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国的高校联盟「国家一级学科」

时间:2022-11-20 11:55:24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我国的高校联盟「国家一级学科」,关于我国的高校联盟「国家一级学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联盟是什么?

高校联盟,即大学联盟,是若干所有着共同利益追求并且围绕共同的战略目标的高校,通过所在联盟规则约束而建立的大学联合体。"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已成为当今高校合作的主要源动力。

高校联盟有哪些?

C9联盟 名存实亡

九校联盟(C9League),简称“C9,于2009年10月启动,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联盟内开展互派交换生、召开研讨会、开展暑期夏令营等多项实质性活动,形式类似于美压常春藤联盟,因此被国际上誉为“中国常春藤联盟”。

联盟成员都是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一流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9所高校。2014年11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正式参与C9联盟活动。

现状:C9高校联盟名存实亡,已经演变成“清北 华五 西哈”新格局,清北遥遥领先,华五集团发展迅猛,西哈掉队严重,确切地说,人才流失严重,与七仙女逐渐拉大差距。


华东五校 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 如日中天

“华东五校”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1世纪初的网络论坛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迅速在关注高等教育的网民中流传开来。由浙江大学倡议,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的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

华东五校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位于直辖市上海,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位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省会城市。华东五校均是中央部委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接管理的高校(副部级建制)、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长三角地区是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教育发展同样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长三角三省一市“双一流”建设高校

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除浙江大学等五所发起高校外,还将包括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有关“双一流”建设高校。

按照规定,联盟理事会成员由各高校校长组成,其中发起成立的五所高校校长担任常务理事。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长三角的三省一市包括哪些双一流高校(共35所大学):

上海市

4所一流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10所一流学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第二军医大学。

江苏省

2所一流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13所一流学科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

安徽省

1所一流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所一流学科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浙江省

1所一流大学:浙江大学

2所一流学科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一直以来,我国长三角地区,不仅经济发展水平高, 教育水平也是领先于国内其它地区,特别是上海和江苏省,名校云集。

这次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成立,标志着一个新的大学联盟成立,它将依托这个联盟大平台,进一步助手推长三角经济和社会发展,让人充满期待。


E9联盟

2011年,9所以理工科为特色的国家985工程大学组成"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盟”,简称:“卓越大学联盟(Excellence9)"

这9所高校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卓越大学联盟是中国国内九所具有理工特色的顶尖重点综合性大学组成的"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的简称。联盟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合作。

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在自主报名、自由选择学校的基础上,以"国内游学"的形式在卓越大学联盟各高校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九校从双边互换开始,逐步实现"进一门入九校",即指在联盟高校内任何一所高校就读的学生,都可以同时享受到其它九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除以上9校外,湖南大学也参与了联盟开展的部分活动,如研究生招生合作、图书馆知识共享服务平台等。

电力联盟

为更好对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起到服务、支撑与引领作用,2018年11月,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七所具有显著能源电力办学特色和突出学科优势的高校,共同成立“中国电力高校联盟”。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发起单位,联合东北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现上海电力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三峡大学、沈阳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长春工程学院等八所具有显著能源电力办学特色和突出学科优势的高校,共同成立“中国电力高校联盟”。

中国电力高校联盟的成立,目的是与国家电力事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共同打造中国电力高等教育共同体,各能源电力高校可以分享新时代中国电力高等教育的初心与智慧,共同探讨电力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Z14联盟

2013年7月,"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协作联盟成立,2016年更名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联盟,简称为:"中西部一省一校联盟(Z14)"。

联盟高校包括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

入选的14所部省合建高校都是区域内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基础良好、办学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带动和中心辐射作用。

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这些高校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窘境。

先天不足:中西部地方高校的发展困境经费,是限制地方高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尽管近年来中西部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教育财政支出连年增长,如西藏自治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区域生产总值的14.75%,从2010年的63.35亿元提升到2016年的175.83亿元,但教育经费依然捉襟见肘,要知道仅清华大学一所学校的年度预算就超过300亿元。经济落后还导致中西部地区难留人才,“孔雀东南飞”对于中西部地方高校而言,是一种切肤之痛。人才流动在市场化的当下是常态,但人才流动“只出不进”将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高水平人才的流失对学校的建设发展的打击是致命的,甚至可能影响到一个学科的持续生存与良性发展。中西部地方高校不仅难留人才,也难吸引到优秀生源。由于地理位置较偏、经济发展较弱,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等高校虽有211、“双一流”等名校光环,但在不少省份都曾出现过二本线录取的尴尬。

进入部省合建高校行列,是地方高校缩短与国内一流大学差距的难得机会。凭借“部省合建高校”的身份,学校可以在教育部部属高校会议上更自由、直接地向教育部提出诉求,争取更多项目和教育资源,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上,部省合建高校可以以学校为单位申报,而地方高校只能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申报,掌握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部省合建高校享受教育部直属高校同等待遇,与部属高校分享同一信息平台,是教育部文件的主送单位。部属高校人事权归教育部直属,合建高校的书记、校长虽由省政府任命,但人选需同教育部商榷,其他校级领导干部参照教育部直属高校领导干部任职标准配备。

高等教育均衡充分发展,既是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从资源、平台、生源来看,这些地方高校先天不足、后天发展迟缓,距离真正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G7联盟(国防七子)

G7联盟”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七所高校于2017年6月发起成立成员高校被称为国防七子,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7所高校。

联盟以自愿平等、合作、发展为基本原则,围绕“政策研究、资源共享、改革创新、协同发展”开展工作。整合联盟高校的优质办学资源,开展互补性合作。

近年来,得益于国防七子对我国国防事业的贡献,中国军事装备水平大大提高,引起了美国的恐慌,甚至炮制出了所谓的实体清单,对中国87所高校进行制裁。

这份名单中有8所高校是美国重点打击对象,分别是“国防七子”和北京邮电大学,前段时间甚至把他们拉入了制裁清单。不仅仅危险系数被标记为了非常高,同时安全证书也是最高机密。

正是因为有“国防七子”的存在,我国的军事装备才能有如今的成就,在祖国“创业时期”,他们白手起家,撑起了我国国防建设,堪称国防建设中的佼佼者,而在此时此刻风起云涌之中他们依然默默地砥柱中流,担起大任!

武汉七校联盟 合作暂停

由位于武汉地区的七所部属211高校组成,分别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武汉七校联盟”从1999年开始联合办学,是目前全国持续时间最长、实质性参与高校最多、合作范围最广、受益学生最多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

相信武汉不少211学校的同学都是因为七校联盟合作办学来到武汉读书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学校之间,可授予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联合学士学位。据不完全统计,在七校所有学生当中大约有6325人报名了七校辅修,这大概占了七校学生的15%,也就是至少关系七校15%学生的利益。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间取消了,据说以后辅修的学位证就没有了,只在主修学位证上标注,这一点很不爽,本来是想拿双证,现在变成了一证。很多辅修的人专业并不是很好,生化环材和文科专业是辅修的大院,这里面有很多人都抱着一个换专业的梦想,现在希望破灭了。

以前老是觉得七校联盟就是5个211蹭2个985的好专业,通过报名数据分析说明,武汉大学:一共有1402人报名七校辅修,其中308人报名了外校,华中科技大学:一共有923人报名七校辅修,其中309人报名了外校。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去211选择心仪的专业辅修的,比如华中师范的心理学,就吸引了无数的985学子。

那么合作只是暂停了,何时能恢复呢?不得而知!

长安联盟

2017年05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联合成立陕西高校“长安联盟”。这5所高校的10万多名大学生可前往任意一所大学,攻读辅修专业、跨校选修课程、名教授流动讲座、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互聘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互派学生学习交流、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教育资源共享。

长安五校联盟是一个机遇,相当适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师大,西大,政法,西外,邮电五所学校优势各不相同,囊括了师范,综合,政法,语言,理工五种方向,四个文科强校加一个理科强校的组合。当前社会竞争如此激烈,交叉学科培养是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如:法律与外语(涉外律师),法律与历史(法律史),理工与法律(知产方向),理工与语言等等。对于五校中非王牌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五校联盟弥补自己本专业的不足,增强自身竞争力。


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

2019年3月,9所诞生于延安的高校自愿组成“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延安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全中国大批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冲破重重封锁,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为了把大批爱国青年培养成为党的优秀干部,中共中央从1937年至1945年间,先后在延安创办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女子大学、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民族学院等高等学校,这些学校就是“延河联盟”高校的起源或重要组成部分。

挽救民族危亡,服务抗战建国,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启了创办高等教育的伟大实践,一批创建于延安的新型大学从此开始崭露头角,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矢志不渝!

九所高校均成立于抗日战争期间,同根同源。联盟成立后,9所高校将主要在搭建红色基因教育研究协作平台、创新以德为先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等方面展开合作。

上面这些院校都起源于延安,现在混得都风生水起,只有一所大学发展的不好,这就是延安大学。

1941年,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人大首任院长)任校长。之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等相继并入。相当于北理工,人大,民族大学等大学曾经最早的关系就是曾经都是亲兄弟,都是延安大学的院系。当然后来这些院系由分家了。

1958年7月,陕西省重建延安大学。1998年,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与延安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今天的延安大学和昔日的延安大学不一样,当然血脉关系还是有的,不过目前的延安大学只是一所普通大学,和延河联盟其他高校不能比。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

2020年5月12日,由重庆大学和四川大学牵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立大会在四川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当日,20所高校发布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立宣言》。

联盟成立的宗旨,是为了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成渝区域高校特色和优质办学资源,开展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渝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联盟成员间的教师可以共引共享、互聘互用,跨学校授课、跨学校指导学生等,并推动成员学校间学生跨校交流与培养,探索学分互换认定机制。

四川高校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

重庆高校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

在人才培养方面,联盟成员学校之间可实行学生跨校交流与培养,探索推动学分互换认定机制;共建线上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协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联合基地,协调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在队伍建设和公共资源共享共建方面,联盟成员之间教师共引共享、互聘互用,促进跨校授课、跨校指导学生等;共同召开双城经济圈高校引才大会,构建人才引培共同体;推动联盟成员学校之间的图书文献、实验设备、信息资源等的共享与共建;联盟成员学校之间医疗、体育等资源共享,相互开放校园。

在学科建设方面,联盟将建立学科专业建设协调机制和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协调机制,推进联盟成员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互补发展,形成和强化学科专业发展的优势特色。

在社会服务方面,将联合建立多学科组成的高端智库和开放式研究机构,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决策服务,提高资政服务能力。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联盟将定期举办“西部国际教育与科技论坛”,打造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与科技合作交流的国际品牌,推动联盟成员学校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


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

2019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

行星科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涉及到但不限于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天体化学、天体生物学、地球科学、地质学等理学范畴的科学,以及空间技术大家庭的导航制导与控制、遥感、仪器学、飞行器总体设计等技术科学范畴的学科。

可以说,行星科学是一门高度融合各个学科的独立的交叉学科。也难怪这么多不同特色的专业院校共同组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了!

该联盟由27所高校组成,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大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山东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同济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昌大学、香港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

行星科学是我国地球科学未来应该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领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的建立,将有助于推进解决中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问题、科学前沿问题和发展战略问题。

联盟应当成为共享深空探测和行星科学研究成果的平台,通过平台协同创新共攀行星科学高峰。

联盟在推进行星科学建设过程中要有四个坚持: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建设的中心;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坚持联盟间交流合作与互学互鉴。


北京高科(Beijing Tech)

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立于2011年10月19日,由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11所高校共同发起组建。2015年6月,燕山大学成为北京高科第12所成员高校。

北京高科的12所大学涵盖了电子信息、网络通信、交通运输、新材料、化学化工、新能源、电力、地质、矿业、石油、林业、环保、船舶修造、核工业、重型机械等国家战略工程领域每一所学校都具有显著的行业办学特色和突出的学科群优势,在其行业领域内处于“领头羊”地位。

联盟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发挥不同类型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示范性集成应用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为持续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

2018年10月24日,由北京大学牵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排名不分先后)等高校加盟的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立。2019年12月第二次会议添加吉林大学和中南大学。2020年12月10日,决定添加山东大学 和西安交通大学 为成员单位。自此,医学界中的“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同济”均包括在该联盟内。

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为有关高校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下组建的非盈利性医学高等教育与医学学科建设协作组织。

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是在教育部召开“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后,有关高校根据《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组建的首个非官方非盈利性医学高等教育与医学学科建设协作组织。为加强对国内外医学教育、科研和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形势趋势的把握、促进各项工作更加卓有成效,联盟特邀我国医学教育、科研领域专家及相关行业组织负责同志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

联盟的宗旨是推进医学“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引领新时代医学高等教育与医学学科建设改革创新发展,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沪港大学联盟

2018年11月6日,“沪港大学联盟”在复旦大学成立。由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排名不分先后)等16所结成联盟。

“沪港大学联盟”目的是加强沪港两地高校在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提升两地合作水平及协同创新。

上海和香港的高等院校交流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趋多元化;去年到内地当交流生的香港学生当中,逾三成以上海为目的地。“沪港大学联盟”将有效深化两地大学在教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学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为两地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和科技支撑,同时为高等教育创新和服务国家作出更多贡献。

教育部坚定支持内地与香港加强教育交流合作,支持香港教育融入国家教育发展大局。希望联盟做到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促友谊、以合作促繁荣,为沪港两地、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


数学“双一流”建设联盟

2019年1月11日,数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在北京大学成立,超过二十所高校出席了成立大会。

据“双一流”建设名单显示,数学作为建设学科的学校一共有14所(排名不分先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

数学学科发展应该服务于国家战略,在高端国际交流方面有所作为。联盟群策群力,共同研讨数学强国建设的内涵、模式和路径,以及联盟当前关注的一系列重点问题,包括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学科发展平衡等内容。

成立数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旨在引领推动我国数学学科建设改革创新发展,助力数学强国建设。

数学学科目前有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异常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要解决好统筹资源、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设等问题,需充分发挥各联盟成员单位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中的各种优势,营造一种为优秀数学家所向往的协同创新科研环境。


国家级高校联盟

国家级高校联盟中包括: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加拿大U15研究型大学联盟、澳大利亚八校集团、巴黎高科技工程师学校集团、德国精英大学和TU9日本学术研究恳谈会和八大学工学系联合会等单一国家内部一流的高校组成的联盟。

国际间高校联盟。

国际间高校联盟有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国际公立大学论坛、美国大学协会、英联邦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国际科技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等。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