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掌握“看家本领”》「牢牢的把握」

时间:2022-12-22 19:05:49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掌握“看家本领”》「牢牢的把握」,关于《掌握“看家本领”》「牢牢的把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5年来,杭州电网规模增长50%,而设备缺陷下降50%,故障应急响应时间缩短40%,这是怎么做到的?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紧扣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主阵地,围绕“数字化全面深度应用”“提升一线班组核心业务能力”,积极探索精益高效的现代设备检修模式。作为设备管理的“专科医生”和“特种部队”,变电检修中心一方面坚持抓强基固本,针对班组人员结构、职责梳理、专业融合等展开管理机制、作业流程升级迭代,另一方面坚持创新示范,班组业务范围由“传统型”向“新型复合型”转变,发挥高学历人才优势,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检修管理新跨越。


▎检修人员在变电站开展设备检修


70、80、90后,不同的年龄,同样的选择,他们在“变化中”寻找“突破”,为提升一线班组核心业务能力给出自己的答案。



90后 的价值创造


2021年3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26岁女生刘燕华轮岗结束后分配到了变电检修中心新型技术拓展应用班。刚到班上,印象中只需“出工干活”的班组里,竟然陈列着20多张荣誉证书和10多项专利成果。


班长华建国向刘燕华介绍,变电检修中心管辖70座220千伏变电站,以及所有市区110千伏变电站,原来的班名叫“仪表班”,负责全杭州变电站校表业务。


2012年,随着传统盘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仪表班更名为“电气试验三班”。2021年,为解决业务量大幅下降,该班主动求新求变,更名为“新型技术拓展应用班”,从“业务、技术、人员”三方面推动班组转型,实现从传统二线班组向新型一线核心班组升级。


▎刘燕华(左一)与同事在作业现场


刘燕华在转型时期加入这支核心班组团队。当时班组正在构思自主研发蓄电池智能运维平台。


华建国说,日常工作中,班员不仅要负责原来的消弧线圈选线排查工作、谐波检测工作,还要到现场负责144个变电站蓄电池运维,且蓄电池设备状态无法时时监测,有异常也无法及时发现,如何破解“现场人工”到“远程智能”,创新工作模式已迫在眉睫。


2021年10月,浙江省内首个站用电新技术应用与实训基地在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建成启用。基地以蓄电池全寿命周期管理为链条,以电网储能技术为依托,致力于站用电技术攻关,落实变电站站用交直流电源管理、交直流电源精益化整治。


▎浙江省内首个站用电新技术应用与实训基地


作为创新主力队员的刘燕华参与蓄电池智能运维平台开发工作。研究生时期攻读电力电子专业的她,主动承担了系统框架组建。


通过远程接入智控站点,创新团队成员将各类站用电信息、设备台账、缺陷隐患等关键数据汇集,实时监测、在线分析,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实现设备台账、缺陷隐患和反措在线管控,便于定制差异化检修策略,提升站用电设备智能运维效率。


历经半年,平台从构思到落地,逐渐在完善。刘燕华不断学习,几乎腾出所有周末和下班后的业余时间,投放到创新课题的研究中来。这两天,她和班组同事正在解决蓄电池远程充放电落地实施的最关键一环——现场设备和智能平台的数据以及信号对接问题。


“远程充放电功能完善后,只要简单设置充放电参数就能够自动进行蓄电池核容试验,能将原来2天的工作量缩短至1天。”刘燕华说。


一年来,新型技术拓展应用班不断拓展新业务。让刘燕华感触颇深的是,原来班组成员都是默默做、默默用,现在有了团队支撑,不仅都有主动做创新课题意识,也勇于分享了。2021年,新型技术拓展应用班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授权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新技术创新拓展班在讨论攻关新项目



80后 的精益管理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六楼,开放办公环境下的数字化检修管控中心里传出一阵警报声。智能检修班工程项目综合管理专职史宇超博士迅速调取远程监控及故障录波,针对告警源头——220千伏云会变电站低气压情况,与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生产指挥中心、变电运维中心开展“会诊”。8分钟,故障处理意见明确。随即,生产调度在“检修e平台”确定人员、物资等情况,派出抢修人员赶往现场处理故障。


“计划任务一键下达,直接分解到班组、到人,实现业务工单化、工单数字化,这是‘现代化检修速度’。”“检修e平台”研发创始人员史宇超说,“检修e平台”的诞生推动了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生产组织方式和业务组织模式变革,助力了现代设备管理模式在基层落地。


▎数字化检修管控中心“检修e平台”


2014年,28岁的清华本硕博连读毕业生史宇超进入变电检修中心。在史宇超的记忆中,2019年之前,变电检修中心计划专职还只能通过OA工具来传送计划管控信息。在数字化的浪潮中,为加强计划专职与班组之间的联系沟通,史宇超和同事研发了“检修e平台”,初步实现了计划、检修人员任务共享编辑、缺陷闭环等功能的互通。


到了2021年,变电检修中心聚集电网设备检修最核心的管理业务,成立作为设备检修管理统一指挥大脑中枢——数字化检修管控中心,主要包括管住设备、控好计划、攻坚任务、盯牢现场等四大功能。


▎数字化检修管控中心


史宇超作为数字化检修创新团队带头人,进一步完善“检修e平台”,通过对班组和班员的安全承载力进行量化,用红绿灯预警机制对10个班组的每周、每日计划进行平衡管控。“每周每人出工超过6天的,亮红灯预警,提醒班组下周调整该人工作量,平台从流程、制度、机制上提高工作安排的统筹性和主动性。”史宇超说。


变电检修中心二次班长田骏说:“以前在春检、秋检时期,班组人员人均周工作时长常常超过80小时,班组人员疲劳作战,我就很慌张,担心出安全隐患,现在有了‘班组承载力’把关,我心里就有底了!”


在研发“安全承载力”时,史宇超和数字化检修创新团队的同事发现,班与班之间“忙碌程度”也不一样。如何保障安全前提下,实现多劳多得、能者多得?


创新团队通过业绩、能力、贡献三个维度,优化了“变检三原色”的班组数字化卓越绩效体系。体系由衡量工作量的业绩积分,衡量职称技能的能力积分,衡量隐患排查等的贡献积分三方面加权组成。


▎“变检三原色”班组数字化卓越绩效体系


“我们还把员工承担的安全风险、核心技能水平等新要素纳进来,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系数。工单完成后,系统会根据工作质量和难度系数,自动生成积分,提升检修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史宇超解释。


一年来,检修业务数字化中,变电检修中心缺陷管控效率提升33%,生产资料获取时间压降80%,绩效考核流程效率提升75%。



70后 的传承担当


1996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74年出生的黄旭亮来到变电检修中心,从一名技术人员渐渐成长为职业技能带头人,当上了变电二次运检一班班长。他带头开展继电保护技术研究创新,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更换联调,搭建国内首个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工厂化检修平台,实现工厂化检修模式和现场二次设备“即插即用”,大幅提高现场检修效率、降低现场作业风险、减少电网停电时间。


2016年,黄旭亮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称号。2016年,黄旭亮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国网浙江电力A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020年成为国网浙江电力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以培养年轻继电保护专业领军人物为目标,黄旭亮先后“签约”10余名徒弟。


2021年4月,黄旭亮带着入职一年的徒弟陈俊尧来到临平区最老的220千伏乾元变电站参与综合自动化改造。


“跟师傅一年,他为人谦逊、做事认真,遇到事情非常稳。”陈俊尧回忆,2005年投运的220千伏乾元变电站改造工作中,自己负责110千伏单间隔改造,但由于时代久远,厂家的设备图纸不完整,更换过程中又碰到闸刀动不了的问题。


没有图纸,现场二次回路又十分复杂。陈俊尧不知如何是好,求助师傅黄旭亮。黄旭亮凭借20多年工作经验,从回路源头开始逐步排查,排除一个又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最终找到问题的源头。


师傅“稳”,徒弟成长迅速。在变电检修中心,现场工作负责人考核培育周期一般需要1年,陈俊尧提前半年就通过了考核。一般来说,成为负责人2到3年后才能独立负责110千伏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陈俊尧成为负责人1年后就承担了第一个综自改造工程。


▎黄旭亮、陈俊尧师徒并肩作战


“每年,变电检修中心大概会分到10余名新大学生,青工如何培养成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成了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变电检修中心党支部书记周雷说,70后技术经验丰富,他们主动承担传帮带责任,为青年员工成长铺好了路子、架好了梯子、搭好了台子。


▎楼晓轩(右一)带领青年员工在220千伏乾元变布置安全措施


1976年的林森,从1999年入单位,到今年已经扎根一线23年。他潜心从事继电保护工作,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文5篇、参与科技项目10余项。


作为继电保护专业的技术带头人,林森不仅自己实干担当,而且无私奉献,工作以来累计带徒10人,为青年员工开展了近500学时专业培训工作,为全国输送了大量继电保护技能人才,其中徒弟马伟在国网浙江电力继电保护比武竞赛中获得个人及团体双一等奖的佳绩,多名徒弟在各类技术比武中多次获奖。


▎林森指导青年员工学习变电站内二次回路


1977年的李以然,现任变电检修中心变电检修二班班长,同时也是国网浙江电力劳模,参与完成《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评价管理评价细则》等15项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电力技术规范和教材的编写,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新型实用专利12项,发表论文5篇,著书1部。


2020年8月,长期从事变电检修生产一线工作的李以然带着入职一年的徒弟童佳明及变电检修中心其余3名年轻学员参加国网浙江电力组织的变电检修“人人过关”竞赛集训。


“师傅为让我们过关,编制了一本从业20多年的‘宝典’出来,里面详细记录着几十种断路器故障及如何排查的方式。”童佳明说。


那次,童佳明获国网浙江电力变电检修“人人过关”竞赛团体一等奖,孙琳获得国网浙江电力变电检修“人人过关”竞赛个人第一名、郑长泵获个人第二名。


在黄旭亮、李以然、林森等一大批“老师傅”带领下,变电检修中心培养出一群全省乃至全国各类技能竞赛佼佼者。


如今变电检修中心聚焦“实训、实战、实用、实效”,制定全过程培养计划,抓住新员工入职头两年的育苗“黄金期”,重点培养具有核心技能、能够独当一面、一锤定音的青年技术骨干,实现从高学历向高技能的转变。


五年来,变电检修中心通过“育苗”计划,在黄旭亮等资深技术人员带领下,超半数青年员工成长为技术骨干、专家人才,累计培育15名地市级以上劳模工匠。



供稿:杭州公司 钱英

供图:黄馨 黄辉

编辑:项丹|校对:邓通 朱斐白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