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白荡里是哪里「旧城小事」

时间:2022-11-29 15:35:42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白荡里是哪里「旧城小事」,关于白荡里是哪里「旧城小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序言

受藕山镇白荡街道主任胡竹庭的委托,笔者写了《白荡往事》系列28篇,系统地介绍了白荡这个年轻乡镇的形成。

白荡小街,是街名也是白荡闸的地名。它地处藕山镇东边,与仪山乡毗邻。它的出现时间还不长,是建国后1956年国家实行合作化以后才有的。外地人有在说“白荡闸”的事,其实就是在说“白荡小街”上的事。这里说的“白荡闸”,就是在说白荡小街这个地方。

这里有一座小山头,山头前还有一条通江的小河汊。当地有世代种田的农户,在依山傍水而居,以前这里是叫“小山院”的。说是有山,其实这里的性质是属于圩区。因为那时还没有围堤造田的事,地广人稀,小山四周一处处在布满了水沟水洼。蒹葭苍苍,菱藕鱼虾。小山的西南向,现在还有一个居民村叫“荒圩里”。

历史上这里又是属于“大成圩”的,1952年国家兴修水利,决定改道白荡湖出水口,选址建闸定在了一处叫“残丘”位子。开渠时几乎在把大成圩分成了两半,因此也就有了“河东、河西”,小山院当然是在河西了。而大成圩被新水道分开以后,也就有了“上大成圩”和“下大成圩”的叫法。后来,河东成了共义大队,河西成了白荡大队。这样,“上下大成圩”叫了几年后,也就渐渐被新的地名所代替了。

而大闸的位置,又正好对应着河西这边的小山,因而这个地方便开始热闹了起来。这开渠修堤的事,那会当然是由本县的所有乡镇,组织民工轮番上阵来完成了。而建造“白荡闸”的工程,则是由“长江下游工程局”来承建完成的。又还有苏联专家过来了,那时中苏关系友好,他们来是帮助中国搞基建的。

另外,工程局又带来了一帮能做事的工人,这帮人个个都是好手。人高马大,被我们当地人称之为“北方侉子”。建造大闸,当然要用到水泥、石头和石籽,这帮侉子就是过来做这事的。他们就地取材,天天在小山上放炮打石头,又还担负着搬运的事。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实行户籍制度。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帮侉子不愿意走。当年年底“白荡闸”竣工,1954春交付使用后。他们中多数人留了下来,继续在这里以开采打石头营生。后来又被新组建的“白荡综合厂”,吸收进去做了工人。也有少数人被当地人家“招夫养子”去了,又有年轻的也在做了“上门女婿”。图的是他们身体好能种田做事,在当地落了户。这都是后话。

奈何1954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水。那时江堤低矮,抵挡不了洪水持续性的暴涨,下游受灾面积不计其数。本地虽然有了大闸,也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但光有大闸又是不管用的。水漫堤破,除了本地河东河西,还有老破罡古镇,因为在白荡湖边,地势平坦,当然也就成了重灾区。当时繁华的古镇上,所有来不及搬家的店面,又都被洪水淘洗了一空。水火无情,许多人家墙倒屋塌,再也无处安生。

他们灾后得知小山院这里,自从白荡湖出水改道后,又还造了大闸有了水陆码头。内外运输不仅客流量大,而且现在又来了许多民工在“冬修”江堤。于是,他们中多数人看中了这里的商机,便陆续地携家带口来到了这里。就在小山脚下搭起了临时窝棚,重新摆摊设点,做起了小本生意来。

这样到了1956年,适逢国家开展合作化运动。当地政府,就在小山前的空地上划出一块地皮,把当时在这里做小生意的店户,最先分门别类地组成了白荡合作商店、白荡合作饭店和白荡铁木社等,这也就形成了初始的白荡小街。后来也就有了第一批,每月由国家计划供应口粮的商业户。这也就留住了人口,在稳定了这个新生的小乡镇,这些人又多是由老破罡迁过来的生意人。

初始的白荡小街不长,还不足二百来米。店面与当地居民的房子,一路相邻掺杂在其中。那时条件将就,店面又都是土墼架桁条新做的草屋。小街形成后也就逐渐地在岀现了早市,都是周边的农户带些农副产品,吃的用的都有,自产自销,这也是当时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后来又有了新的单位出现,白荡闸管委会、白荡湖水上养殖场、白荡水产组、白荡水上运输社、白荡搬运站、白荡食品站、白荡供销合作社、白荡粮食站、白荡邮电局、白荡被服厂、白荡山产管理所、白荡税务所、白荡煤建公司、永赖排灌站、庭主小学和白荡卫生院等。这些单位的完善,使得白荡小街的人气,一下子就飙升为破罡公社的三街之首。那两街是扫帚老街和破罡老街,而白荡果然是“其兴也勃焉”。

这样时间也就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各地都在搞基础建设,石头石灰又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而白荡小山所产的石头,又正是这种岩质纯粹的好建材。真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石头石灰的销路也就当然是好了。

当时,山产这一块,以白荡综合厂单位最大。不但工人多堂口大,又还有两口石灰窑,在日夜不断火地烧石灰。其它的又还有白云区的“四白两金”,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出来搞副业。他们也在小山周边办起了石灰石料厂。那“四白两金”分别是白石公社、白柳公社、白湖公社、白梅公社、金社公社和金渡公社。本地的白荡大队,也开了一家石灰石料厂。

山产的开发,也就带动了白荡搬运站和白荡水上运输大队的业务。同时,当地和周边大队的生产队,也有组织富余劳力板车队来搞副业,拉石头分得一杯羹。整日里街道上是车水马龙,人来客往。码头前船只是进进出出,一片繁忙。

真是靠山吃山,靠河吃河,白荡小街是山河通吃。因为当时主要是靠水路运输,当地的水运业务太兴,当时白荡小街上的一帮小青年,也就在组织起了一个“五•七小组”,去参加搬运货物搞副业。这也算暂时地解决了,乡镇青年的生活出路问题,那会还没有“就业”的说法。

那时“文革”也正在进行中,政治运动的风暴正在全国席卷。白荡小街的所有单位,也都在紧跟形势。成立了各种宣传队和战斗队,在三天两头地搞游行、搞宣传、开大会。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各类新生事物也是层出不穷,更加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

白荡小街又仿佛成了当地的风向标,记忆里好像天天都有周边的游行队伍过来,从小街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地经过。一路振臂高呼,在宣传全国各地的大好形势。又有周边各处的文艺队伍,也在不分白天黑夜地来进行汇报演出,唱红歌,跳“忠”字舞。这也使得白荡小街的人气更加高涨,白荡小街也就更是声名远扬了。

这样到了1975年,枞阳县办起了藕山水泥厂,有了水泥也就渐渐地代替了白荡的石头石灰。那小山上开山放炮的事,才在渐渐地偃旗息鼓下来。而后小街上的老店面又因为适合不了现代超市的经营,小街也就渐渐地成了老街,但这又并没有影响到白荡地区后来的发展。

我儿时的玩伴钱学敦,就做了白荡小街上吃螃蟹的第一人,搞起了房地产开发。他把白荡小街后面的那条小河修了一段涵洞,在上面开发出了“白荡农贸市场”。因为有老底蕴在,白荡周边十里八乡的乡脚又长,这又使得新市场,更加人气爆满起来,依然是“老三街”之首。

再回首,平凡乡村小镇,过往中留下了多少故事,也充满了喜和乐,又总是在让人割舍不下。这是不是也在说明,我们心里一直都还在眷恋它,又还在需要它。走在开发区的新街上,看着两边熙熙攘攘的顾客,想到脚下静水深流的“母亲河”,心中却又荡漾起,从前河面上那荷花荷叶的翠影来……

作者:胡国友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