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智能防护栏「脉冲电子围栏方案」

时间:2022-12-24 09:35:04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智能防护栏「脉冲电子围栏方案」,关于智能防护栏「脉冲电子围栏方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超过1.18万个,保护面积覆盖我国陆域面积的18%、领海面积的4.6%。

▲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地分布图

全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已达2750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474处,各类陆域自然保护地面积达到了170多万平方公里。

▲国家、省级和市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明确指出2020年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35年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指导意见》还明确了改革以部门设置、以资源分类、以行政区划分设的旧体制,建立自然保护地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新体制。其中分区管控尤为重要,将自然保护区分区由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调整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即“三区变两区”。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类活动,一般控制区限制人类活动。


2. 科技手段助力智慧自然保护地建设

《指导意见》在推进智慧保护地建设方面提出了总体建设目标:以提升自然保护地(区)生态安全为目的,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地(区)生态保护主体功能为宗旨,以“智慧自然保护地(区)”建设为核心,依托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和大数据,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促进自然保育、巡护和监测的信息化、智能化,构建自然保护地(区)可感知、可互联、可管理、可分析的一体化业务体系,打造“天、空、地、人”一体化的监测感知网,形成针对自然保护地的立体实时感知、管护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自然保护地(区)发展新模式。


3. 智慧自然保护地电子围栏的必要性和技术方案

自然保护地(区)时常发生盗采盗伐、偷猎、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违法犯罪现象,自然保护地(区)因范围广、树林密、条件差,建立实体界桩难度很大,通过人工治理的方式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需结合高科技手段,建立电子围栏,提升保护管理能力,实现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有效管控,才能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自然保护地的“电子围栏”主要是指在保护区内的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等关键地点安装先进技术的监控监测设备,利用GIS地图、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需控制区域进行实时监测、监控和记录的电子信息工程。


3.1 电子围栏技术解决方案探索

方案一:脉冲、张力、静电型安防电子围栏

方案二:地埋泄漏型安防电子围栏

探测距离100m,采用电容静电场扰动原理探测金属、人体、动物等活动。

方案三:振动光纤型安防电子围栏

探测距离1500m,采用光纤的拉曼散射原理探测光纤附近的人体或动物活动的振动现象。

方案四:激光对射型安防电子围栏


方案五:振动电缆型安防电子围栏

探测距离100-300m,采用特殊的振动敏感型电缆地埋检测,当有人体或动物通过时检测到振动信号。

以上五种电子围栏技术方案相对成熟,但主要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适用于小区域范围,但自然保护区地域宽阔,很多区域存在无信号、供电困难等客观因素,且本身保护区内严禁大面积开挖和施工,因此使用这种电子围栏技术不仅投入成本高昂,也不符合保护的初衷。


目前适用于旅游景区和林业领域的电子围栏技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综合考虑:

方案一:视频监控型人车监测电子围栏

探测距离10-30m,人形、车形AI自动识别,生态保护语音、文字宣传,人、车流量统计。

方案二:低空监控型人车监测电子围栏

探测高度≤300m,低空观察指定区域的人类活动、人车观测和指挥调度。

方案三:WIFI探测型人流监测电子围栏

探测距离100-300m,主动检测手机终端发出的PROBE入网请求,可获取手机MAC地址信息。

方案四:移动通信大数据解决方案

利用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联络信息,监测指定区域,当人员进入指定区域后,自动推送预设提示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消息。实现区域人流量大数据监测与短消息提示精准推送。同时可以对进入区域内的人员来源地域和人员年龄结构进行分类统计。

方案五: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电子界桩、区桩

位置监测:利用北斗、GPS双模定位

防盗监测:利用几何位置传感器监测倾斜或移动

环境监测:利用环境传感器监测温度和湿度

人员监测:利用人体红外监测人员活动

照相取证:支持110°广角照相取证(选配)

野外供电:光伏供电 后备电池

通信传输:NB-IOT/4G,北斗短报文

防护等级:IP67

工作环境:-40 ℃ ~80℃,10%~100%(相对湿度)

方案六:电子围栏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物联英卡建立完整的自然保护地电子围栏闭环,需综合应用移动通信监测缓冲区、利用电子界桩区桩监测区界、利用AI智能卡口监测要道路口、利用红外相机监测重要保护区、利用保护区人工巡护APP报送信息、利用无人飞机警示跟踪取证,多种技术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区电子围栏建设,将人工巡护与智能监测相结合,加大保护巡查力度,持续推动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管控,实现保护区内生态资源的精准监控和有效保护。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