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光伏行业pest分析「光伏产业链梳理」

时间:2022-12-16 12:47:36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光伏行业pest分析「光伏产业链梳理」,关于光伏行业pest分析「光伏产业链梳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陈子坤、李蒙、纪成炜)

一、研究背景

(一)背景:优质辅材及 BOS 环节成长性确定

双碳能源转型目标指引光伏新增装机迈向TW时代,辅材搭乘平价东风打开成 长天花板。光伏发电已成为目前全球最经济的电力能源,2020年全球大型光伏电站 度电成本已低至37$/MWh,较2009年下降90%,因此光伏发电有望成为我国构建 新型电力系统和全球新增电力装机的主力。根据周孝信院士基于双碳背景下的电力 发展情景估算指引,设定“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我国能源转型 进度的核心指标;同时假设2030年起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需求增速达到峰值,不考虑 更新替换需求,仅在实现双碳目标的情况下,我们测算得到2025年/2030年/2060年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分别为379GW/557GW/2.095TW,若考虑光伏经济性提升带 动的需求,全球新增装机量将超过该测算值。因此,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光 伏新增装机年需求将迈向TW时代,有望推动光伏辅材及BOS出货量高速增长。

相比光伏主制造产业链,辅材及BOS环节技术颠覆可能性小,但少数领域也 存在技术路线之争。回顾光伏行业发展历程,主产业链历史上曾发生单晶全面替代 多晶的颠覆式技术改革,2010-2020年组件行业产值下滑10%。而与之相比,大多 数辅材技术路线稳定,主要走改良式升级路径,量价是享受光伏装机红利的真正赢 家:以光伏胶膜为例,2010-2020年行业产值增加1.5倍。但是,极少数辅材及 BOS环节也存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例如双玻组件渗透导致玻璃盖板逐步取代背板。


(二)框架:构建系统性分析框架,择优选股落地投资机会

由于光伏辅材及BOS环节细分子领域众多,市场对各细分赛道缺乏系统性比 较,因此本文旨在提供以一种系统性分析方法用以挑选优质赛道及个股标的,该分 析框方法以技术变革为线索,从长期视角分析行业产值、壁垒及盈利能力,从中短 期视角分析由供需变化影响的景气度趋势,并结合龙头红利,通过构建赋值打分框 架,择优选股落地投资机会。

技术变革影响长期需求,优化空间影响长期价格,共同决定行业长期产值。由于 光伏行业的成长实质是通过技术变革降本增效,降低度电成本以实现全球能源转型 的终极目标,因此本文选取影响四大光伏辅材及BOS行业的三大技术变革(组件双 面化、功率模块化及光储一体化),论述行业长期需求。此外,本文通过研究四大 光伏辅材及BOS行业的生产工艺,分析各自降本路径,从优化空间角度判断行业长 期价格,进而测算长期产值。

二、光伏玻璃

(一)技术趋势:双玻化打开增量空间,薄片化加速双玻渗透

双面组件背面增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度电成本。效率方面,双面组件能够 吸收地面反射光及折射光,实现正背面同时发电,其中背面光电转换效率约为正面 的60%~90%,因此综合发电效率更高。根据隆基股份在全球三地户外实证的测试 结果,集成发电系统后,双面组件电站的较传统单面发电增益达4.4%-15.7%。(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单双面电池/组件几乎同价,双面增益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Wind,通威股份 PERC单双面电池片报价已趋于一致。根据Solarzoom,一线厂商单双面组件成交 价差也在0.02元/W以内。由于双面组件背面发电增益带来的性价比提升,渗透率正 在快速提升,根据CPIA统计,双面组件市场份额已从2018年的2%提升至2020年的 30%,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60%以上。


组件双面化变革引爆有机透明背板与玻璃背板之争。单面组件背部无需发电, 通常采用不透光的有机背板封装,因而组件双面化引发了背面封装材料的重新选 择,目前双面组件主要存在双面双玻及双面单玻(透明背板)两种封装方案。

性能:超薄化缓解双玻组件重量痛点,双面单玻(透明背板)凭借轻量化优 势形成差异化竞争。早期双玻组件存在重量较重、搬运不方便、功率损失大等问 题,未得到大规模应用,有机背板凭借轻量化及低成本等优势逐步成为主流选择。 但随着超薄光伏玻璃钢化技术逐渐成熟,重量核心痛点逐步缓解,双面双玻组件正 逐渐被广泛采用。而有机透明背板是2018年由美国杜邦与中来股份联合发布的新一 代有机背板材料,2019年才通过实验室验证,由于是有机物塑料制成,因此耐候性 逊于玻璃,最大优势在于轻质化,更加适用于屋顶光伏、安装条件复杂及人工运输 成本较高的场景。

成本:双面双玻组件方案较双面单玻(透明背板)方案更具有经济性。若按 照3.2 mm光伏镀膜玻璃在合理毛利率情况下的价格24元/平(来自后文测算), 2.0mm光伏镀膜玻璃21元/平,中来股份FFC透明背板当前售价21元/元,计算不同 封装方案的单瓦成本。按照单瓦成本排序为:3.2mm双玻组件 全框>2.0mm双玻 组件 全框≈双面单玻组件(透明背板)>传统单面单玻组件>2.0mm双玻组件 半 框>3.2mm双玻组件 无框,双面双玻组件通过采用超薄光伏玻璃以及节省边框的设 计,单瓦成本较传统单面单玻组件低3.4%-5.5%左右,经济性凸显。但光伏镀膜玻 璃价格存在一定周期性,当其供应紧缺以及价格处于高位时,产能较为充足的透明 背板有望迎来替代性机会。

双玻结构兼备成本及性能双重优势,已成为双面组件主流选择。双玻组件质 保期长达30年,而普通组件为25年,因此双玻组件全生命周期内发电量要高25%左 右,叠加性能及发电成本优势,双玻结构已成为双面组件主流选择。根据CPIA统 计,玻璃背板的渗透率从2016年的5%已经快速上升至2020年的28%,而有机透明 背板应用较晚,2020年渗透率仅为2%。


光伏玻璃受益双玻渗透提升,背部应用打开增量空间。根据CPIA协会对赛伍技 术董事长的专访内容,透明背板因为能够实现组件的轻量化,预计将占到双面组件 20%市场份额,同时根据CPIA预测,2025年双面组件市场份额有望达到60%,由 此我们预计2025年双面单玻(透明背板)组件占比为12%,不考虑双面均为透明背 板的组件,则双面双玻组件渗透率为48%,单面单玻组件占比为40%,对应光伏玻 璃需求将在2025年接近28亿平,2020-2025年CAGR达22%。

(二)优化空间:压延法为主流选择,超薄化有助降本

光伏玻璃通常选用超白玻璃,较普通玻璃存在较高技术门槛。光伏玻璃的强 度及透光率等直接决定光伏组件的寿命和发电效率。普通玻璃由于含铁量较高,一 般在0.2%以上,颜色呈现绿色,透光率较低,光伏透射比为88~89%(按3.2mm标 准厚度),而超白玻璃是一种超透明低铁玻璃,具备高透光率、耐腐蚀性、耐高温 性、低自爆率等优点,含铁量低于0.015%,光伏透射比≥91.5%,因此是光伏玻璃 的首选产品。技术方面,超白玻璃在料方设计、工艺系统设计、熔窑窑池结构、操 作制度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要求都远高于普通玻璃,因此普通玻璃生产企业很 难轻易进入光伏玻璃市场。

超白玻璃可分为超白压延和超白浮法玻璃。超白玻璃的生产工艺分为压延法 和浮法,其中(1)压延法是利用压延机将熔窑中出来的玻璃液成型,再经退火、 切裁而得压延原片玻璃,由于超白压延玻璃生产线投入资金大,制造难度大,对原 料精度要求高,因此制备成本较高;(2)浮法则是将熔融玻璃从池窑中连续流入 并漂浮在相对密度大的锡液表面上,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使玻璃液在锡液 面上铺开、摊平,经退火、切裁得到浮法原片玻璃。超白浮法玻璃易成形、生产效 率高,具有低成本、高加工成品率等优点,主要应用于薄膜电池。


超白压延玻璃是光伏玻璃的主流产品。超白压延玻璃的正面用特殊的绒面处 理以减少光线反射,反面用特殊花型处理以增强不同入射角的光线透过率,超白压花玻璃较超白浮法玻璃 的综合光透射比高约3~4%,光线透过率每提高1%,光伏组件发电功率可提升约 0.8%,因此超白压延玻璃是光伏玻璃的首选产品。(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超白浮法玻璃力学性能更优,薄化后作为背板的发电功率接近超白压延玻 璃,陆续出现组件厂商采用超白浮法玻璃作为背板以降低成本。浮法玻璃表面平整 度高,抗冲击强度较压延玻璃更为出色,并且随着厚度降低,二者抗冲击强度相差 拉大,在1.6 mm浮法玻璃平均破碎高度高出超白压延玻璃达97.77%。另外,虽然 浮法玻璃透过率不如超白压延玻璃,作为双玻组件背板后会导致背面发电功率降 低,但随着厚度减小,二者发电功率差距逐渐降低,1.6mm双玻组件下的背面发电 功率相差仅为5.45W。浮法玻璃作为组件背板使用时,双玻组件正面发电功率也可 达到压延玻璃作为背板时的发电功率。因此陆续有组件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 浮法玻璃作为背板。


原片环节是生产超白压延玻璃的核心工序。目前光伏组件通常采用超白压延玻 璃进行封装,其生产流程可分为原片及深加工两大环节。原片环节是决定成本差异 及成品透光率的关键工序,窑炉具有全年连续不间断生产的特点,后道深加工环节 以用电为主,决定成品厚度水平及钢化强度。

光伏玻璃成本支撑较强,原材料及燃料是降本核心。直接材料及燃料占光伏玻 璃成本比达82%,直接材料主要为纯碱和石英砂,燃料则为石油类、天然气及电 力,因而降本主要围绕原材料及燃料展开。(1)规模采购:由于天然气、烧碱等 多为大宗商品,通过规模采购能够提高议价能力,从而降低采购成本;(2)布局 稀缺砂矿及自建码头:光伏玻璃对石英砂精度要求高,但我国便于开采的优质低铁 石英砂矿源较少,大部分供应源自安徽凤阳及广东河源,因此通过布局稀有超白石 英砂矿能够锁定石英砂采购成本;此外,光伏玻璃企业通常通过海运渠道采购原材 料及运输发货,因此自建港口码头资源有助于强化物流能力,节省物流运输成本; (3)优化工艺以加强精细化生产:通过做大窑炉规模、优化窑炉设计,加强余热 利用及余料回收,提高自动化水平等方式均可提高原辅材料及燃料利用率,但随着 边际效应递减,光伏玻璃成本下降趋缓。


超薄光伏玻璃减少原片使用,助力降本同时顺应双面组件轻量化需求,有望成 为双玻组件主流产品。超薄光伏玻璃节省原片使用量,价格相对传统光伏玻璃更 低,市场份额将伴随双玻组件渗透逐年提升。根据CPIA统计,2020年2.5mm及以 下厚度的前盖板玻璃市占率约为29%,2025/2030年有望提升至47%/56%。


锚定合理毛利率判断光伏玻璃长期价格。光伏玻璃扩产周期较长,21年底时曾 因装机需求旺盛导致玻璃供不应求,毛利率大幅上涨,但根据后文对行业新增产能 统计,预计2021年底后产能充足,因而可以通过锚定龙头公司历史毛利率及成本优 化幅度判断价格趋势,2022年行业毛利率有望回归合理水平,则3.2/2.5/2.0mm光 伏镀膜玻璃均价分别为24.0/22.0/21.0元/平,假设此后每年价格降幅2%,预计 2025年3.2/2.5/2.0mm光伏镀膜玻璃均价分别为22.6/20.7/19.8元/平。

光伏玻璃行业产值:根据对光伏玻璃需求及价格趋势的分析,未来五年产值有 望翻倍增长,预计2025年达582亿元,2020-2025年CAGR为14.5%。

三、光伏背板

(一)技术趋势:双面化导致传统背板需求放缓,透明化成必然趋势

光伏背板是组件背面的封装材料,传统单面组件首选为有机薄膜背板。光伏背 板主要用于抵抗湿热等环境对电池片、EVA胶膜等材料的侵蚀,起到耐候及绝缘保 护的作用。光伏背板可根据材料分为有机高分子薄膜背板和玻璃背板,目前主流产 品为有机背板,有机背板又可以分为传统有机背板及透明背板。根据CPIA,2020 年有机背板占比达72.3%,玻璃背板占27.7%。


受组件双面化普及,传统有机背板需求近乎停滞,透明背板凭借轻量化优势与 光伏玻璃形成差异化竞争。双面组件的快速渗透导致传统背板需求放缓,2025年 市场份额预计降低至40%,对应需求仅为8.3亿平方米,而透明有机背板因为能够 实现组件的轻量化,有望填满预计2025年市场份额为12%,对应需求量约2.5亿平 方米,全球光伏背板总需求约为10.8亿平方米,2020-2025年CAGR为12%。

(二)优化空间:竞争加剧倒逼降价,背板或将进入涂覆时代

原材料占成本比重高达88%,是降本核心要素。光伏背板属轻资产行业,以复 合型背板为例,以PET基膜、氟材料及胶黏剂等为主原材料占成本比重高达88%, 因此材料的创新及使用是光伏背板行业的降本重点。

竞争加剧叠加原材料涨价,毛利率逐年下滑。由于传统背板需求受日渐萎缩, 透明背板由于成本居高不下、表面不耐磨擦等缺点,尚未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光 伏背板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持续下滑。


光伏背板产品种类繁多,可以根据材料分为有机类与无机类,本文中的光伏背 板特指有机高分子背板。有机高分子背板可以按照材料分为双面含氟、单面含氟和 不含氟背板,也可以按照工艺路线分为复合型背板及涂覆型背板等。

复合型工艺是目前光伏背板的主流技术。复合型光伏背板一般具有三层结构 (PVDF/PET/PVDF),外层PVDF氟膜需具有良好的抗环境侵蚀能力,中间PET 基膜具有良好绝缘性能,内层PVDF氟膜具备与光伏胶膜良好的粘接性能,而层与 层之间需使用胶粘剂进行粘合,防止层间剥离,从而保证组件长期可靠性。

涂覆型工艺路线成行业主要降本路径。不同于光伏玻璃通过精细化生产方 式实现成本的缓慢下降,由于有机光伏背板行业竞争加剧,降本需求迫切,部 分企业通过涂覆型工艺,将复合型所使用的氟膜改为氟碳涂料涂覆在PET基膜 表面,省去胶粘压合过程,从而缓解由PVDF氟膜及胶粘剂受进口垄断导致的 供应稳定性及高成本问题,并提高生产效率及良率。


透明背板目前售价较高,尚未大规模应用。为配合组件双面发电,背板透明化 成为必然选择,由于技术路径未发生变化,仅需将原材料更换为透明类即可,例如 将钛白粉更换为透明有机紫外线吸收剂。由于材料成本较高以及生产规模较小,目 前透明背板售价高达21元/平,由于诞生较晚,可靠性尚未得到长期室外验证。

光伏背板不断提升性价比以激发市场需求。常规背板由于需求萎缩,产能持续 过剩,价格下降较快,我们通过锚定取成本下线及毛利率底线计算其长期价格,以 明冠新材生产的无氟BO背板为例,按其单位成本6.85元/平,毛利率15%计算得出 价格底线约为8元/平。而透明背板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及材料创新等途径,仍存在较 大降本空间,根据中来股份发展战略,2025年透明背板成本有望较2.0mm光伏玻 璃低1/3,通过降价来强化性价比来推广应用。

光伏背板产值:传统背板明显萎缩,透明背板成核心驱动力。通过判断需求及 价格趋势,我们测算出2025年光伏背板产值接近100亿元,2020-2025年CAGR为 9%,其中常规背板产值增长缓慢,透明背板成行业产值驱动力。

四、光伏胶膜

(一)技术趋势:技术升级路径稳定,N 型及双玻趋势推动结构升级

光伏胶膜用于粘结电池片及盖板,技术升级发生内部体系。随着电池技术的日 趋稳定,即使面临PERC向TopCon、HJT等新型电池技术的升级趋势,封装材料也 能够基本满足需求,旧产线仅需调整部分生产流程及设备便可升级,技术趋势在于 提升可靠性及满足性能前提下的精细化成本管控。

光伏胶膜未来五年需求翻倍不止。技术更迭推动组件功率不断提升导致单GW 组件对胶膜消耗量逐渐被摊薄,但终端装机量高速增长,光伏胶膜需求仍维持高度 景气,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胶膜需求超过40亿平方米,2020-2025年CAGR为 20%。

四种典型光伏胶膜的应用场景逐渐清晰:(1)透明及白色EVA胶膜:目前单 玻组件通常采用常规透明EVA胶膜及白膜进行前后搭配封装,白色EVA胶膜具有较 高反射率,作为底层胶膜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片间隙入射光及组件透射光的反射,从 而提升组件效率1W-3W。

(2)POE胶膜:双玻组件及N型电池由于PID衰减问题较为严重,可以将EVA 树脂更换为阻水性、耐候性及透射率更优异的POE树脂,POE胶膜由此诞生。

(3)多层共挤型POE胶膜(EPE胶膜,EVA/POE/EVA结构):由于POE树 脂受少数国外石化公司垄断,价格昂贵,在组件层压时还会产生较多气泡,导致偏 片并片等不良率提升、层压时间延长,因此海优新材创新式的研发出了多层共挤型 POE胶膜,使其兼备POE的抗PID性能以及EVA的高良率和层压效率,并且减少 POE使用量,实现降本增效,目前已一线组件厂商正在纷纷导入并批量使用。(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随着双玻组件及N型电池的技术路线的推广,高品质胶膜占比稳步提升。据 CPIA统计,2020年透明EVA胶膜虽仍为市场主导产品,市场份额56.7%,但较 2019年下降12.9个pct,主要系双玻组件占比提升及EVA粒子涨价所致,其下降份 额主要由POE胶膜和EPE胶膜替代,随着双玻组件及N型电池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预计2025年透明EVA胶膜/白色EVA胶膜/POE胶膜/共挤型胶膜占比分别为 48%/19%/11%/21%。


(二)优化空间:原材料成本刚性,精细化生产及现金直采助力降本

原材料占成本比重接近90%,其单位耗用及采购成本是降本重点。以EVA胶膜 为例,原材料光伏级EVA粒子占成本比重高达80%,助剂等其他材料占比8.81%, 因此原材料的耗用及采购是降低成本的核心关注点。


精细化生产及现金直采成为主要降本路径。(1)原材料使用:由于原材料基 本决定成本,因此通过精细化生产,能够节省单位原材料耗用。(2)原材料采购 成本:由于EVA树脂属大宗产品,价格挂靠原油市场,普遍要求现货现结,部分企 业目前仍通过中间贸易商或支付额外资金成本换取账期的方式采购,因此现金直采 可以降低原材料单位采购成本。

基于成本加成定价原则,原材料价格坚挺,推动胶膜价格处于高位。由于光伏 胶膜占组件成本比重仅8%,但要保证组件25年以上使用寿命,客户粘性高,普遍 采用毛利率加成定价模式。虽然胶膜扩产周期仅为半年左右,但由于光伏级EVA粒 子扩产周期长达四年以上,当前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一旦终端装机需求集中爆 发,EVA粒子或将限制胶膜供不应求,但长期来看,随着越来越多本土石化公司加 入并积极扩产光伏级树脂,供需宽松后粒子及胶膜价格将逐步回落。

光伏胶膜产值:结构升级量价齐升,未来五年产值翻番。通过判断行业需求及 价格趋势,预计光伏胶膜产值在2025年达370亿元,2020-2025年CAGR达16%。

五、逆变器

(一)技术趋势一:功率模块化加速组串式渗透,新增与替换需求共振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中枢,能够将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为交流电 以实现并网或负载使用。光伏逆变器主要由功率转换模块、微机控制模块、EMI模 块、保护电路、监测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等组成,其发展依赖于电子电路技术、半 导体器件技术及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光伏组件所发的电全部都要通过逆变器处理 后才能对外输出,因此,逆变器属于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BOS设备。


光伏逆变器可根据工作原理分为集中式、组串式及微型逆变器。由于各类逆变 器工作原理不同,应用场景也有所不同:

(1)集中式逆变器先汇流、再逆变,主要适用在光照均匀的大型集中式电站 场景。集中式逆变器先将多路并行的组串汇流到直流输入端,进行最大功率峰值跟 踪后,再集中转换为交流电,通常单体容量都在500kw以上。由于集中式逆变器系 统集成度高,功率密度大,因而成本低,主要应用日照均匀的大型厂房,荒漠电站 等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中。

(2)组串式逆变器先逆变、再汇流,主要适用于中小型屋顶、小型地面电站 等场景。组串式逆变器基于模块化概念,对1-4组光伏组串进行单独的最大功率峰 值跟踪后,先将其产生的直流电逆变先为交流电,再汇流升压、并网,因此功率相 对集中式更小,但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可适用于集中式电站、分布式电站及屋顶电 站等各类电站,价格略高于集中式。

(3)微型逆变器直接逆变并网,主要适用于户用及小型分布式场景。微型逆 变器是对每个光伏组件进行单独的最大功率峰值跟踪,再经过逆变并入交流电网, 相比于前两种逆变器,其体积最小,功率最小,一般功率在1kw以下,主要适用于 分布式户用及小型分布式工商业屋顶电站,但价格高昂,一旦出现故障难以维护。

受益分布式发电占比提升及加速渗透大型电站,组串式逆变器市占率逐步提 升。根据GTM统计,2019年全球组串式逆变器市占率为52%,较2015年提升11个 pct。根据CPIA统计,2020年国内组串式逆变器市占率为67%,较2016年提升34.5 个pct。具体原因如下:


(1)分布式光伏发电首选组串式方案,占比提高直接带动组串式份额增加:

集中式光伏电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占地面积大,主要建设在光照均匀的大 型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能够充分利用空旷丰富且稳定的太阳能资源,通过建设大 型光伏电站,接入高压输电系统供给远距离复合,其所发电能将直接输送至电网, 由电网以光伏发电标杆电价收购全部电量并同意调配向用户供电。

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门槛低,建设快,占地面积小,装机灵活,是未来光伏发 展的主要方向。分布式发电指位于用户所在地附近的供电系统,其生产的电力除用 户自用和就近利用外,还可以将多余电力送入当地配电网。由于太阳能资源具有分散、能量密度低的特点,本身具有分布式发电的天然优势。由于集中式投资门槛 低,园区、大工业、工商业等高电价用户利用分布式发电的意愿正在不断加强,直 接推动组串式逆变器市场份额的逐步提升。


(2)组串式逆变器MPPT赋能及维修便利性优势显著,伴随单机功率大型化 逐步缩小与集中式价差,加速渗透大型电站市场:组串式逆变器具有高发电量、高 可靠性、安全性高、易安装维护等优点,当一块组件被阴影阻挡或发生故障时,但 因为具有多路MPPT,因此只会影响对应少数几个组串的发电量,可以将损坏降至 最低,阵列失配损失小,效率更高,逐步应用在大型电站市场。

此前组串式逆变器未能大规模替代集中式逆变器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高昂,单 机最大功率也受到功率器件、线路布置等限制,但得益于上游IGBT和MOSFET等 核心元器件的迭代升级,叠加功率模块技术不断发展,组串式逆变器单机功率密度 不断提高,价格快速下降,性价比凸显,越来越多大型电站选择采用组串式逆变器 方案。据PV-tech统计,在2020年已公布的国内央企逆变器集采项目中,组串式逆 变器招标比例再创新高,占比达74%。


“新增 替换”需求加速光伏逆变器市场爆发。与光伏组件25-30年使用寿命不 同,光伏逆变器所使用的IGBT等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普遍为10-15年,因此在光 伏电站运行周期内至少需要更换一次逆变器,2010年时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已达到 17.5GW,随着不断有光伏电站进入存量技改时期,替换需求将持续增长。

(二)优化空间一:产业链国产化叠加技术升级迭代,国产加速出海

光伏逆变器原材料成本刚性,是降本核心重点。光伏逆变器原材料成本占比高 达80%以上,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机构件以及辅助材料,产品定价主要基于成本 加成、品牌定位及对当地市场竞争态势等因素综合判断。(1)产业链国产化推动 采购成本下降:国内制造业发展迅猛,多数原材料已实现国产化,通用性材料市场 充分竞争,采购价格逐年下降,而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由于技术门槛较高,仍由 海外厂商提供,国产化后有望带动采购成本的进一步下降。(2)电子及电路技术 升级助力降本增效:在光伏发电应用中,基于硅基器件的传统逆变器成本约占系统 10%左右,却是系统能量损耗的主要来源之一,使用SiC MOSFET功率模块的光伏 逆变器转换效率可从96%提升至99%以上,能量损耗降低50%以上,设备循环寿命 提升50倍,从而能够缩小系统体积、增加功率密度、延长器件使用寿命。


美日等市场渗透仍有提升潜力,国产逆变器成本优势显著,加速出海优化出货 结构。海外市场对产品性能及售后要求相对较高,竞争氛围宽松,美日等国家光伏 电站的逆变器仍主要由本土品牌提供;例如SolarEdge和Enphase两家厂商凭借技 术和专利壁垒,占美国住宅逆变器80%以上份额;日本准入门槛较高,逆变器厂商 以TMEIC、Moron、Panasonic等本土企业为主。由于海外终端客户对价格敏感性 较弱,国产逆变器成本优势显著,产品性能已不输进口,出口海外的产品价格及毛 利率都显著高于国内,国内逆变器企业正在加速开拓海外市场,不断建立海外渠道 及扩大品牌影响力,出货量前10大厂商中的中国逆变器厂商市占率已从2012年的 13%快速上升至2020年的54%。


光伏逆变器产值:2025年翻倍不止,海外市场空间更为广阔。根据测算,全 球光伏逆变器产值将在2025年达889亿元,2020-2025年CAGR为18%,其中海外 市场超过700亿元。

(三)技术趋势二:储能蓄势待发,赋予逆变器百亿级新兴市场

逆变器可根据能量是否存储分为光伏并网逆变器和光伏储能逆变器。传统并网 光伏逆变只能进行从直流电到交流电的单向转换,仅在白天发电,发电功率也会受 到天气影响,具有不可预见性等问题,而储能逆变器集成了光伏并网发电 储能电 站的功能,在电能富余时将电能存储,电能不足时将存储的电能逆变后向电网输 出,平衡昼夜及不同季节的用电差异,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光储一体化是必然趋势,政策先行推动新能源配储。理论上,在一个完全由光 伏供电的情境下,需配置 1:3 至 1:5的储能后才能实现不间断电源供给,光储 一体有望成为未来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短期内,储能装机需求主要受政策端推 动,受制消纳空间及电力波动性等影响,各国政府加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储能市场 的相关政策,国内部分省市甚至强制要求新能源配储。

成本下探抬升储能经济性,光储平价刺激需求爆发。长期来看,考虑光伏等新 能源发电的波动性特征以及调峰调频成本考虑,新能源配储是必然选择,需求将从 政策推动转为由内部经济性推动。储能变流器(PCS)作为智能电网与储能装置的 接口,主要用于控制储能系统中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负责进行交直流的双向 变换,目前占储能系统成本约15.5%,电池成本占比接近60%,随着二者成本的进 一步下探,光储平价后需求将由政策推动转向内部经济性自发驱动。而储能逆变器 与并网逆变器技术同源,虽然保护回路、缓冲回路有差别,但硬件平台和拓扑结构 相似,因而降本路径与光伏逆变器基本一致。


储能逆变器产值:储能商业模式日趋多元,孕育储能逆变器百亿级新兴市场。 在并网应用上,根据储能系统所处发、输、配、用不同环节,可分为发电侧储能、 配电侧储能和用电侧储能。发电侧储能主要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波动性和消 纳问题,配电侧储能则主要实现调峰调频功能,发电侧和配电侧储能系统应用通常 具有容量大、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大型集中式地面电站和 电网变电站等领域。用电侧可分为户用和工商业光伏储能,主要用于提升发电收 益、降低用电成本。根据储能在各类能源装机配比的渗透率情况,预计2025年储 能装机需求超过140GW,储能逆变器产值超680亿元,从而使得整个逆变器行业产 值超1500亿元。

综上,长期产值:逆变器>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背板。根据测算,2025年 全球逆变器、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及光伏背板产值分别为1,572、582、336、100 亿元,2020-2025年CAGR分别为29.1%、14.5%、14.2%、9.2%。

六、壁垒对比

当前四大辅材行业集中度较高,集中度排序为光伏胶膜(66%)>光伏玻璃 (53%)>光伏背板(43%)>逆变器(42%),其中光伏胶膜一家独大,光伏玻璃 双雄称霸,光伏背板和逆变器一二梯队仍存在差距,呈现多强争霸局势。


五大核心壁垒塑造行业长期格局。行业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受潜在扰局者的影 响,对应技术难度、初始投资,另一方面受各梯队间竞争影响,对应运营资金、相 对成本,而所有玩家均面临着客户认证及品牌壁垒。

(一)技术难度:逆变器>光伏玻璃≈光伏背板≈光伏胶膜

技术难度体现进入行业时的生产门槛。通过梳理各行业技术壁垒及趋势可以发 现,四大辅材主要走改良式升级路径,核心技术体现在拉开成本差距的know-how 能力上。

研发投入奠定长期技术实力,逆变器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光伏玻璃、胶膜及背 板行业的研发费用率仅为4%左右,而逆变器不断向智慧平台发展,同时仍需投入 研发储能方向,研发费用率和技术人员占比相对高于组件封装辅材。


(二)初始投资:光伏玻璃>逆变器>光伏胶膜>光伏背板

初始投资体现进入行业时的资金门槛。我们通过梳理行业典型公司的扩产计划 发现:(1)光伏玻璃属重资产行业,单GW初始投资额高达2亿元左右,资金门槛 最高;(2)光伏胶膜及背板工艺流程简单,单GW初始投资约3千万,资金门槛最 低;(3)逆变器虽同属轻资产行业,由于储能逆变器生产工艺流程更多,要求 高,初始投资额高于光伏胶膜和背板,因此逆变器资金门槛适中。

(三)运营资金:光伏胶膜≈光伏背板>光伏玻璃>逆变器

运营资金是支撑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我们通过构建“经营占款能力= (应付类账款-应收类账款)/营业收入”指标量化行业运营资金壁垒,该指标越 低,说明占款能力越差,对应运营资金壁垒越高。因而光伏胶膜及背板行业的运营 资金壁垒最高,光伏玻璃行业次之,逆变器行业最低。

上下游结算模式是造成运营资金壁垒出现差异的原因。(1)光伏胶膜及背板 行业结算模式类似,下游组件厂普遍采用赊销 票据结算,回款周期普遍达半年以 上,同时上游多为大宗商品,付款条件严苛,需要先行垫资,因此行业极其缺乏占 款能力,运营资金壁垒最高;(2)光伏玻璃虽同属于封装辅材,但由于产能存在 周期性,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组件厂商倾向于签订长单,回款相对较好,从上游购 买物料和燃料时也无需过多垫资,运营资金壁垒相对适中;(3)逆变器销售时主 要通过竞招标或货到付款方式,采购时也相对强势,占款能力较强,运营资金壁垒 最低。

(四)相对成本:光伏玻璃>光伏胶膜>逆变器>光伏背板

相对成本体现行业成本曲线的陡峭度。我们通过对比同一行业内部各梯队公司 的毛利率差距来判断行业成本曲线的陡峭度:(1)光伏玻璃双龙头均较二梯队领 先10个pct以上,光伏胶膜单寡头较二梯队领先6个pct以上,均构筑了难以短期追 赶的成本壁垒;(2)国产逆变器整体较海外品牌拉开15个pct差距,主要为国内逆变器较海外具备明显生产成本优势所致;(3)光伏背板行业尚未形成明显断层, 其中中来股份通过大力发展透明背板,毛利率逆转向上。


(五)品牌壁垒:逆变器>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背板

光伏行业普遍存在认证壁垒,认证壁垒差异较小。光伏胶膜、光伏玻璃及背板 等组件封装辅材首先需通过组件厂商的筛选考察,再与组件搭配后进行共同认证, 而逆变器则需针对各国电网电压及频率对应调整参数进行认证。

由于商业模式不同,逆变器具备C端消费属性,差异化明显,而组件封装辅材 为B端产品,近似标准化工业品,因而逆变器品牌壁垒高于封装辅材。(1)逆变 器:应用于终端地面电站,大型地面电站客户一般要求供应商有多个项目使用经 历,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打破客户与知名品牌建立的长期合作,而分布式市场的 客户较为分散,品牌及渠道建设是核心竞争力,新进入者开拓客户的周期较长。 (2)组件封装辅材:光伏胶膜及光伏玻璃等封装辅材应用于组件,尽管进入组件 供应商名录时审核严苛,但进入后主要比拼供货能力、产品一致性等,属于标准化 产品,价格相差无几,品牌壁垒相对逆变器较弱。(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逆变器行业重视渠道建设,营销投入较多。对逆变器行业而言,由于客户分 散,营销及售后尤为重要,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品推广,开设海外售后及服务 网点,行业平均销售费用率在6%以上,其中固德威主打户用市场,销售费用率高 达12%,远高于组件封装辅材的3%左右。


七、盈利对比

(一)ROE:逆变器>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背板

ROE衡量行业盈利效率:逆变器>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背板。观察各 行业主业占比较高的龙头近三年年ROE指标情况:逆变器行业平均值最高,其次为 光伏玻璃行业,光伏胶膜处于稳定状态,而光伏背板近年来明显下滑,相对最低,

(二)毛利率:逆变器>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背板

毛利率体现行业竞争情况及议价能力:逆变器>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背 板。横向比较典型公司毛利率水平:(1)光伏玻璃行业具有明显周期属性,中短 期产能过剩严重,价格回归历史低位,盈利处于下行周期;(2)逆变器行业毛利 率较高且平稳,国产出海有望带动毛利率提升;(3)光伏胶膜需求伴随终端装机 持续增长,盈利处于平稳周期;(4)光伏背板受双玻挤压需求放缓,价格持续下 降,叠加原材料上行,盈利持续向下。


八、中短期景气度

(一)光伏玻璃:中短期景气度向下,但供需关系有望优于预期

(1)背景:大尺寸化推动多环节降本,渗透提升成必然趋势。在制造端,大 尺寸硅片可以提升硅片、电池和组件产出量,从而摊薄单位生产成本;在组件端, 大尺寸硅片能够有效提升组件功率,通过优化电池和组件的设计提高组件效率,降 低单瓦成本;在系统端,单片组件功率和转换效率的提升可以减少支架及汇流箱等 固定成本。因此,大尺寸化能够有效摊薄各环节加工及BOS成本,推动度电成本下 降,大尺寸趋势确定。据PV-InfoLink预测,2020年硅片市场仍以158/166mm为 主,市占率为74%,但2021年时182/210mm尺寸硅片市占率将扩大至18%,此后 逐年上升。


宽版玻璃结构性紧缺激发行业扩产意愿。产能方面,由于生产光伏玻璃的最大 宽度在产线设计时就已固定,650t/d窑炉口径普遍为2.5米,因此一切二的切割方式 最宽只能生产1100mm(1052*2115组件)玻璃,主要应用于M6、M10等组件,如果 用于生产G12组件所需的1302mm (1302*2202组件)大尺寸玻璃,将从一切二方式 变为一切一,产生大量废边,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在2020年11月召开的光伏玻 璃和光伏组件企业供应保障座谈会上,会议代表预估2021年大尺寸玻璃的满足率仅 为50%~60%,宽版玻璃存在溢价,刺激行业扩产意愿。

光伏玻璃扩产周期长达一年半以上,产能置换政策掣肘行业产能扩张,20年底 时价格达历史最高水平。2020年1月3日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 办法操作问答》,将光伏玻璃列入产能置换范围,导致新增产能受限,同时2020年 第四季度起下游装机需求旺盛,带动光伏玻璃价格快速上涨,2020年底3.2mm光 伏压延玻璃价格达到43/35元/平,同比 48%,达历史最高水平。

伴随产能置换政策松绑,行业出现扩产潮。2020年12月16日,工信部下发关 于征求《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意见的函,明确光伏玻璃项 目可不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但新建项目仍需召开听证会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能 耗水平、环保水平等指标。限产政策松绑后行业迎来扩产潮。根据我们不完全统 计,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新增点火玻璃窑炉日熔量达12,840t/d,较2020年 末增加58%,其中千吨级以上窑炉合计为7,400t/d。

(2)短期景气度:光伏玻璃供过于求,纯碱及天然气成本上行压力难以向下 顺涨,盈利持续压缩。信义光能、福莱特等新增产线陆续达产,部分在建产线也已 具备点火条件,后续供给有望增加,但由于硅料带动主产业链涨价,组件对光伏玻 璃的需求支撑不足,库存或呈增加趋势,同时光伏玻璃行业又面临纯碱及天然气价 格快速上涨的成本压力,根据卓创资讯,2021年7月,国内3.2mm光伏玻璃原片成 本价格约16.22元/平,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87%,8月以来纯碱及天然气价格连续上 涨,光伏玻璃成本进一步上行,恐将击穿部分二三线厂商成本线,利润持续承压。


(3)中期景气度:已扩产能陆续达产,当前利润水平及能耗双控或将遏制新增 投产并加快落后产能出清,供需关系有望优于预期。供给方面,根据统计各光伏玻 璃行业扩产计划,预计2021-2023年新增窑炉产能分别为47540/68940/86190t/d,其 中千吨级窑炉新增产能分别为8,600/21,400/15,600t/d。需求方面,根据我们测算, 2021-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对光伏玻璃原片窑炉的日熔量需求分别为 35601/41499/47204t/d,相当于每年新增约6000t/d。若已扩产能如期达产,2022年 初起行业产能便能满足未来五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考虑多家公司及新进入者均是 在行业利润高点时宣布扩产计划,当前价格或已击穿部分老旧产能成本底线。此外, 光伏玻璃属于高能耗产业,新建项目仍需召开听证会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能耗 水平、环保水平等指标,在能耗双控趋严背景下,预计实际达产规模或将低于预期。

(二)光伏胶膜:短期利润承压,中期高景气拐点将至

(1)短期景气度:需求受主产业链涨价影响,组件开工率下滑,产能过剩叠 加原材料涨价,短期利润承压。尽管2020年底时光伏胶膜一度供不应求,但由于 扩产周期仅为半年左右,目前行业产能充足,但原材料光伏树脂扩产周期长达四年 以上,短期内新增产能有限,受终端装机需求旺盛叠加胶膜产能释放,价格快速上 涨。根据卓创资讯,2021年10月14日,韩华道达尔280PV光伏料报价达2480美元/ 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83%。因此,短期内与光伏玻璃类似,由于主产业链价格持 续上行,组件利润承压导致开工率下行,光伏胶膜面临成本上涨压力难以完全向下 传导的压力。


(2)中期景气度:粒子决定胶膜实际产量,供应瓶颈或将带动胶膜供不应 求,得粒子者为王。根据行业扩产规划,预计2021-2023年底光伏胶膜已知设计产 能分别为35/42/45亿平方米,对比2021-2023年全球胶膜需求20/24/28亿平方米, 若扩产计划如期达产,2021年底时行业产能便能满足未来五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但由于光伏树脂扩产周期较长,将成为限制光伏胶膜实际供应的核心瓶颈。根据我 们统计,2021-2023年光伏级EVA/POE粒子供给分别为96/123/142万吨,对应可支 撑胶膜产量分别为21/27/32亿平方米,远低于光伏胶膜有效产能,对应可支撑组件 产量分别为168/221/265GW,若考虑中间库存及终端装机需求增长,粒子短缺或 将使得光伏胶膜行业重演2020年底供不应求高景气度局面,得粒子者为王,原材料 获取能力将成为最核心竞争力。

(三)逆变器:短期利润略有承压,中期高景气叠加出海带动盈利提升

(1)短期景气度:原材料涨价推升成本上行,短期盈利略有承压。由于受到 全球缺芯导致的元器件涨价以及铜铝等大宗商品涨价影响,逆变器厂商面临成本上 行压力甚至是核心元器件供应短缺的挑战,部分厂商担忧涨价影响订单及长期客户 信任,尚未向上调整价格,但通过优化出货结构也能缓解部分成本压力,短期利润 略有承压。


(2)中期景气度:核心元器件短缺有望带动竞争格局优化,加速国产逆变器海 外份额提高,结构性提升盈利。逆变器行业产能弹性较大,元器件供给决定实际产 量,由于全球芯片紧缺,目前IGBT等功率半导体最短交付周期长达6个月以上,预计 逆变器出货量将受到核心元器件供应限制,龙头公司有望凭借供应链优势获得优先 采购权,进一步提升自身份额。另外,由于欧美市场准入门槛较高,重视产品质量及 售后服务,竞争环境宽松,外销毛利率是内销的两倍以上,国产逆变器有望凭借成 本优势及不输进口的性能加速出海,结构性提升盈利水平。


(四)光伏背板:中短期利润承压,涂覆型优势凸显

中短期景气度:行业竞争日趋剧烈,含氟背板因原材料PVDF树脂涨价压力难 以向下传导,盈利持续承压。正如前文所述,光伏背板由于持续受到双玻组件渗透 挤压,行业持续供过于求。又因电动车市场需求旺盛导致PVDF树脂生产商纷纷将 现有产能转产至锂电领域,加剧光伏用PVDF树脂供应短缺、价格快速上涨局势, 成本压力难以向下顺涨,含氟背板企业利润持续承压,而双涂型含氟结构背板 (CPC)不受上游原料供应限制,供应稳定及成本优势凸显。


综合考虑(1)光伏玻璃中短期内仍处于供过于求阶段,利润或将处于低位直 至落后产能出清,进入下一轮周期;(2)光伏胶膜及逆变器短期均因主产业链价 格高涨导致组件开工下滑,需求不足以顺涨成本压力,行业利润压缩。但中期看, 伴随主产业链降价带动旺盛装机需求爆发,光伏胶膜及逆变器行业均有望因核心原 材料的供应不足从而出现供不应求高景气度,同时推动行业竞争格局的进一步优 化,其中光伏胶膜行业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各产品价差不大,而国产逆变器厂商份 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海内外价差较大,海外份额提升有望结构性提升盈利水 平;(3)光伏传统背板受损于需求持续萎缩及原材料PVDF等上涨,同时透明背板 仍面临降价及性能验证挑战,尚未大规模应用,预计中短期内景气度处于下行阶 段。综上,中短期景气度方面:逆变器>光伏胶膜>光伏玻璃>光伏背板。

九、投资落地

(一)赛道优劣:逆变器>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背板

分析各环节优劣后,我们将对其进行打分,从低至高分别给予1-4分。权重方 面,长期分析框架作为主要参考因素,给予85%权重;中短期按照景气度趋势以及 是否存在预期差拐点进行打分,给予15%权重。在影响格局壁垒的五大核心指标 中,给予技术难度10%权重,核心know-how体现在相对成本上,给予30%权重, 给予初始投资及运营资金共30%权重,品牌壁垒积累长期竞争力,给予30%权重。

(二)龙头红利:光伏胶膜>逆变器>光伏玻璃>光伏背板

龙头红利则取决于公司目前市场份额及未来提升空间。光伏胶膜行业集中度最 高,龙头凭借资金及产能优势,市场份额有望保持在55%以上,成长确定性最高; 逆变器龙头尚未上市,龙二阳光电源市场份额19%,凭借全球化品牌力加快出海, 进口替代机会确定,份额仍有提升空间;光伏玻璃两大龙头市场份额合计为53%, 加大投入力度大规模投产,有望凭借成本优势进一步出清落后产能,未来两年格局 稳定;光伏背板行业尚未形成绝对寡头格局,多强之间呈现激烈竞争。

(三)福斯特:光伏胶膜绝对龙头,目标向新材料平台进军

光伏胶膜领域绝对龙头,目标向新材料平台型公司腾飞。2020年公司光伏胶 膜全球市场份额达53%(按出货量)。其中POE胶膜市场份额达70%,现有及扩产 规模均高于二三线梯队竞争对手之和,光伏胶膜龙头地位稳固。此外,公司积极布 局电子及功能膜领域,2015年起储备感光干膜、FCCL、感光覆盖膜、铝塑膜等, 依托自身成熟的功能薄膜材料制备技术体系及光伏胶膜领域成功经验,不断向新材 料平台型公司发展。

资金及产能优势奠定龙头地位,盈利能力领先同行。2020年报告期间,公司 光伏胶膜产能达10.51亿平方米,计划2023年扩产至20亿平方米,2021年第一季度 公司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20亿元,同时融资能力优异,资金和规模实 力使得公司供应链优势明显,能够优先采购较为紧缺的光伏级树脂,保证产能优先 释放且被行业所消化。盈利方面,公司自研关键设备及产线,产品一致性稳定,生 产效率及费用管控属行业最优,始终将净利率维持在13%以上。


(四)阳光电源:光储业务协同发展,逆变器龙头加速出海

全球逆变器龙头,光储业务协同发展。公司最早从国内西部大型电站市场中积 累逆变器口碑,2012年起向下拓展电站集成业务,2014年起正式布局储能业务。 2020年逆变器出货量5GW,其中海外达22GW,全球市占率19%;2020 年储能系 统全球出货800MWh,全球市场份额约8%,其中北美工商业储能市占率超20%; 澳洲户用光储系统市占率超过24%,储能变流器和储能系统集成业务稳居国内出货 第一。

产品线行业最全,海外渠道建设全面。公司产品线涵盖3~6800kW功率范围, 涵盖光伏及储能逆变器,能够满足各类场景应用诉求,凭借性价比及服务优势开拓 全球市场,产品已销往15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50多个全球售后服务网点,拥有 80多个认证授权服务商。

多年积淀成就全球逆变器知名品牌,海外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公司逆变器可融资性100%,是唯一一个 连续两年登顶100%可融资性的逆变器企业。公司不断稳固并加大欧洲及美洲市场 布局力度,抢抓新兴市场机会,已在美洲成为了最大的“组串 集中”逆变器供应商;在澳洲户用市占率超20%,在巴西分布式市场排名第一,在越南市场以高达40%市 场份额稳居第一,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市场份额约30%左右,均位列当地市 场第一;在印度的生产基地产能至10GW,积极布局海外第二工厂。

(五)福莱特:卡位双玻优质赛道,龙头地位稳固

技术、产能、区位、资源优势共同构筑成本领先优势。技术方面,公司2006 年通过自主研发打破进口垄断,成功实现光伏玻璃国产化,在配方、生产工艺及自 爆率控制等关键技术上处于领先水平,并持续全方位优化生产管理能力,持续做大 窑炉规模,提升成品率及透光率,加强热能循环利用等;产能方面,2020年公司市 场份额为21%(按窑炉产能计算),与二三梯队产能规模差距明显,规模化生产强 化对原辅材料及燃料能源的议价能力;区位资源方面,公司围绕凤阳及越南海防地 区积极建厂扩产,布局稀有超白低铁石英砂及水运码头。因此,公司通过多年技术 沉淀,持续做大窑炉产能,布局稀缺原材料及港口资源,通过规模优势持续拉开与 二梯队公司的毛利率差距,并凭借产品及快速响应的服务优势,加强增进客户粘 性,积极与大型组件客户签订长单,提升产品出货的稳定性。

已扩产能率先释放,规模优势奠定龙头地位。公司已进入大规模产能投放期, 截止2021年8月,公司名义产能达9,200t/d,较2020年初增幅44%,仍有8,400t/d产 能储备,预计2022年底达到17,500t/d,对应市场份额提升至25%(预计信义光能 2022年市场份额为26%)。公司新增产能全为1,000t/d以上大口径窑炉,将优先满 足行业宽版及超薄玻璃旺盛需求,构建业绩增长基础。

综上,光伏行业已全面进入平价时代,双碳能源转型目标指引光伏新增装机迈 向TW时代,优质辅材及BOS环节无惧技术变革,搭乘平价东风打开天花板,龙头 成长可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