据 CNESA 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2(摘要版)》,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 46.1GW,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为 39.8GW,占比为 86.3%,抽水蓄能依然占据最大规模,但所占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3 个百分点。

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 5729.7MW,同比增长 75%,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新型储能。而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据主要地位,占比达到 89.7%。

电化学储能是未来发展方向,具备广阔市场空间。

相比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充电速度快、放电功率大,且不受自然条件影响。根据 CNESA 预测,保守和理想场景下,2026 年国内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 48.5GW、79.5GW,2022-2026 年复合平均增长率(CAGR)分别为 53.3%、69.2%。

储能系统集成是储能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储能系统集成向上衔接设备厂商,向下打通应用服务,对各领域技术均有所涉及,且需要充足的资金与人力投入。

储能系统集成具备广阔市场空间,但市场竞争激烈。

集邦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储能市场将突破 100Gwh,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发展现状来看,国内系统集成仍处于“组装机”阶段,行业内部存在低价恶性竞争以及缺乏标准等问题。

从竞争格局来看,国内行业竞争格局仍较为分散,CNESA 数据显示,2020 年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市场 CR5 占据 37.6%。以海外发展作为参考,大多中小型企业在行业专业性以及财务稳定等方面有所欠缺,头部企业依靠技术优势和渠道优势将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公司储能业务主要侧重在运营,涉及部分储能系统集成。

公司将规划建设面向华南地区的大型储能电站投资运营中心,建设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

从公司储能业务布局来看,2018 年,公司与广州陆恒能源服务公司签订储能调频项目能源管理合同,在 D 厂#8、#9 发电机组侧建设电网级储能系统,该项目由陆恒公司全额出资,发电公司提供场地并受托运维工作,享受收益分成。

2020 年 3 月和 6 月,公司完成了#9、#8 机组试运行,并进入商业运营,整体储能调频系统运营良好,为集团带来了较好收益。

2021 年 12 月,公司出资 5 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恒运储能科技公司,定位为集团储能产业投资开发运营管理平台,目前公司正在规划知识城 140MW 独立电站项目。同时公司大力拓展用户侧储能,广州市用户侧 500MW 储能项目预计未来 2-3 年内有望逐步开始建设。

3.3. 氢能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发展动力足

氢能是一种蕴藏丰富、用途广泛、清洁方便的能源载体,人类一直在研究将氢气作为燃料源的可能性,虽然目前开发有限,但随着技术突破以及能源成本的不断下降,氢能的大规模应用将具备可能性。氢气在电力、工业和化工制造中可替代天然气,在长途运输中可替代石油。随着俄乌的战争的拖延,以及欧洲和亚洲的天然气价格达到创纪录的高位,氢气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从氢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来看,上游为制氢,包含氢气制取、氢气纯化、氢气液化等环节,中游是储运环节,包括气态储运、业态储运、固态储运以及有机液态储运等环节。氢能源产业链下游为加氢及氢气的应用,涉及到加氢设备以及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应用。

自十三五计划以来,我国对氢能领域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

2020 年 9 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文件提出根据示范城市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氢能供应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给予奖励。

2022 年 3 月 23 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产业规划、产业发展要求、发展目标、具体措施和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明确提出,到 2025 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 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 10-20 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100-200 万吨/年。这次规划落地表明国家对氢能战略地位的肯定,行业有望在政策加持下迎来快速发展。

公司氢能板块处于前期布局阶段,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公司积极布局氢能产业,覆盖制氢、加氢、氢燃料电池等产业链环节建设,其中加氢站建设是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

在制氢加氢领域,公司与中石化合作,合资成立广东中恒石化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集加油、加氢、充电、光伏发电、商业服务“五位一体”的综合能源站,站内设 6 台加油机,能同时容纳 28 辆车;2 台加氢机,日加氢能力达 500KG,光伏发电装置及 4 车位充电桩,每天可服务 80 台电动汽车。此外,公司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在广州市建设至少 20 座加氢站,未来也将基于终端应用与科研院所合作制造制氢、加氢设备。

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公司与雄韬股份合资成立了广州雄韬氢恒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截至 2022 年 6 月,已推动广州市首条公交示范线 15 台氢能公交车运行,在氢能环卫车、物流车等多种车型也得以推广应用。

此外,公司依托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联合会、广州市中德氢能源研究院、氢能产业基金等平台,集聚优质资源,引进国内外成熟的氢能技术,并择优投资前景良好的氢能项目。虽然短期内不会为公司形成营收和利润,但预计将能逐步取得实质性进展。

4. 盈利预测及估值

4.1. 盈利预测

核心假设:

1)装机规模:根据公司十四五规划及现有项目投产情况,预计 2023 年、2024 年火电在运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 123.6 万千瓦、129.9 万千瓦,光伏在运装机容量 2023 年、2024 年分别达到 105 万千瓦、192 万千瓦。

2)上网电量:燃煤机组、光伏的利用小时数稳定,根据以往分别假设为 5397 小时、1081 小时,燃气机组的利用小时数取前两年平均值。预计公司 2023 年、2024 年上网电量将分别达到 69.9 亿千瓦时、85.5 亿千瓦时。

3)电价:预计未来电价将上浮,假设煤电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分别 为 0.449 元/ kwh、0.459 元/ kwh、0.459 元/ kwh,气电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分别为 0.640 元/ kwh、0.640 元/ kwh、0.650 元/ kwh,光伏电价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分别为 0.453 元/ kwh、0.463 元/ kwh、0.463 元/ kwh。

4)成本:2022 年剥离房地产业务,进一步聚焦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布局,假设 2022 年房地产业务毛利率为 50%,2022 年-2024 年光伏业务毛利率保持 32%,脱硫剂业务毛利率保持 50%。

公司常规能源 新能源发展,在能源保供、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未来成长性高。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 46.14 亿元、43.60 亿元、50.77 亿元,增速分别为 17.4%、-5.5%、16.4%,净利润分别为 1.49 亿元、1.72 亿元、2.55 亿元,增速分别为-7.1%、15.1%、48.4%。

5. 风险提示

1)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核电建设需要较长时间,若项目建设不及预期,会影响公司业绩;光伏新能源项目投运是公司业绩增长的驱动力之一,若推进不及预期,会对公司业绩带来 不利影响。

2)审批进度不及预期:政府对光伏的审批进度,会影响公司的装机,若审批不及预期则可能会导致公司未来业绩增速受到影响。

3)煤炭价格上涨的风险:2022 年国家对煤炭价格大力管控,煤炭价格逐步稳定,若受到市场影响,煤炭价格持续上升,将影响公司的业绩和现金流。

4)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新能源发电受政策影响,政策变动可能影响公司对核电及新能源发展的规划及项目投运,进而影响公司业绩。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