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引雷能发电吗「人类能拦截彗星吗」

时间:2022-11-27 18:05:13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引雷能发电吗「人类能拦截彗星吗」,关于引雷能发电吗「人类能拦截彗星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人工引雷实验,很多人都亲眼见过,并且拍摄下视频。

引雷金箍棒

2021年,中科院大气所在滨州进行了一次引雷,这回大家真的还是大饱眼福了。

据网友描述,那画面简直令人震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位神仙在这里“渡劫”呢,还有的说,火花四溅的现场,就跟星球大战中用激光剑搏斗的场面一样。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引雷现场堪比星球大战,为何主动引雷?这些雷电可以储存吗?

雷电已引来,大战开始了吗

雷电造成的危害不小

我们之所以要进行人工引雷实验,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对雷电的认识并不多。

长期以来,我们都雷电视为一种自然现象,由于雷电以直击雷的形式,给地球上的生活和人类文明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因此我们一直在想办法了解雷电。

可怕的雷电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雷电带来的危害。

自有记录以来,雷电造成的灾害不计其数,尤其是在现代文明开始发展之后,全世界能够引雷的物件越来越多了。

如今雷电灾害已经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而中国同样是雷电灾害高发的地区。

现代引雷装备可太多了

其中广东南部地区,东莞、惠州和深圳一带的雷电灾害已经达到世界之最,为此我国电工委员会还将雷电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据统计,我国平均一分钟内就会发生77次闪电,看来我国“渡劫”的人有点多啊。

雷电对电力系统、通信系统、雷达天线和电子信息系统等,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雷电劈中电桩

1960年左右,法国开始人工引雷实验,就是因为当时在雷电的侵扰下,法国的供电站一年发生的事故几乎达到10次之多,严重影响了该国的用电情况。

除了供电站外,雷电最喜欢的还有森林,雷电在袭击森林后,会迅速产生火花,然后在短时间内在森林中形成大面积的火灾,而往往森林火灾都是最难扑灭的。

最后,雷电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不过据统计,有2/3遭到雷击的受害者都处于户外。

值得注意的是,雷电似乎更偏爱男性。

户外很容易被雷击

美国自2006年开始统计被劈死的人,截止2013年,死亡人数达到261人,而其中男性就有211人,占比达到80%,其中有很多是在树下避雨时遭遇的。

科学表明,这可能是因为男性的雄性激素,让身体的毛发更加旺盛,皮肤也更加干燥,所以自带大量电荷。

当他们在雷雨天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简直相当于一根行走的避雷针。

我们对雷电的认识不足

为了减少雷电对我们的影响,通过人工引雷实验研究雷电,就很有必要。

雷电现象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雷电的发生并不完全偶然,同样具有一定规律,并且我们还发现了雷电形成的部分原因等。

雷电通常都是暴雨来临前的征兆,闪电的出现,和积雨云有密切关系,等到这些云层的堆积达到一定的厚度,其中就会产生大量的电荷。

经过一系列的对流活动后,积雨云就会被分割成三个带电的区域,上面为正电荷区,中间为负电荷区,最底部还有一部分正电荷区。

雷电形成

当云内电场的强度增加后,闪电也就形成了,可以分为在云层内部的云闪,和可以劈到地面的地闪。

而根据气候和地区的不同,雷电还会分为热雷电、锋雷电和地形雷电等。

我们目前对雷电的认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雷电对我们的损失,但需要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

比如闪电如何在云内始发?闪电发生时的云内电场有多强?闪电是否能产生高能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通过人工引电实验了解。

看起来漂亮,实则很可怕

我国引雷技术的发展

那么引雷技术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进行的呢?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法国、中国和日本等国就先后开展了人工引雷的实验。

1977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试下人工引雷实验,并在1989年成功利用专用引雷火警。

我们最常用的引雷方式,就是想起电的雷暴云体,发射拖带金属带线的引雷火箭。

这样的描述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操作起来却很难。

远程操控专用引雷火箭

引雷火箭的技术要求

我国在进行引雷实验的时候,首先要进行合适的选址,位于我国华南的地区,属于雷电多发区域,在这里引雷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其次就是引雷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对导线的直径、缠绕方式、以及火箭的速度其实要求很高。

人工引雷实验的导线,必须要细,这样可以减少发射的负担,光滑的表面也可以减少于空气的阻力,此外还需要拥有一定的韧性,避免在火箭发射时断裂。

导线

目前我们用的导线,直径一般为0.2mm,耐拉力为72N,而绕线轴的直径则为150mm,高度为50mm。

科学家表示,当引雷火箭上升到200米左右的高度时,就可以引雷成功。

也就是说,在抵达这个位置之前,一定要保证火箭底部的导向不能被拉断,那么速度就不能过快。

当然速度慢了肯定也不行,因为引雷的最好时机,就是自然雷电即将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时候。

引雷现场布置

这时候,需要根据地面大气电场、强对流天气实况,并利用自然雷电发生的频率等信息,对雷暴云的起电状况作出判断。

如果火箭速度过慢,就可能导致雷都已经劈下来了,结果火箭还没有上得去。

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我们现在的火箭可以达到800米以上的高空,此时引雷的冲击力对地面可能不会那么大。

而火箭的最高速度则不能超过190米/秒,一般来说,处于主要工作段的火箭速度为120米/秒。

引雷火箭

引雷火箭技术的发展

我国长期以来,都在不断改进引雷火箭的性能,加大引雷的精准度,并且减少引雷火箭的成本。

因为在2008年之前,我国很多引雷火箭都进口自国外,成本很高。

于是大气物理所开始和陕西中天火箭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2008年就研制出新型人工引雷专用火箭,并在2009年首次试验成功。

在这之后,我国的引雷火箭技术一直在稳步提升,帮助我国更进一步了解雷电,并充分利用这些雷电。

引雷火箭

截止2021年,我国就已经成功进行人工引雷300多次。

目前引雷还没有储存的想法

很多人疑问,一次雷电产生的电压既然可以达到10亿伏特,并且最大电流有30万安培。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将其加以利用,储存下来进行日常用电呢?

毕竟为了保护环境,我们一直在提倡清洁能源,这些雷电作为自然给予我们的“资源”,不用可就浪费了。

利用雷电

事实上,目前我们通过人工引雷得到的雷电,主要还是用来研究。

因为一次雷电的能量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雷电属于瞬时放电的过程,也就是说,它只是瞬间产生的功率很高。

这种高功率的雷电持续的时间只能用微妙来计算,所以就算一道闪电产生的能量,可以为30个100瓦的灯泡照明100小时,但是其带来的破坏力其实更大。

人工引雷的成本可不低

而且我们现在对雷电还没有完全了解,因此想要通过人工引雷,将其储存下来使用,是一种性价比极低,并且极不稳定的方式。

所以现在我们暂时还没有储存雷电能量的设想,不过随着对雷电的认识加深,并且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后,这一想法或许可以实现。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