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产学研不足「研究生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时间:2022-12-04 13:17:07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产学研不足「研究生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关于产学研不足「研究生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宋永华

1964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巴中市。电力系统专家,欧洲科学院院士(外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将混沌理论引入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推动了非线性微分代数方程解析理论的发展并开创了该理论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1984年,宋永华获得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2002年被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授予科学博士学位;2014年被英国巴斯大学授予名誉工程博士学位,2019年被英国爱丁堡大学授予名誉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澳门大学校长,同时为澳大讲座教授及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在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被摆在重要位置,“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亦被寄予厚望。而澳门大学作为澳门唯一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大湾区高校的最重要代表之一,无疑将在其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如何推动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如何发挥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作用?澳门大学希望在大湾区建设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未来是否会到大湾区其他城市办分校?……近日,南都记者就此专访了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

谈成果转化

高校要形成闭环支持转化

南都: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产学研结合,但效果不如预期,你怎么看?

宋永华:产学研做不好,首先我们高校自己要检讨,特别是在支持政策方面。因为长期以来,高校没有相关的政策去鼓励师生让他们的创新成果走向市场;即便有了专利,也没有资源或者没有这个积极性去推动。

在走向市场中我们要怎么支持培养他们?创新创业跟在学校里做研究和教书育人不一样,公司怎么成立运作、市场怎么合作?我们的教授可能不是十分清楚,这不是他们的专长。

南都:那么你认为,高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在哪儿?

宋永华:首先高校要练好内功,建立相关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师生将研究成果推向市场,让老师有积极性。而政策的稳定性、连贯性、一致性非常重要,不能一年一个样,要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另外,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撑甚至培训,所以要建立一个支持这些政策、制度落地的服务机构。

从申请专利,到专利的转化,再到知识产权的分成,以及孵化的企业股权落地等,这是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如果有一环没连接上就做不好。所以我希望,高校一定要形成一个闭环的完整体系来支持,而不是只聚焦在中间某个环节。

南都:为了让激励政策落地,高校是否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宋永华:是的。比如,我们将原来的研究事务办公室改革成为研究服务及知识转移办公室,以明确科技成果产权归属。其中,专利如果是通过学校去申请,老师的职务发明50%归个人,50%归学校,如果老师自己去申请,70%归个人30%归学校。我们还建立了协同创新研究院以招募孵化,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来专门提供培训和前期孵化知识,目前已经孵化了30多家初创企业;2006年澳门大学成立了全资拥有的商业机构——澳大创科有限公司,可以代表大学以商业化的方式来和初创企业进行对接合作,实行动态化收益分配。

在他们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澳大还会为他们搭建平台。比如,今年3月,通过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澳大在横琴新区设立首个在内地的产学研基地正式启动建设,培养新兴产业。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逐渐通过申请专利、授权许可、开办衍生公司和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为有意将科技成果商业化的科研人员提供帮助,而这一个链条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花了很多功夫进行调研,今年初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

南都:孵化之后,澳大还会给予支持吗?

宋永华:后端我们就是做一些政策支持,但是他们本身要有能力,最后成不成功还要拿去市场里面检验。

南都:怎么平衡老师出去创业和教学之间的矛盾?

宋永华:我认为,作为大学老师,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在人才培养、研究和服务社会三个方面。澳门大学有明确规定,如果知识产权进行了产业化,教师可以在企业融入股份甚至担任技术顾问,但不能到企业去任高管等职。我希望教授们还是要在实验室不断地创造新的成果,因为这也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和责任。

谈自身优势

中西交融坐拥三大重点实验室

南都:澳门大学拥有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药质量、集成电路和智慧城市物联网,这不仅是我国重点布局的前沿领域,也是其他国家追逐的热点,实验室为何会选择落户澳门大学?

宋永华:我认为这是源于澳门大学的独特优势。第一,澳门大学有着最重要的基因——多元化和国际化,这渗透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等方面,这些基因又源于澳门有着400多年的中西交融与合作的历史;第二,在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支持下,澳门大学有着先进的硬件设施和优秀雄厚的师资力量;第三,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由于澳门大学是珠江西岸实力最强的高校,对整个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和科创事业有着强劲的引领作用。

上述三个行业需要前沿的国际合作、国际交流、国际人才,相较于内地大学,澳门大学有着更优越的条件。比如,在国际合作和交流方面,我们是全英文授课,师资来自全世界,合作伙伴来自全世界,这个就是优势。当然,这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定位、要求和发挥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在澳门大学布局的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均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紧扣国家政策和澳门的地理环境优势,二是发挥澳大的独特作用。

南都:能具体谈谈澳门大学是怎样发挥自身独特作用的?

宋永华:以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最大问题在于标准能否得到其他国家认可。中医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稳定性都需有科学的保证。除了借助现代科学仪器,还要保证让西方人能看懂、理解,那么就需要采用通用语言——英语。我们中药质量研究院培养人才都用英语,还主编了唯一一本中医科学的英文杂志。如此一来,中医药的理论、有效性或者我们的新发明才得以“走出去”。

另外,中医药的标准是开放体系,我们不断努力,和欧盟、美国的药典委员会共同建立了十多个重要的标准,还和世界卫生组织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南都:澳门面积虽不大,但经济却高度发达,智慧城市物联网实验室会先拿出“澳门方案”吗?

宋永华:未来城市在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将面临很多挑战,需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来处理城市的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等问题。澳门是一个高度发展的城市,地域不大,也有很多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国家把重点实验室放在这里,进行某些试点实验时,可以率先看到成效和问题。

另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中,作为城市群的建设重点,我们要提出的不只是澳门方案,而是要开创一些公共的、关键的、基础的理论和技术。比如,从技术方面来说,智慧城市建设最重要的首先是智能传感和网络,其次是城市大数据和智能技术,这些技术既要能在中国其他城市推广,又要具备世界领先性。

所以,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肩负着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重要作用。

谈服务与融合

融入大湾区争取各方资源

南都:中央已经允许科研资金“过河”以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请问澳门大学是否也有申请项目?

宋永华:过去几年,我们已经申请了几十项科技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科研资金,以及十多项广东省的科技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给澳门的定位是“一平台一中心一基地”,一平台是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一中心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一基地是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在这样的定位下,澳门大学要更好地立足澳门、建设澳门,融入湾区,面向全国,服务国家。

未来在融入大湾区的过程中,我们也将更大力度去争取国家、广东省以及大湾区的支持,提升澳门大学的办学水平,争取一些项目尽快服务大湾区乃至国家。通过这种高度融合,既将澳大的优势发挥好又能反馈社会。

南都:澳门大学希望在大湾区建设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宋永华:珠江西岸在高等教育和科创方面还有待发展,而澳门大学是珠江西岸实力最强的高校,这赋予了我们相应的责任和使命。前面已经提到,我们希望能够引领珠江西岸的高等教育和科创发展。

同时,我们也在推动大湾区高校的科研合作。去年,澳大与中山大学成立了教育部联合重点实验室,又参与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金融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联盟、粤港澳超算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干细胞与精准医疗战略合作联盟,以及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

此外,我们正在联合珠江西岸各地的政府、科技单位、科技企业,希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这个科创走廊能够再回到广州,形成一个闭环。最终,通过西岸的合作、和东岸的对接,能够共同推进整个大湾区的发展。

南都:对于未来创新发展,澳门大学是怎样的思路?

宋永华:我们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和计划。我认为,协同创新很重要。内地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力度是很大的,我们每去一个地方拜访时,除了当地的学校、企业,还会拜访书记或者市长,他们也非常支持,常常把科技局、教育局的领导叫到一起座谈。

南都:目前香港有不少高校去大湾区其他城市开分校或者合作办学,澳门大学是否也有这样的计划?

宋永华: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借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我大半部分人生都在做一件事情:推动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我在英国18年,当过利物浦大学的副校长,其间推动建立了西安交通大学和利物浦大学的合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后来回到内地,我建立了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要。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澳门特区政府也明确表态,支持澳门高校到大湾区合作办学。所以,澳门大学一定会响应大湾区的号召,配合特区政府的政策,积极探索合作办学。

谈人才培养

国际化人才要有胸襟和担当

南都:在培养人才方面,你的理念是什么?你认为当前高校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来适应形势变化?

宋永华:最核心的是要培养人才的家国情怀。对自己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必须有感情才能有贡献。像澳门大学,本科生75%以上是澳门当地学生。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爱国爱澳、“一国两制”的建设者,要在培养过程中体现这些素质,这个定位是基础条件。

在这个基础上,由于澳门是个国际性都市,现代人才必须要有国际视野。不管是在澳门还是在大湾区,很重要的一个优势就是对外开放,所以人才必须要适应所处行业和专业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当然,学生的国际视野也包括要走出澳门,去其他城市看看,像上海、北京、杭州,还要到不太发达的地方,像宁夏、贵州。

其次,要有全球的竞争力。像澳门大学的全球竞争力就是多元文化、多语言,我们希望同学们毕业时能学会“三文四语”:中文、英文、葡文 粤语,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还要有创新能力。不论在什么地方工作,都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人一说起创新,就以为是去办企业,这太狭隘了。澳门大学培养人才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就是全能教育,不只是培养他们找到工作,而是在事情变化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适应并学会解决方法。

最后,要有世界担当,要有胸怀去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现在很多问题、矛盾、挑战都是全球性的,要对自己的地区、民族负责任,就必须有担当精神。例如,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澳门是一个赌城,赌博成瘾就是一个问题。我们澳门大学就此曾推出过一个用脑科学研究成瘾的项目,事实上,除了赌博之外,上网、喝酒、毒品等都有成瘾问题。如果能解决赌博成瘾,对很多其他成瘾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帮助。

南都:听你的描述,国际化的人才就是要用国际化视野来解决一些“小问题”?

宋永华:看似是小问题,实际是大问题。如果你只看到现在的问题,没有看到未来的问题,在人才的竞争中就很容易过时。我们说的是,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以上的素质必须要具备。

南都:据了解,澳门大学也把培育中葡双语人才作为重中之重,目前中葡双语人才的需求量大吗?

宋永华:澳门大学是除葡萄牙和巴西之外最大的葡语教学基地,不仅为澳门培养人才,也为其他地区培养人才,目前对于中葡双语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今年举办的澳门大学第33届葡语夏令营,共接纳了500多人,以往大概是两三百人。

南都:接下来在培养中葡双语人才方面有何计划?

宋永华:首先要把语言和其他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培养。举个例子,我们的法学院有中葡双语的法律人才培养,我去莫桑比克时发现,他们最好的大学国际部主任是澳大法学博士,他们法学院里最厉害的几个教授都是澳大培养的。

我们的中葡双语中心是中葡并重的,国家教育部也在这里设立了孔子学院,主要是以葡语进行中文教学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大和葡语系国家合作交流力度,这也是澳门大学对外合作交流的重点方向。

校长说

TALK

作为大学老师,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在人才培养、研究和服务社会三个方面。我希望教授们还是要在实验室不断地创造新的成果,因为这也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和责任。

记者观察

身兼三个角色 他都十分热爱

说实话,这次专访宋永华如此顺利出乎意料之外。

去年8月,记者参加了中央网信办组织的一次走访,首次采访了宋永华。当时采访团人数众多,只能匆匆提问,从他“临场发挥”的回答中,足见其学识。采访结束后,约他专访,竟爽快答应。

原以为当时是出于礼貌的应允,没想时隔近一年,当记者联系他提出专访时,对方当即“履约”。

在此次专访中,宋永华思维敏捷、侃侃而谈。说起澳门大学的优势如数家珍,谈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情真意切。他既是高校的管理者,又是电气工程领域的科学家,还是教书育人的园丁,可以很明显感受到他对这三个角色都十分热爱。

就在不久前,宋永华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是欧盟“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是国际上跨地域和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以及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其中包括多名诺贝尔奖、图灵奖和菲尔兹奖的获得者。

由于曾长期在英国和内地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工作和担任领导岗位,宋永华拥有丰富的大学高层管理经验,熟悉欧美和亚洲高等院校的办学和运作模式,在推动大学国际化和促进高校国际合作方面成绩甚丰。他在出任澳门大学校长时曾说,“国家和澳门经济发展迅速,我希望能把自己积累多年的教学和高校管理经验带来澳门,为国家和澳门培养人才做点贡献。”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实习生 余雨菲

摄影:实习生 谭智泓 南都记者 冯宙锋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