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抗生素”抗生素滥用致水体污染严重 新型纳米材料助力污染治理

时间:2022-08-05 20:59:07来源:化工仪器网

今天,聚焦化工小新为大家分享来自化工仪器网的《抗生素滥用致水体污染严重 新型纳米材料助力污染治理》。

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于是科学家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抗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这种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抗生现象的奥秘,并且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提炼出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由此抗生素得以诞生。

可以说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它有效杀死了病人体内的病原体,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自身抵抗力。然而,随着抗生素在临床医疗领域的广泛使用,耐药性正日渐凸显。此外,医学研究者指出,在范围内,每年大约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不少国家的抗生素通常不需要处方就可以轻易购买,这就直接导致了普通民众滥用、误用抗生素。而更为严重的是,当地医生在治疗病人时只能被迫无奈使用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再度导致了病菌产生更强的抗药性。如此恶性循环,使得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类“超级病菌”也相继诞生。

在此严峻形势之下,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也摆在了人们的眼前——抗生素的水污染问题。众所周知,在抗生素的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使用环节和处理环节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废物废水,而这些含有抗生素的废物废水如果没有被妥善处理掉,便会流入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除了水体直接污染外,土壤如果被抗生素污染,这些污染物质也会渗透进地下水中。2015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获取首份中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单,预测得出全国58个流域的“抗生素环境浓度地图”,这份地图揭示了隐藏在我们食物体系中的令人震惊的现象——我国每年有数万吨的抗生素经由养殖动物和我们的身体进入到生态环境当中。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以净为源,针对抗生素造成的水污染这一新型水污染现象,运用科技力量予以去除迫在眉睫。

当前,水环境中的抗生素含量相对而言较低,要想准确了解特定水域的抗生素污染程度,需要对采集的水体样本进行富集处理和检测。据了解,样本的富集处理是后续分析工作的重要一环,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对水环境中抗生素的富集方法主要包括固相萃取法、冷冻干燥法等。针对样本的检测分析有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紫外吸收检测技术、荧光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等。

了解了水中抗生素的富集处理和检测方法,接下来就是对水体中含有的抗生素予以去除。目前,去除水体中抗生素的技术有常规水处理技术、活性炭吸附、化学氧化法、膜分离法等。然而上述这些方法很难做到深度去除水体中含有的抗生素,相关科学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跟进。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纳米材料与环境检测研究室孔令涛研究员团队在工程技术类期刊《应用表面科学》上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该项研究表明,研究人员们已经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可以深度去除水中诺氟沙星抗生素。

据了解,该研究团队利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合成了水中稳定性良好的新型纳米材料,并将其运用于去除水中若氟沙星的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纳米材料吸附容量高,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诺氟沙星抗生素,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而且可以再生循环使用。这一研究成果为纳米材料应用于水中抗生素的深度去除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才研制出了对抗病原体的一大利器——抗生素。然而不加节制的滥用,导致原本有利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抗生素变成了如今环境污染的一大公害,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看见的。眼下,新型纳米材料的问世,为我们解决抗生素的水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庆幸之余,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科学技术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助推器,还是弥补人类滥用科技的补丁?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我们早已心中有数。

资料来源参考:科技日报、百度百科、搜狐、一点咨询、百度文库

好了,关于“抗生素”抗生素滥用致水体污染严重 新型纳米材料助力污染治理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