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配电网架空线路施工检修工艺流程「配电网施工检修工艺规范」

时间:2022-12-21 11:47:43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配电网架空线路施工检修工艺流程「配电网施工检修工艺规范」,关于配电网架空线路施工检修工艺流程「配电网施工检修工艺规范」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施工前现场检查



(1)钢筋混凝土电杆表面应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露筋、偏筋、漏浆、掉块等现象。

(2)钢筋混凝土电杆杆顶应封堵。

(3)钢管杆及附件均应热镀锌,锌层均匀,无漏锌、锌渣、锌刺。

(4)铁塔塔材尺寸、螺栓孔允许偏差合格,镀锌表面应连续、完整,不应有过酸洗、起皮、漏镀等使用上有害的缺陷。

a:混凝土电杆杆身应无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宽度不应大于0.1mm,长度不允许超过1/3周长,且1000mm内横向裂纹不超过3处。

b:钢筋混凝土电杆杆身弯曲不超过杆长的1/1000。

c:钢管杆整根及各段的弯曲度不超过其长度的2/1000。

2、电杆组立

2.1

立杆机立杆法



(1)杆坑应位于立杆机内重心适当位置,支点坚固、支腿平稳。

(2)起吊绳应系在电杆重心偏上位置。

(3)操作手摇卷扬机时应用力均匀。

a:立杆机法只能用于竖立12m 及以下的拔梢杆。

b:用直径约 25mm、长度超过杆长 1.5 倍的棕绳或具有足够强度的线绳作为拉绳,绑扎应采用活结。

注意:电杆组立应尽量避免穿越树林、鱼塘、跨越或贴近居民住房,确需穿越林区的配电线路应采用独立耐张段(不超过3档)并设置防风拉。原则上应满足线路两侧边线向外延伸5米以外的净空通道。

2.2

汽车起重机立杆法



(1)立杆时,汽车开到距基坑口适当位置;一般起吊时,吊臂和地

面的垂线成30°夹角。

(2)放下汽车起重机的液压支撑腿时,应使汽车轮胎不受力;将吊

点置于电杆的重心偏上处,进行吊立电杆。

(3)电杆起立后,应及时调整杆位,使其符合立杆质量的要求,

然后进行回填土。

应在回填夯实并确保杆身稳固后松开起吊绳索。

2.3

固定人字抱杆立杆法



(1)两抱杆根位于坑口两侧,前后锚桩与人字抱杆顶点杆坑中心在同一垂直面上。打好前后临时拉线和绞磨的桩锚。

(2)起立过程中电杆重心应在基坑中心。

(3)电杆入坑后应校直电杆,并立即分层夯实回填土。

a:抱杆长度一般可取杆塔重心高度加 1500~2000mm,临时拉线桩到杆坑中心距离,可取杆塔高度 1.2~1.5 倍。抱杆的根开根据实际经验在 2000~3000mm 范围内。

b:滑轮组应根据被吊电杆重量决定。

c:抱杆起立到 70°左右应放慢动作,调节好前后横绳。起立 80°时,停止牵引,用临时拉线调整杆塔。

2.4

电杆组立质量检查



电杆立好后应正直,沿线电杆在一条直线上,位置偏差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电杆回填、埋深符合要求。

a: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大于50mm。

b:直线杆杆梢的位移不大于杆梢直径的1/2。

c:转角杆的横向位移不大于50mm。

d:转角杆组立后,杆根向内角的偏移不大于50mm、不能向外角

偏移。杆梢应向外角方向倾斜,但不得超过一个杆梢直径,不允许

向内角方向倾斜。

e:终端杆立好后,应向拉线侧预偏,其预偏值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紧线后不应向受力侧倾斜。

f:回填土每升高300mm夯实一次,防沉土台高出地面300mm。

注:电杆组立后线路横向迈步不超过5公分。同杆架设和同线路走向的架空配电线路,严禁在同一通道内组立低于通道内两侧电杆等级的水泥杆架设低压线路。如下图, 如新建线路穿越或跨越其他配电线路应在交叉点组立适当的电杆做支撑且满足线间最小垂直距离10千伏和10千伏最小垂直距离0.8米。10千伏和0.4千伏最小垂直距离1.2米的要求。




3、横担安装




(1)横担安装应平正,安装偏差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2)架空线路所采用的铁横担、铁附件均应热镀锌。检修时,若有严重锈蚀、变形应予更换。

(3)同杆架设线路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满足下表要求(单位:mm)。



备注:()内为同杆架设的绝缘线路适用数据。

a:横担端部上下歪斜不大于20mm,左右扭斜不大于20mm;双杆横担与电杆连接处的高差不大于连接距离的5/1000,左右扭斜不大于横担长度的1/100。

b:瓷横担绝缘子直立安装时,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大于10mm;水平安装时,顶端宜向上翘起5°~15°,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大于20mm。

c:当安装于转角杆时,顶端竖直安装的瓷横担支架应安装在转角的内角侧(瓷横担应装在支架的外角侧)。

d:对原有单侧双横担加强方式进行检修,直线杆横担应装于受电侧,90°转角杆及终端杆应装在拉线侧,转角杆应装在合力位置方向。新安装横担应为水平加强横担方式。

4、拉线制作与安装

4.1

一般拉线制作与安装

4.1.1、拉线制作



当拉线连接金具采用楔形线夹、UT型线夹或钢卡时:

(1)钢绞线的尾线应在线夹舌板的凸肚侧,尾线留取长度应为300~500mm。

(2)钢绞线在舌板回转部分应留有缝隙,并不应有松股。

(3)钢绞线的尾线在距线头50mm处绑扎,绑扎长度应为50~80mm。

(4)钢绞线端头弯回后应用镀锌铁线绑扎紧。

(6)严重腐蚀地区拉线棒应进行防腐处理。

a:拉线一般采用多股镀锌钢绞线,其规格为GJ-35~100。

b:钢绞线剪断前应用细铁丝绑扎好。

c:拉线时应明确主、副线方向。

d:同组拉线使用两个线夹时,则线夹尾线端的方向应统一。

e:拉线上把和拉线抱箍连接处采用延长环连接。

f:防腐处理,防护部位:自地下500mm至地上200mm处;防护措施:涂沥青,缠麻袋片两层,再刷防腐油。

4.1.2、拉线安装




(1)拉线应采用专用的拉线抱箍。

(2)拉线抱箍一般装设在相对应的横担下方,距横担中心线100mm处。

(3)拉线的收紧应采用紧线器进行。

(4)根据需要加装拉线绝缘子。

(5)拉线底把应采用热镀锌拉线棒,安全系数不小于3,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6mm。

(6)拉线宜加装警示标识。

(7)拉线地锚必须安装在地面或现浇混凝土构件上(梁、柱),安装在墙上的必须做防锈处理。

(8)同一方向多层拉线的拉锚应不共点,保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拉锚。

(9)拉线地锚应埋设端正,不得有偏斜,地锚的拉线盘与拉线垂直。

a:楔形线夹的螺栓与延长环连接好后R型销针的开口在30~60°。

b: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的凸肚应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股。

c:有坠线的拉线柱埋深为柱长1/6,坠线上端固定点距柱顶距离应为250mm。

d:当拉线装设绝缘子时,断拉线情况下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00mm。

e:UT型线夹应有不小于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

f:若为拉线检修更换拉线(整体或部件),在拆除旧拉线(或部件)前应采取加装临时拉线措施,防止线路失去拉线保护导致线路跑偏、倒杆等。

4.2

预交式拉线制作与安装

4.2.1、拉线制作



当拉线采用预绞式拉线时:

(1)拉线连接金具一般采用螺旋式预绞式耐张线夹。

(2)预绞丝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折叠和结疤等缺陷。

(3)确认线夹与拉线直径和种类相匹配。

(4)线夹与钢绞线旋向一致,采用标准右旋方式。

a:拉线一般采用多股镀锌钢绞线,其规格为 GJ-35~100。

b:钢绞线剪断前应绑扎好。

c:拉线上把和拉线抱箍连接处采用延长环连接。

d:防腐处理,防护部位:自地下500mm 至地上200mm 处;防护措施:涂沥青,缠麻袋片两层,再刷防腐油。

4.2.2、拉线安装




(1)拉线应采用专用拉线抱箍。

(2)拉线抱箍一般装设在相对应的横担下方,距横担中心线100mm 处。

(3)拉线的收紧应采用紧线器进行。

(4)拉线应根据需要加装拉线绝缘子。

(5)城区或人口聚集地拉线宜加装警示标识,标识高度不低于2000mm。

a:应用铰链将拉线拉紧至合适位置,在拉线上从锚杆向上约 20mm 处,用细铁丝绑扎,剪去多余拉线。

b:拉线应放在离拉线耐张线夹绞环最近的铰接标识处,拉线耐张线夹与锚杆心形环的槽对齐。

c:有坠线的拉线柱埋深为柱长 1/6,坠线上端固定点距柱顶距离应为 250mm。

d:安装后拉线绝缘子应与上把拉线抱箍保持 3000mm 距离。

e:拉线安装完成后应在地面以上部分安装拉线警示保护管。

f:UT 型线夹应有不小于 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

g:预绞丝拉线线夹不得重复使用。

5、导线架设

5.1

放线前检查




(1)导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导线展放时,应清理线路走廊内的障碍物,满足架线施工要求。

(3)跨越架与被跨越物、带电体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规定。

a:导线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b:导线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

c:钢绞线、镀锌铁线表面镀锌层应良好,无锈蚀。

d: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

e:绝缘线的绝缘层应紧密挤包,目测同心度应无较大偏差,表面平整圆滑,色泽均匀,无尖角、颗粒,无烧焦痕迹。

5.2

线盘布置




(1)放线前应先制定放线计划,合理分配放线段。

(2)根据地形,适当增加放线段内的放线长度。

(3)根据放线计划,将导线线盘运到指定地点。

(4)应设专人看守,并具备有效制动措施。

(5)临近带电线路施工线盘应可靠接地。

a:导线布置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处。地形有高低时,应将线盘布置在地势较高处,减轻放线牵引力。

b:导线放线应考虑减少放线后的余线,尽量将长度接近的线轴集中放在各耐张杆处。

6、放线操作

6.1

放线准备



(1)放线架应支架牢固,出线端应从线轴上方抽出,并应检查放出导线的质量。

(2)在每基电杆上设置滑轮,把导线放在轮槽内。

(3)满足GB 50173相 关要求。

a:线轴应转动灵活,轴杠应水平,线轴应有制动装置。

b:绝缘线应使用塑料滑轮或套有橡胶护套的铝滑轮;滑轮应具有防止线绳脱落的闭锁装置;滑轮直径不应小于绝缘线外径的12倍,槽深不小于绝缘线外径的1.25倍,槽底部半径不小于0.75倍绝缘线外径,轮槽槽倾角为15°。

c:绝缘线宜采用网套牵引。

6.2

人力放线



(1)人力牵引导线放线时,拉线人员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

(2)领线人员应对准前方,随时注意信号。

a:牵引过程中应保持牵引平稳。

b:导线不应拖地,各相导线之间不得交叉。

c:跨(穿)越障碍物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d:牵引时应在首、末、中间派人观察,及时发现导线掉槽、滑轮卡滞等故障,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用对讲机联系。

6.3

机械牵引放线



(1)将牵引绳分段运至施工段内各处,使其依次通过放线滑车。

(2)牵引绳之间用旋转连接器或抗弯连接器连接贯通。

(3)用机械卷回牵引绳,拖动架空导线展放。

a:固定机械牵引所用牵引绳,应为无捻或少捻钢绳。

b:旋转连接器不能进牵引机械卷筒。

c:牵引钢绳与导线连接的接头通过滑车时,牵引速度不宜超过20m/min。

d:牵引时应在首、末、中间派人观察,及时发现导线掉槽、滑轮卡滞等故障,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用对讲机联系。

7、紧线

7.1

紧线准备



(1)紧线施工应在全紧线段内的杆塔全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

(2)紧线前应按要求装设临时拉线。

(3)放线工作结束后,应尽快紧线。

a:总牵引地锚与紧线操作杆塔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挂线点高度的两倍,且与被紧架空导线方向应一致。

b:紧线应紧靠挂线点。

c:紧线时,人员不准站在或跨在已受力的导线上或导线的内角侧和展放的导线圈内以及架空线的垂直下方。

d:跨越重要设施时应做好防导线跑线措施。

7.2

耐张杆塔补强



(1)当以耐张杆塔作为操作或锚线杆塔紧线时,应设置临时拉线。

(2)临时拉线装设在耐张杆塔导线的反向延长线上。

(3)临时拉线对地夹角宜小于45°。

a:临时拉线一般使用钢丝绳或钢绞线。

b:临时拉线一般采用一锚一线。

c:临时拉线不得固定在可能移动的物体上。

7.3

紧线



(1)绝缘子、拉紧线夹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确认符合要求。

(2)紧线时,应随时查看地锚和拉线状况。

(3)导线的弧垂值应符合设计数值。

(4)满足SD 292 相关要求。

a:安装时应检查碗头、球头与弹簧销子之间的间隙;在安装好弹簧销子的情况下,球头不得自碗头中脱出。

b:紧线顺序:导线三角排列,宜先紧两边线,后紧中线;导线水平排列,宜先紧中导线,后紧两边导线;导线垂直排列时,宜先紧上导线,后紧中、下导线。

c:绝缘线展放中不应损伤导线的绝缘层和出现扭、弯等现象,接头应符合相关规定,破口处应进行绝缘处理。

d:三相导线驰度误差不得超过-5%或 10%,一般同一档距内驰度相差不宜超过50mm。

8、导线固定

8.1

导线固定及附件安装



(1)导线的固定应牢固、可靠。绑线绑扎应符合“前三后四双十字”的工艺标准,绝缘子底部要加装弹簧垫。

(2)紧线完成、弧垂值合格后,应及时进行附件安装。

a:直线转角杆:对瓷质绝缘子,导线应固定在转角外侧的槽内;对瓷横担绝缘子导线应固定在第一裙内。

b:直线跨越杆:导线应双固定,导线本体不应在固定处出现角度。

c:裸铝导线在绝缘子或线夹上固定应缠绕铝包带,缠绕长度应超出接触部分30mm。铝包带的缠绕方向应与外层线股的绞制方向一致。

d:绝缘导线在绝缘子或线夹上固定应缠绕粘布带,缠绕长度应超过接触部分30mm,缠绕绑线应采用不小于2.5mm2的单股塑铜线,严禁使用裸导线绑扎绝缘导线。

8.2

导线连接



(1)铝绞线及钢芯铝绞线在档距内承力连接一般采用钳压接续管或采用预绞式接续条。

(2)10kV绝缘线及低压绝缘线在档距内承力连接一般采用液压对接接续管。

(3)对于绝缘导线,接头处应做好防水密封处理。

a:10kV架空电力线路当采用跨径线夹连接引流线时,线夹数量不应少于2个,并使用专用工具安装,楔型线夹应与导线截面匹配。

b:连接面应平整、光洁,导线及并沟线夹槽内应清除氧化膜,涂电力复合脂。

c:铜绞线与铝绞线的接头,宜采用铜铝过渡线夹、铜铝过渡线,或采用铜线搪锡插接。

8.3

净空距离



导线架设后,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应符合国标50061、DL/T 602 及设计要求。

a:3~10kV线路每相引流线,引下线与邻相的引流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安装后的净空距离应不小于300mm;3kV以下电力线路应不小于150mm。

b:架空线路的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之间安装后的净空距离,3~10kV时应不小于200mm;3kV以下时应不小于100mm。

c:中压绝缘线路每相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及低压绝缘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中压绝缘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

d:低压绝缘线每相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 100mm;低压绝缘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 50mm。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