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参观idc机房心得「对数据中心的认识」

时间:2022-12-28 13:23:26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参观idc机房心得「对数据中心的认识」,关于参观idc机房心得「对数据中心的认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些年看过国内外很多IDC了,也负责过国内和海外IDC项目交付,参与过前期设计,建设项目管理,验收,还有海外运营内容,算是对全链条有一些认识。这篇文章主要分享一下如何考察一个IDC的经验。


笔者个人总结主要2个方面:

商业背调Due Diligence;技术尽职调查


商业背调一般是找专业法律等公司操作,把对方的公司资质,牌照,股权结构,财报,人员组织,税务情况,利益相关,是否不良商业诚信记录,法律诉讼,资产情况,相关投资者等情况查清楚。无论是自建,租赁IDC等等,用户都要对这方面有清楚的认识。搞商务采购的,建议不要自己上,除非有这种倒腾瓷器活的高深能力,否则这种专业东西还是交给外面公司做的靠谱。


商业背调可以和技术尽职调查同时进行,两者并不冲突,都是为了给业务决策披露风险。技术尽职调查需要清晰的标准,用户内部需要沟通清楚哪些是可以协商妥协,哪些是一票否决不能妥协。大致有3个方面

设计施工质量运营管理


先说设计层面,首先并不是先看设计方案,而是把IDC公司的资源拥有情况确认清楚,是否有材料证明。这些包括,是否拥有地/楼的租赁合同或者拥有权,是否有充足的电力,运营商接入,网络路由,相关牌照……


然后再看IDC选址是否满足业务需求,例如自然灾害风险,附近加油站,化工厂,易燃易爆化工厂附近,或者有没有居民区,学校。业务需求指标可以是后续扩容的容量,是否满足网络距离,物理位置。


上面这两块工作,可以通过发RFI的方式,征询供应商。RFI除了要求供应商提供技术描述等内容外,也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一些大致设计图做概念的理解,例如典型的三图,电气架构图,暖通架构图,平面图。如果RFI大致满足情况,下一步是参观机房。


在参观之前,和IDC供应商定好一个议程,双方提前把资料准备妥当。如果查看IDC公司的具体设计方案,一般看是否存在明显单点故障,技术隐患等。最好有技术背景和经验都比较好的技术 运营人员参与。坦率的说,单纯看图纸对比施工结果,实际运行结果还是有偏差,国内偏差往往较大,纯粹短时间看图纸并不能够看出个所以然,何况选址要4~5个IDC的话,如果对方只允许现场看设计图不发的话,很容易后续就忘记了。在国内这种情况不明显,但是海外选机房,笔者印象比较深刻,要记得每个数据中心一些细节,实在太不容易。当年笔者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很多公司机房的信息都未必搞清楚。单凭考察机房时候看几张图纸,只能有个初步印象,谈不上了解供应商情况。所以笔者总结看图纸的目的,其实是在于前期排雷,还有为后续供应商技术入围的细致技术审查做准备。


除了设计,参观IDC之前也要把施工进度,管理安排,运营管理等大致情况做摸底考察。在参观机房环节里面,关键是去核实供应商说的情况是否和现场看的情况吻合。参观IDC实际只能从大方面看,由于时间限制,未必能够全部看,通常还不允许拍照,参观过程往往会走马观花,回来很快就忘了。笔者感觉这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要么堆脑袋(多个人去看),要么堆资料(笔记,供应商资料)。笔者个人推荐的参观内容:

外围到内部安防措施——了解公司的安防策略,人员进出管理方式,安防视频记录,保安人员安排等;各个设备间——核实设计方案,施工质量,设备品牌和容量,运营保养情况;运营商接入间和MMR——核实运营商接入情况;管井和路由——核实设计方案,是否路由方案有隐患;机房包间——设计方案核实,设备品牌和容量,是否需要改造,交付时间;BMS设备房——园区的自动化管理平台后面硬件部分,设计和管理层面是否明显风险;NOC运营室——查看BMS等系统,浏览BMS系统的记录,是否关键数据都有监控,BMS系统是否完善(还是靠人海战术)。运营人员排班情况,对故障处理的MOP,SOP,EOP等。看对方的运营记录报告,设备测试验收报告,事故报告,变更管理报告,设备故障记录,宕机记录,用户通报机制等。


很多时候,技术人员往往关注到高大上,新鲜技术而忽略了参观IDC的基本点——是否有技术和运营隐患,IDC是否能用。当然,IDC公司的销售人员也想潜在用户看到高大上,新技术之后,留下好的印象所以大肆宣传。作为用户,最好有一个尽职调查的Checklist,把供应商的情况调查和核实清楚。


最后,笔者在考察IDC公司的过程中,供应商提供资料,技术交流,现场考察都是个反复的过程。可能技术交流和现场考察会有多次。不同用户项目操作方式未必一样。有些用户会偏向于先初步考察后给出入围长名单,通过招投标方式再出短名单,最后短名单再商务谈判。每个公司流程不一样,决策方式不一样在操作层面都各有选择。笔者对比过国内和国外的用户的项目内部流程操作模式,实际方式和采购策略,技术策略相关,很难说哪种模式孰优孰劣。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