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翠亨新区马鞍岛现状「深圳马鞍岛」

时间:2022-11-25 12:35:04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翠亨新区马鞍岛现状「深圳马鞍岛」,关于翠亨新区马鞍岛现状「深圳马鞍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栏语:

纵观世界各大湾区,从某种程度上讲,湾区时代就是大桥时代。深中通道打开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格局,也翻开了珠江口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篇。

跨海大桥的效应将在大桥连接点两端首先发生。深中两地已先后发布以前海和翠亨新区为主阵地的联动开发课题研究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探路。

南方 中山频道、深圳频道联合推出“湾中新局”栏目,关注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新动态、新进展,敬请关注。

最近一个月,深圳与中山的互动达到了一个新高潮。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山最近发出《推动中山与深圳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方案研究》重大专题研究项目招标。此外,包括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等深圳龙头企业先后到访中山,在中山翠亨新区敲定合作项目,中山显露出对深圳企业的非凡“磁力”。

深中联动,产业是重点,从区域来看,主阵地就在深中通道西着陆点——翠亨新区。过去两年,翠亨新区新落地项目超过七成来自深圳。来自深圳的企业正纷至沓来,抢滩势头明显。

企业积极响应,是翠亨新区“磁力”的真实反映。除了市场力量以及深中两地相向而行,从更深层次来看,翠亨新区对深圳企业的吸引力源自大湾区内部产业格局变革的新浪潮。

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促进东岸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向西岸延伸布局”,连续4年将“珠江口融合发展”写进报告。随着深中通道等跨珠江口通道建设,一条横跨粤港澳大湾区的要素流动和产业协作链条正逐渐浮现和强化,处于东西岸融合点上的翠亨新区将是链上的重要一环。一向对市场敏感的深圳企业,不可能错过翠亨新区。

翠亨新区区位图。

一条新路径

大湾区产业融合新通道浮现

深圳两会落幕,深圳2021年成绩单出炉。在一众经济指标中,工业指标尤为亮眼。

2021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继2020年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后,2021年深圳工业投资继续保持迅猛势头,同比增长27.1%。

如果说工业增加值是一座城市工业发展的底气,那么工业投资增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座城市工业发展的潜力。经过40年高速发展,深圳工业依然稳健、强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和“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的目标,强化“科创 制造”的双轮模式。

无独有偶,千年商都也将制造业摆到了重要位置,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并提出打造数产融合标杆城市等科创目标。

制造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优势,改革开放40年,大湾区形成了世界级的制造产业集群。在大湾区的制造业队伍中,从综合实力来看,深圳、广州是两大龙头,两者先后强化制造业的“首位度”,并强调“科创”,其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产业链齐全的优势,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提高协作发展水平。在此格局下,珠江口东西岸将形成一条“科创 制造”的产业协同主线,深圳、广州将成为其中两大核心。

过去40年,制造业协同发展在大湾区遍地开花,但珠江口跨岸产业协作集群主要集中在狮子洋以北区域。深中通道的修建,有望打开珠江口东西岸产业协同的新格局。2021年,前海合作区扩区,范围扩展至约120平方公里。前海扩区之后,既连接了深圳经济发展核心区,也直接延伸至深莞交接的茅洲河口,接上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先进制造业核心区。更为重要的是,前海扩区后,通过深中通道,将直接连接珠江口西岸的制造业集群,珠江口东西岸将获得一条“科创 制造”产业协同的新通道。

在深莞协同造就松山湖等成功案例下,拥有完整的制造业链条和强大制造能力的中山在这条产业协作通道上有着广阔的想象和操作空间。

深中通道。 南方叶志文 拍摄

一种新势能

深港科创极点效应溢出

珠江口东西岸的产业协作新通道已出现,推动企业在区域间流动的因素多种多样,由科技创新带来动力不容忽视。

过去30年,深圳产业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含科量”不断提升。1991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22.9亿元。到2021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7%。截至目前,广东1/3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深圳,2021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与深圳科创同步成长的还有各类创新发展要素,现代物流业、科技金融以及快速成长的大学群,为深圳科创发展提供了更多动力。此外,深圳加强与香港互动,先后敲定深港“1 8”和“深港创新圈”的创新合作协议,深港法律服务、经贸和科技等方面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在高新技术产业高歌猛进期间,受综合成本和政策影响,不少深圳企业外迁至周边城市乃至国内和海外地区。与此同时,深圳内部产业空间布局也进入调整期,高新技术企业在西部滨海地区快速集聚,2000年后大族、腾讯等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先后将制造基地、总部等核心功能迁往西部滨海地区,在西部沿海地区形成了显著的科创势能高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胡振宇认为,市场化的科技创新是形成珠江口一体化融合发展势能的核心支柱之一。

深圳显然是处于高势能位置的一方。更值得关注是,深港联动创新资源丰富。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今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2021)》,深圳与香港跨城市专利合作率达54.06‰,远高于广佛(7.78‰)、广莞(6.88‰)、深莞(3.71‰),这从侧面反映出深港显著的科创极点效应以及这一极点的势能溢出流动的潜力。

翠亨新区科技金融新城。 南方叶志文 拍摄

一个新支点

“桥头堡”翠亨新区

“深港科创 制造”的科创势能强劲,持续壮大的深港科创产业集群正在大湾区范围内寻找配套便利、成本更低的成果转化地,对此,中山正主动对接,提出“东承”发展,全面学习拥抱深港。

在规划层面,“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已写进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和深中两地相关文件。中山已明确将翠亨新区定位为全面对接深港的“桥头堡”和科创产业发展的高地。

去年以来,深圳和中山先后发布“联动开发”和“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课题研究项目。两地产业联动的重点之一就是科创。中山将对标对接深圳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从重大创新平台对接、技术创新联动、创新生态服务等方面,形成中山与深圳科技创新协同的具体路径。

在实操层面,翠亨新区正加快建设创新平台载体,承接深港等地创新资源,科创标签越发明显。自2017年以来,翠亨新区累计引进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以及精密制造等高新产业领域项目超过30项,其中不少带有深圳科创“基因”,翠亨新区内已布局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未来科技园(中深科技园)、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精密装备制造园等一批由深中联动建设的重点科创项目。

更值得期待的是,翠亨新区背靠的是中山庞大的制造业集群,制造能力强大。发展至今,中山拥有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形成了古镇灯饰、小榄五金、北部家电等制造品牌。《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有19个将中山列为布局城市。在中山,企业甚至 “足不出镇”就可快速配齐生产一件家电或相关产品的所有配件并完成生产。此外,以翠亨新区和中山为支点,再往珠江口西岸腹地走去,对接的触角将延伸至广州、佛山等制造业高地,东西岸产业协作有望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实现。

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

一个新圈子

扩大的深圳都市圈

珠江口东西岸联通,不仅要有路桥的硬联通,还要有规则衔接和公共服务等“软连接”。胡振宇认为,要实现珠江口一体化,形成新通道和新势能,其中一个关键方面就是要推动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的南沙、前海—蛇口、横琴与滨海湾新区、翠亨新区“3 2”组合的一体化,力争实现从机构设置、体制机制安排和政策覆盖深度融合,跳出行政界限,实现自贸试验区政策全覆盖和珠江口东西岸产业互补。这一设想和建议的核心正是“软连接”。

这种设想获得多方呼应。2021年12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发布《深圳都市圈一体化2021年度报告》,将中山纳入深圳都市圈范围,并将中山翠亨新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等地划入“珠江口一体化示范区”,这是在深中通道背景下的“扩大版”深圳都市圈。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于去年12月发布《前海与中山翠亨及东莞滨海湾联动开发建设方案研究》课题,最近中山也跟进推出《推动中山与深圳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方案研究》。

中山发布《推动中山与深圳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方案研究》课题项目。

无论是社会第三方机构或是官方,一体化的软环境均是关注重点。深圳都市圈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其核心是营造各类产业发展要素无障碍流动的环境。

以翠亨新区为主要实践地,中山明确提出推动深中营商环境协同,对标学习深圳营商环境政策,对标学习复制前海改革创新经验,对标打造同城一体化的营商环境。

金融与人才是深中产业协同“软环境”的两个关键要素。在金融服务方面,翠亨新区西湾母基金已设立规模9.1亿元的“航天云制造基金”、规模3亿元的“中科创药基金”和规模10亿元的“粤财生物医药基金”,为优质项目提供金融服务支撑。

在聚才引智方面,翠亨新区也对标前海、南沙、横琴、松山湖等国内一流新区,出台《中山翠亨新区关于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系列人才服务和扶持举措。中山还在翠亨新区布局了中山国际人才港,其目标是打造覆盖全市域、服务大湾区、面向全球的人才服务网络。

作为中山目前连片可开发面积最大的区域,与深圳前海隔海相望的翠亨新区东片区(马鞍岛)在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也在多个领域开展新探索:开展目前中山市内规模最大的地下综合管廊网络建设、引入曾主持东京奥运会场馆设计的国际著名建筑大师隈研吾团队设计翠湾文化艺术中心……其中,深圳国企深业集团与万科集团共同建设翠亨新区码头片区综合体“湾中新城”项目,将建设标志性双塔形式超高层建筑,打造珠江口西岸的交通和城市新门户。该项目不仅包含八大业态,还有支撑高端产业发展的甲级写字楼、定制化高层及花园式办公等空间,有望成为新区城市环境和服务的新封面。

翠亨新区城市建设效果图。

通过系列新尝试,翠亨新区加快提升城市环境能级,通过深中通道融入打破区域界线的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中。寄托着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城市发展希望的翠亨新区,也身兼着珠江口东西岸融合发展的多个重要“支点”和“先行地”角色,读懂翠亨新区这些新角色的东岸企业,早已跨海跨江而来。

相关阅读:

湾中新局①|翠亨新区,真的“热”了!

湾中新局②|隔海相望,翠亨新区与前海为何越长越像?

湾中新局③|三问深中同城:他们终将在这里相遇

【策划】冯建文 龚晶

【统筹】雷海泉

【撰文】雷海泉 王锡炎 李嘉豪

【图片】叶志文

【作者】 雷海泉;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