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美国最新下水的航母「美国什么时候有航母的」

时间:2022-12-08 12:53:09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美国最新下水的航母「美国什么时候有航母的」,关于美国最新下水的航母「美国什么时候有航母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正在大连赶工的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已刷上一层海军灰漆,外界皆猜测其将在4月23日海军建军节下水。

随着国产航母好消息的临近,最近,网络上,一篇演讲文刷屏,惹得不少网友落泪。这篇演讲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时发表的。

马伟明专心于学问,醉心于科研,在潜艇发电机、舰船综合电力技术、航母电磁弹射器等研发项目上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网友称之为“美国最‘恨’的中国人,一招就令美军地位不保。”

有人说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的电力技术提升了好几个层次,是名副其实的“国宝级专家”。

演讲内容:

我是一名军队的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叫马伟明。

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谁抢占了自主创新的先机,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我们知道,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制约。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研制新型常规潜艇,需要进口高效能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系统。在与外商的技术谈判中,我们提出该型电机系统存在“固有振荡”问题,对方却不屑一顾,傲慢地声称他们的产品不存在问题。

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没有科技的强大,中国就谈不上真正强大,而科技的强大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唯有靠中国人自己发愤图强,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我们用仅有的3万5千元,造了两台小型十二相电机,在洗脸间改造的简陋实验室里开展研究。18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反复试验,拆了装,装了拆,测量、记录、分析,仅实验记录和报告就堆了半间屋子。在对数十万组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终于查明原因,成功研制出带整流负载的多相同步电机稳定装置,发明了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从根本上解决了“固有振荡”难题,此项发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马伟明院士(左起第三人)在工作中

当我再赴该公司验收设备,指出该类电机系统存在的设计缺陷时,外方首席专家还狡辩:“你的理论太离奇,我们听不懂。”说完转身要走。当时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我强压怒火,直视对方,一字一板地说:“先生,我们是在讨论科学,你不懂,我可以免费教你!”外国专家一下子就懵了。当他们从世界专利索引上证实“带整流负载的多相同步电机稳定装置”是由我发明的,又提出“私下交易”,要我帮他们解决“固有振荡”。我对他说:“专利技术是有价的,它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祖国!”

此后,这家公司不得不将原来视为核心机密的整套设计图纸送我们审查,并花高价购买我们的专利。从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到向我们购买专利,从对我们傲慢无礼到请求我们解决技术难题,这件事说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每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在充斥着太多利益和诱惑的今天,唯有坚守一份淡泊和清贫,才能潜心攻关克难,勇攀科技高峰。

我觉得,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要有精神支柱,要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有人说我这个人,人如其姓,是一匹脾气倔、性子急的烈马。其实,这个比喻挺好!我心甘情愿做一匹驾辕拉套的马,为了国家利益和国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有人问我,你最缺的是什么?

我说是时间。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很多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存在着一代甚至几代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与发达国家赛跑,与时间赛跑,外国十几年搞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发挥后发优势搞出来。有人算过一笔账,一年365天,我们没有双休日,没有寒暑假,基本上是“五加二”、“白加黑”,天天在搞科研,1年顶别人3年。2007年,我父亲患胃癌到武汉做手术,当时我特别忙,天天在实验室,把已经联系好住院的事忘说了。老爷子见几天没动静,气呼呼地闯进实验室,对我吼了起来:“马伟明,你上不管老下不管小,家里事不闻不问,你究竟着了什么魔?”我一听懵了,这才想起来,赶紧安排送老爷子去医院。事后我也内疚,感到这些年来对家人确实亏欠太多。但我不后悔,强大家、亏小家,是当代革命军人义无反顾的选择。

马伟明院院士带病坚持工作

■ 有人问我,你这么拼死拼活,究竟图的是什么?

我回答,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三不图官,就想实实在在为国家和军队做点事。我认为,盯着名利,科研之路注定走不远;盯着权力,科研大门早晚会对你关闭。我和团队搞了几十项课题,我从不在别人的科研成果上挂名;我们拿了很多奖,一些人以为我们赚了很多钱,但知情人却称我们是“最穷的教授”、“高智商的傻子”。说实话,如果我们只想个人发财,每个人都能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但作为军人, 不能只盯商场、忘了战场,只图赢利、忘了打赢!有一次,组织上到学校考察干部,一名首长提名要我当校领导。我当时想都没想,就婉言谢绝了。我知道自己的舞台重心在哪里,我们搞科研的人必须心无杂念,远离功名,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干上二三十年,才可能有所成就。

■ 有人问我,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我最担心的是人才断档,后继乏人。我时时提醒自己,生命有尽头,事业无止境。唯有把培养后人、提携后学作为神圣职责,我们的事业才能得到延续。

为了建设强大的国防,我甘愿做一颗铺路石,为青年英才铺设通往成功的道路。

致敬千千万万长期在一线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

▎责编: 陈 琛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