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塑料”科学家利用果蝇模型揭示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时间:2022-09-15 11:40:21来源:化工仪器网

今天,聚焦化工小新为大家分享来自化工仪器网的《科学家利用果蝇模型揭示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Thompson R C等人正式在学术界提出了“微塑料”这个概念,他们将粒径小于5mm的塑料微粒命名为“微塑料(Microplastics)”。

微塑料的来源有两种,一是添加在洗面奶、牙膏等产品中的初生微塑料,二是塑料经过碎裂、冲刷、降解等一系列作用下形成的次生微塑料。微塑料具有粒径小、迁移性强、比表面积大、易于富集微生物、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特点。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微塑料的尺寸够小,那么它就能够进入生物体的器官、组织甚至细胞之中,而且因为其本身能够富集有害物质的特性,这些物质进入生物体内后也会对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随着“微塑料”等相关研究的火热,学术界的诸多研究都证实了微塑料会对海洋生物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影响,如微塑料会降低斑马鱼肠道的生物多样性、导致青鳉鱼腮病变、对太平洋牡蛎的生殖产生干扰等。不仅如此,微塑料还海洋生物的摄食、运动等行为产生影响。

在对人体的影响方面,虽然微塑料相继在人体中被发现,但学术界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微塑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近日,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相关团队发表在《环境科学:纳米》杂志上的研究可能寻找到了人体摄入微塑料潜在危险的新线索。

2000年,科学家对腹黑果蝇进行基因测序后发现,果蝇的基因组与人类的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高达60%,且与人类共享75%的致病基因。正因为如此,与人类相比染色体相对简单的果蝇成为了人类遗传学和疾病机制探索的重要实验对象。

据了解,该研究正是用腹黑果蝇进行的研究,研究人员利用果蝇开发了微塑料肠道追踪技术,解决了微塑料摄入定量的难题,并通过通过电子显微镜还原了不同大小的微塑料碎片从环境到生物体内部的过程,跟踪了微塑料从被摄入直至到达果蝇幼虫血淋巴的路径(相当于人类血液),并得出了影像报告。

科学家从得出的“影像报告”发现了微塑料具有穿过肠道屏障并进入血淋巴的能力,并观察到了中观察到了微塑料在通过肠道的过程中与细胞和肠道中微生物的互动行为。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该研究结果显示,进入生物体的微塑料引发了一些分子变化,并参与到了一般应激反应的基因表达中。

除此之外,该研究还表明微塑料在果蝇的“血液循环”中改变了与氧化损伤和DNA损伤有关的基因表达,且能够导致肠道屏障的物理损伤。研究人员还表示,研究中使用微塑料颗粒的大小与研究中诱发反应的强度呈负相关。

除了揭示微塑料对于人体的潜在危险,该研究还为这项课题赋予了更多的现实意义,并吸引更多学者参与到微塑料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中。

好了,关于“塑料”科学家利用果蝇模型揭示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