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与陆地相比,海上发射运载火箭优势「中国火箭发射分离视频」

时间:2022-12-30 15:05:18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与陆地相比,海上发射运载火箭优势「中国火箭发射分离视频」,关于与陆地相比,海上发射运载火箭优势「中国火箭发射分离视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0月29日,在山东省海阳市的海上发射母港海阳生产基地,我国东方航天港新型海上发射船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我国第一艘专门用于海上卫星发射任务的工程船,其功能定位主要是用于“海上卫星发射及回收”。该项目于2020年立项,预计2022年完成建造并正式投入使用。

这艘新型自航式发射船,选择的是全电力推进模式,船身长度162米,宽40米,型深8米,最大载重量达到1.2万吨,最大航速可达15海里每小时。从新船的性能看,它配备有DP2动力定位系统。所谓DP系统,是基于中国船级社(CCS)规范,对设定拥有动力定位系统(DP)的船舶进行的分级,其中DP1标准最低,DP3标准最高。其中衡量性能的指标主要有控制器、传感器、计算机系统、推进器等要素的数量和功能等等。


按照DP2标准建造的海上卫星发射船,将具有非常先进的自适应和调节能力,可以快速进行调载,同时还配备减摇水舱,可以在实时变化的海面上通过良好的稳定能力,支撑火箭发射对船体的冲击。它的发射对象,主要是固体火箭冷、热发射以及中小型液体火箭发射,同时还可以为长征十一号、后续体型更大的商用“智龙”火箭以及未来更为先进的液体推进剂火箭提供发射平台。


相较于陆上发射火箭,在海上进行发射,有其相应的优势和特点,比如在发射期间,具有高稳态发射、无人驾驶状态发射、高精度定位、多发火箭转载、综合性能保障、自主性强等;而在没有发射任务时,该船还可以支持海上风电场维护、大宗货物装备运输等多种功能,可谓一船多用。当然,与SpaceX的自主太空港无人机船类似,我国的海上卫星发射船,同样也可以为一些中小火箭和卫星提供第一阶段的着陆平台。


我国在该船正式建造之前,已经使用相应的改装驳船,在黄海区域进行了两次火箭发射,都是围绕长征十一号固体火箭进行的,最近一次是在2020年的9月。这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海上进行火箭发射的国家。

到目前为止,今年我国已经进行了火箭发射任务41次,创造了我国年度火箭发射的新记录,同时也领先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即使是航天大国-美国,今年也仅发射了39次,其中还包括从境外的发射,比如新西兰的火箭实验室。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天宫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加快实施,利用海上发射平台,将会为密集的火箭发射任务提供更多的轨道路线,从而极大缓解我国四大陆上发射中心的压力(内蒙古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当然,利用海上发射平台,还会给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带来其他方面的优势,比如:发射场的灵活定位,可以使发射轨迹避免进入其他国家的上空,也能确保脱落的火箭级残体以及其他碎片落入海中,从而远离人口稠密地区,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隐患。此外,移动的海上平台,还可以选择在更加靠近赤道的区域进行发射,在这里由于自动的线速度更大,从而火箭发射时的初始线速度就更高,那么火箭在进入相应轨道后所需消耗的燃料量就越少,发射成本就越低。


另外,我国东方航天港海阳基地,还拥有独立自主进行火箭组装和测试的能力,每年可以生产20枚中小型的固体火箭,在未来的规划中,该基地还能够生产工艺更加先进、结构更加复杂、性能更为出色的液体推进剂火箭。11月22日,东方航天港总装首发的长征十一号遥九火箭正式出厂,标志着该基地正式形成了“能进能出能造”的综合能力。


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分离出来的中国火箭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进行“智龙”系列固体火箭的研发工作。预计2022年“智龙3”将进行首次发射,该火箭长度约31米,届时一艘火箭将可同时搭载20多颗卫星,比2019年首发的“智龙1”要大的多。

总之,我国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的正式开工,标志着我国海上发射能力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迈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必将进一步提供我国航空航天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为实现未来运载火箭的海上回收和可重复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