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今年检车新规定「三光政策」

时间:2022-12-26 13:48:25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今年检车新规定「三光政策」,关于今年检车新规定「三光政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10月1日起,我国将进一步放宽私家车检验周期。近日,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四部门发布深化车检改革新措施,推出了优化私家车检验周期、推进网上预约检验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

此次改革,将进一步优化调整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摩托车检验周期。将原来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10年内上线检验3次,也就是在第6年、第8年、第10年检验,调整为检验两次,即在第6年和第10年上线检验;摩托车从今年10月1日起,也是在第6年和第10年上线检验两次即可。对于超过10年的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和摩托车,今后将统一调整为每年上线检验1次。不过,在10年内,这两类车辆仍需每两年向公安机关申领一次检验合格标志。

据介绍,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实行强制检验制度,调整后我国私家车检验次数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总体相当。

多项改革创新车检服务

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的工作意见》中,针对群众反映的车检效率低、服务差等问题,推出了多项车检制度改革新措施。

推进网上预约车检

此次改革,各地将积极推行互联网、手机App等“点对点”车检预约服务,群众在交管“12123”App即可享受网上预约车检服务,方便群众“一键预约”“随到随检”。

优化车检服务流程

在优化车检服务流程方面,各地将推行车检“交钥匙”便捷办服务,优化车检服务流程,由检验机构工作人员一次性负责办结,群众办理车检只排一次队、全程一窗办。

规范窗口服务标准

与此同时,各地将制定检验机构管理服务规范,推进车检服务大厅、服务窗口、检测流程标准化,以标准促规范,以服务提品质,全面提升车检服务水平。

严厉打击非法中介

为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落实,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将密切协作配合,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切实抓好改革措施落地落实,从源头解决非法中介扰民问题。对非法中介扰民、内外勾结违规检验问题突出的,将联合组织查处,依法严格追责,并通过媒体曝光。

放宽私家车检验周期,具体如何查询?

新措施受到社会各界和车主们广泛关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对大家比较关心的优化私家车检验周期有关问题进行了集中答疑。

优化检验周期新措施主要有哪些调整变化?

此次改革进一步优化调整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9座含9座以下,不含面包车)、摩托车检验周期:

对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将原10年内上线检验3次(第6年、第8年、第10年),调整为检验2次(第6年、第10年),并将原15年以后每半年检验1次调整为每年检验1次;

对摩托车,将原10年内上线检验5次(第6年至第10年每年检验1次),调整为10年内检验2次(第6年、第10年),10年以后每年检验1次。

新措施自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摩托车自注册登记之日起第6年、第10年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在10年内每两年向公安交管部门申领检验标志;超过10年的,每年检验1次,并向公安交管部门申领检验标志。

需要提示的是,为便利群众网上办理业务,公安部已在全国推广应用电子检验标志,广大车主可以登录“交管12123”手机APP申领电子检验标志,不需要再申领、粘贴纸质检验标志。

新措施适用于哪些车型?

此次改革推出的优化检验周期新措施适用车型包括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9座含9座以下,不含面包车)和摩托车。

有两种情形不适用新措施:

一是面包车实际使用中非法改装、客货混装等问题较多,由此引发的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仍需按原规定周期检验。

二是免检车辆如果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或者非法改装被依法处罚的,对车辆安全性能影响较大,仍需按原规定周期检验。

需要提示的是,车主在车辆免予上线检验期间,应注意经常检查车况,定期到专业机构对车辆制动、轮胎、灯光等安全项目进行检查保养,通过全面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故障隐患,及时维修,保障车辆安全性能。擅自改装机动车会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属于违法行为,一旦发生事故还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公安交管部门将加大路检路查的力度,一旦发现车辆违法改装的,依法查处并责令恢复原状。

如何查询车辆是否享受优化检验周期改革政策?

新措施实施后,广大车主可以登录“交管12123”APP,查询本人名下机动车的检验有效期。同时,为便利群众查询检验日期,公安交管部门设计了“车检计算器”小程序,大家可以登录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按照车辆注册登记时间查询检验周期。

需要提示的是,如果您的车辆已经逾期未检验,应当及时到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逾期不检验的车辆不得上道路行驶;违法上路行驶的,公安交管部门将依法处理处罚。

综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信、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