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每日一题】能源资源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

时间:2022-07-30 14:01:50来源:网络整理

全球能源形势与能源可持续发展展望Word文档下载.doc

上传者:w** 文档ID:3886288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经济规模和社会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能源资源丰富。他们在保证自身能源需求的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能源可以出口。

2、能源资源(尤其是石油)比较丰富的发达国家,比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一些国家。

他们拥有的能源(或石油资源)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国内需求,他们可以出口大量能源。

由于外汇收入大,人均社会发展水平处于较发达国家的水平。

3、美国、中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韩国等拥有一定国内能源资源的发达国家或经济大国。

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或经济规模处于世界前列,能源资源(包括石油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需要进口石油来满足国内需要,他们也有能力进口石油。所需的外汇支付能力。

4、能源资源匮乏且大部分能源依赖进口的工业发达国家包括大部分西欧国家、日本、以色列和新西兰。

他们需要的能源有 60% 到 80% 是进口的(超过 95% 的石油进口甚至全部),但这些国家(包括美国等)是 1950 年代廉价石油的最大受益者, 1960 年代。

5、缺乏石油资源的不发达国家,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

其经济处于不发达国家行列,国内能源资源匮乏。

这些国家能源需求低,对世界能源供需关系影响不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正面临枯竭。据预测,石油40年内用完,天然气60年内用完,煤炭只能用220年。

随着更先进的勘探开发技术的应用,比地表更深的油气资源将逐步得到勘探。此外,还可能发现新的油气田。因此,上述油气资源的使用期限可能会延长。,世界各国的能源消耗量仍在增长。据统计,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从1970年的83亿吨标准煤增加到1990年的140亿吨标准煤,增长368.7%,预计到2020年增长到195亿吨标准煤/年,50年增长1.35倍。

此外,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是其在能源结构中的一倍以上,新能源需求主要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

长期以来,世界能源短缺问题主要是油气资源短缺。

正是由于油气供需矛盾尖锐,近几年油价大幅飙升。加上石油期货的运作,油价一度高达每桶140美元。

目前,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醇醚燃料与天然气和煤基合成油技术与应用,石油消费市场萎缩,油价跌至60-70美元/桶。不过,从长远来看,专家预测油价将攀升至100美元/桶以上。

世界也将面临高油价时代的挑战。

二、我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势和战略 自1960年代以来醇醚燃料与天然气和煤基合成油技术与应用,世界经历了三大石油危机,同时全球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不仅影响发达国家国家,也逐渐影响到发展中国家。

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匮乏和全球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两大难题。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是一个富煤、贫油、贫气的国家。据现有统计,我国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2.3%,天然气总可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0.9% ,煤炭可采储量占11.6%,按人均储量计算,低于世界人均值。

表1和表2分别列出了世界和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

表 1. 世界主要能源资源。国家和地区。世界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探明可采储量。1.43×1011t1.50×1014m3,9845亿吨石油当量,中国、亚太和美国。< @3.3×109t 5.9×109t<@3.7×109t1.37×1012m31.03×1013m34.74×1012m3 1145亿吨油当量 2925 亿吨油当量 2500 亿吨油当量 中国储量占世界比重2.3%0.9.6% 世界可采年限 中国可采年限约40年, 约 20 年, 61 年, 50 年, 227 年, 116 年 生产世界<@3.59×109t2.42×1012m321.37 亿油当量 中国 亚太 美国1.

BP(英国石油)2000年公布的我国能源资源基本情况数据表2 相当于1亿吨煤当量煤当量能源化石能源总量

(1)煤炭

(2)其他化石能源1石油2石油气3天然气4煤层气5核能6地热能2.1万亿t2万亿t70亿t200123亿t3210~20~301.@ >2 万亿立方米0.10.1 万亿立方米1.41400.7722 亿立方米8.2601020.54202.1考虑到1170.6的4/10,000采用率,我国石油作为化工原料,运输消耗约占40%~50%。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呈“井喷式”发展,销量每年增加100万辆左右。

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888万辆,2008年接近1000万辆,居世界第三位。

2009年上半年月均销量再创新高,达到80万台以上。

我国汽车保有量2003年为2400万辆,2007年增至5700万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石油消费量的增加。2005年我国石油产量1.81亿吨,进口原油1.27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39.7%。

2008年,我国石油产量1.9亿吨,进口原油1.79亿吨,成品油3885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41.9@>9。预计2020年会出现缺口,大概超过2.5亿吨。

针对上述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4年11月29日印发了《中长期节能专项规划》,提出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其中节能减排工程替代石油是十大项目之一。其主要内容有:

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生物质化工产品替代石油化工产品;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燃气汽车、酒精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清洁燃料汽车;推广机动车节油技术;醇醚燃料及煤液化技术示范及醇类燃料推广;并相应制定《石油保护管理条例》等配套措施。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节约和替代石油3800万吨。

由于内燃机的替代燃料是比较清洁的燃料,既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2002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多次举办国内外内燃机替代燃料专家研讨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

经过多次讨论,形成以下共识(人民网,2006年8月7日)。

(1)我国应加大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推动煤基醇醚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煤制油、天然气等替代能源多元化发展。

(2)甲醇作为汽车的替代燃料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只要遵守操作程序,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二甲醚(DME)的前景非常好。原料以煤炭为主,考虑年产200万吨以上的大型甲醇、二甲醚项目。

(3)包括乙醇在内的生物质油要“不与民争粮争地”,扩大原料来源,合理考虑运输半径。

(4)2010年后煤制油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应杜绝盲目投资。

因此,“以煤为基础,多元化发展,重点发展醇醚燃料”将成为近期我国发展替代燃料的主要内容。

总之,各国根据自己的资源和技术成熟度,制定自己的替代燃料发展战略。

例如,巴西地处热带,适宜甘蔗生产。1975年开始实施“燃料乙醇计划”。2005年生产乙醇1200万吨,占当年汽油消费量的45%。在南非,由于长期采用煤炭间接液化合成油的大型工业装备技术日趋成熟,已形成年耗煤4500万吨、生产合成油750万吨的规模。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制定了到2020年的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纲要,并作出相应部署。

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吨标准煤/人年,发电装机容量约为0.3千瓦/人。2020年这两项指标将增加到2吨标准煤/人年左右0.7kW/人,2050年达到3吨标准煤/人年左右1. 5kW/人。

我国煤炭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1世纪上半叶仍将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但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逐渐下降,从67 2003 年的 % 到 2050 年的 40% 左右。

2003年我国煤炭总产量16.7亿吨,近几年增长较快,2005年达到21.9亿吨,占31.9@>占世界总产量的4%。

预计2020年将达到25亿吨左右,2020年后稳定在30亿吨左右。新增煤炭大部分用于发电。因此,提高煤电效率,减少污染,实现高效、低污染的煤电技术及其产业化将是长期以来能源发展的重点。

保障石油供应是能源安全的关键。

2005年,我国石油产量达到1.81亿吨,居世界第六位。

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35年前后见顶,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解决石油安全问题,将从“开源”和“减量”两个方面下功夫。

“开源”包括资源的勘探、开发和补充,替代能源的开发和产业化。

在“节流”方面,交通是石油消费的主要来源,减缓交通用油消费增长对保障石油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探明可采储量<@3.5万亿立方米,发展潜力巨大。

2005年天然气产量达到500亿立方米。

到200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5亿千瓦,年发电量24747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二位。

全国可开发水电资源约4亿千瓦,目前水电装机容量1.17亿千瓦,居世界第一。

2005年,我国煤层气可采资源总量接近11万亿立方米。

太阳能热水器的总收集面积为8000万立方米,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核电总装机容量接近700万千瓦。

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除稳步建设我国石油储备外,还要兼顾国内开发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油气开发合作资源,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变化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建立多元化、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保障。

以开放格局维护我国能源安全。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人类化石能源终将枯竭,能源结构的调整过程已经开始。

作为未来的主要能源,只能依靠可再生能源和可控核聚变能源。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能源开发尤为重要。

按照中央倡导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近年来,中国政府、企业和科技界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力图为我国能源安全和发展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周龙宝等主编。内燃机。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2.陈学军,袁丹青.能源工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9@><@3.蒋德明,主编。内燃机替代燃料的燃烧。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9@>4.马凯.我国能源现状与“十一五”能源发展。人民日报,2006-07-15.5.范伟堂。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展望。中国科学杂志海外版,1995-08-15.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猜您喜欢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