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散文」张勇军:电之梦

时间:2022-12-01 11:41:05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散文」张勇军:电之梦,关于「散文」张勇军:电之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电之梦

作者:张勇军

解放初,刚4岁。小村庄,乡下人。跟着母亲出远门,去济南府大姨家。坐汽车,乘火车,真稀奇,外面的世界好精彩。晚上大姨家没有洋(煤)油灯,只见屋里吊着个玻璃球,手拉绳发亮光。很惊讶?心纳闷,不敢看,刺眼晴。家家户户都一样,大街上也是光芒耀眼。玲姐嘲讽:“傻弟,你真是个小乡巴佬啊!那叫电灯!”从此,“电灯”这个名词,在童年脑海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幼稚心灵,梦幻憧憬,乡村何时能用上电啊?

记得上小学,晚上在家写作业。父亲制作的小洋油灯,火苗闪烁,黑烟袅袅。母亲充分利用这丝微光,伴我身旁纳千层鞋底。我嫌灯不亮,拿过母亲的缝衣针,挑了一下棉灯芯,灯光立刻变亮。坐在椅子上叼着长杆烟袋的父亲面带愠色,立马用针拨回灯芯,训斥道:“别浪费油!凑付着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兄妹5人,穿衣全靠母亲一人手工缝制。白昼母亲协父种田,晚上挑灯缝衣,往往一觉醒来,看到母亲还在昏暗灯光下忙针线,情不自禁眼里浸满泪水。童心童志,暗下决心,等我长大要学电,争取农家早日用上电灯。几次做梦都看到我家电灯亮了……

上初中,正值上世纪60年代初全国3年闹粮荒。学校没通电,晚自习仍然依靠洋油灯。6位学生守望一盏小油灯,灯光微弱,青烟缕缕。为了照顾近视眼者,让他(她)们坐近油灯处,每每学习结束,用手指抠鼻孔都一抹油黑。学生宿舍3间筒子屋,统一地铺放麦秸,展开被褥便可睡觉。脚蹬墙,头朝外,一顺头,身靠身。一盏小油灯挂在墙上照明,每晚9时准时熄灯。学业3年,尽管学习名列前茅,但因家境贫困,还是要走捷径,打算报考电校。“人算不如天算”,谁知其只招非农业户口子女,无奈只有报考水校水电专业,幸运被录取。为了朴素的梦想,努力学习知识,掌握一技之长,尽早让广大农村通上电。学业届满,被分配到县水利局。那时县级还未有电力机构。工作40余载,也只设计了一处小型水电站,仅能解决千余户人家照明。

国之强,电力兴,路漫漫,共和国与电力发展同步。1972年,家乡结束了千年传承的油灯时代,用上了电灯,实现了梦想。乡亲们敲锣打鼓,能不为共和国欢呼吗?从此,拉开了电力事业振兴的序幕。进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华大地,电力事业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那一座座铁塔矗立云端;一条条高压线路纵横交错;星罗棋布的变电设施座落城乡一隅。农村电气化正向我们走来。那无数座工厂因电力先行遍地开花;农电灌溉全面普及;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电动车等家电进入千家万户。放眼全国,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带动了电力事业快速发展。以特高压千里输电工程、高铁电力、光伏及太阳能发电为标志,彰显了电力事业的创新,走在了世界前列。展望未来,祖国繁荣昌盛,电力事业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作者简介:张勇军,男,肥城市发改局退休干部,有作品在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发表。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