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电力行业无人机巡检「无人机巡检系统」

时间:2023-02-23 12:13:01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电力行业无人机巡检「无人机巡检系统」,关于电力行业无人机巡检「无人机巡检系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带上无人机装备出发巡检

操控无人机巡检是个“技术活”

2017年,区然清刚入职就碰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训三个月拿到“飞手”证书。什么是“飞手”?在电力作业中操作无人机巡检的人就是“飞手”。自从有了“飞手”,电力作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前,翻山越岭爬铁塔,随身携带一包干粮一壶水、一个望远镜一个笔记本,雨天一身水,晴天一身汗,这是老一辈电力工人的常态。如今,汽车、无人机 AI,酷暑可乘凉,雨天可躲雨,这是新一代电力工人的工作状态。

区然清就是技术升级的受益者之一。配合区然清作业的还有老电力工人区淡洪,他们一个传授“飞手”技能,一个传授一线工作经验,新老搭配,干活不累,这是新时代产业工人“传帮带”的最好呈现之一。

60后区淡洪和90后区然清(左)搭班,操控无人机起飞巡检。

日前,记者驱车来到南方电网广东佛山南海供电局九江供电所,跟随配电运维二班的90后区然清和60后区淡洪,一起体验新时代电力工人的无人机“巡检”之旅。

以前徒步巡山,如今“足不出户”

“今天,我将带你们体验无人机‘足不出户’的巡检和到一线进行精细化巡检。”今年28岁的区然清见面便直奔主题。谈话间,他和区淡洪带着记者来到二班斜对面的工具房,里面摆放着无人机、锯子、镰刀等各类工具。

农业用具镰刀出现在工具房里,让记者很是好奇。区淡洪解释,以前没有无人机时,巡检全靠巡线员“两条腿”。线路经常会跨过山峰及高地,巡线员每天一大早就要出发,乘车到达距离杆塔最近的山脚下,背上三四十斤重的工具包,徒步“丈量”整个山头。山上多为泥土路,杂草丛生,巡山得靠镰刀开路。巡线员们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山路上,一整天下来满身脏污,分不清是泥水还是汗水。那时,一包干粮一壶水、一个望远镜一个笔记本,就是巡线的标配。

“现在,我们的标配是无人机了!”区然清接过师傅的话,熟练地走到摆放无人机的货架前,拿上无人机,带着记者爬上楼顶。

“机巡作业刚兴起的时候,还需要‘飞手’携带无人机到现场操作。现在已经升级为网格化巡视了。我们以固定位置为起降点,以无人机最大续航里程为机巡范围半径,按照规划航线完成任务,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区然清介绍,无人机在办公楼顶起飞,可以完成方圆5公里范围内的巡检。九江的架空线主要在农村、鱼塘和山上,有些地方开车出去可能要一个多小时,现在通过提前设定好航线,在楼顶操作无人机,省了更多的“脚力”。

无人机起飞后,区然清便轻松了下来,盯着无人机操作器查看拍回来的数据。十多分钟后,一条2公里左右的线路就完成了通道巡检。“通道巡检主要看铁塔附近有没有树木遮挡,大范围排查隐患。”区然清解释。

“巡检100杆塔,2个小时就够了”

7月初,台风来袭,九江供电所针对线路可能出现的情况开展特巡,对线路、设备进行全面“体检”。这段时间,也是区然清和区淡洪最忙碌的时刻。有时,早上6点多,他们便从家里赶到单位上班,一直忙到晚上9点才能下班。

当天中午下着小雨。在食堂吃过午饭后,区然清和区淡洪又来到工具房,带着提前充好电的10块电池和无人机再次起航。

把无人机拍摄的照片导入机巡系统,查阅故障点。

13时许,九江镇西江大堤碧波荡漾。“检查无人机外观良好,各项参数正常,起飞通道无障碍物,可以起飞。”准备充分后,区然清便开始操作无人机进行精细化巡检,区淡洪则在一旁认真学习。

60后区淡洪和90后区然清搭班,这个组合可不一般。区淡洪告诉记者,为了全面推广无人机巡视作业,提升配网运维效率,所里提出了“师带徒”的双向学习模式,即以青年飞手和老师傅各一名的方式搭配成为一个机巡小组。在开展机巡工作的同时,青年“飞手”为老师傅讲解机巡作业流程以及现场和系统操作等新型运维技术,老师傅则传授青年“飞手”配网运维技能。区淡洪表示,“论学习能力,我们肯定不如年轻人,但我们30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也是一笔宝贵财富,需要通过这种搭配来传承。”

在区然清的操控下,无人机飞到铁塔附近多角度拍照,一杆塔大概拍十多张照片。“我们每个季度都要把所有线路过一遍。出来一趟大概要巡检100杆塔,2个小时就够了。”区然清说。

操控无人机飞近铁塔进行多角度拍照

“你看,这个图片好清晰,以前我们都要靠望远镜来看,看不清楚还要爬铁塔。碰上高温天,手被烫红那是家常便饭,更不要说满身大汗了。”区淡洪指着操作器上的照片跟记者说,“如今通过无人机巡检,电力工人雨天可以躲雨操作,晴天可以在树荫下乘凉,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还提高了效率。”

14时左右,区然清和区淡洪回到了办公室,他们把无人机拍摄的照片导入机巡系统,查阅故障点。

“我们上传了大量照片到机巡系统,大数据帮助我们比对分析可疑缺陷,通过AI辅助智能分析,把有疑点的照片标注出来,我们再人工判断是否真的有问题。”经过半小时查看后,区然清发现一张照片显示白色绝缘子有破损。他在电脑上登记好,以便安排消缺计划,完成消缺。

通过AI辅助智能分析,把有疑点的照片标注出来,再进行人工判断。

“只有及时把查找出来的故障维护好,才能尽可能地让用户少停电。”区然清说。

初中生成长为高级作业员

无人机巡检代替人工巡检的背后是产业工人素质技能的整体提升。佛山供电局人力资源部主管张正宇介绍,佛山供电局十分重视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坚持资源下移、保障下倾,源源不断地推动技术往基层走、资金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大力促进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

区然清作为2017年从毕业后入职九江供电所的“小鲜肉”,他坦言自己赶上了好时机。入职当年,局里大力组织一线运维人员参加培训,历经三个月拿到了“飞手”证书。在供电所这些年,企业始终高度关注和持续提升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从入职前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到入职后各层级的培训锻炼,让他的技能不断提升。2021年,他参加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员竞赛,获得个人第一名,荣获“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这让他在追梦电网事业的道路上,步伐更加坚定,连续三年绩效考核为A的他,也由初级作业员成长为中级作业员。“作为新时期产业工人,我觉得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提升自己的技术,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区然清表示。

对于区淡洪来说,更是活到老,学到老。曾经只是初中毕业的他,在所里的帮助下获得大专文凭,成为一名高级作业员。而今,他依然保持学习,跟着年轻人学习“飞手”技能。这些年,电力工人不仅技术提升了,心理感受也不一样了。区淡洪说,跟年轻人在一起感觉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了,这么大年纪了依然在进步,并没有被时代淘汰。“我的心态变得年轻了,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变化了。”

■记者手记

让工作变轻松,就是方向

记者曾多次跟随一线电力工人前往施工现场,体验他们的工作。

2015年7月,记者跟随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近20名工作人员赶到从化太平镇神岗村周边的一座山上。当时,为了拆除一个500kV塔顶的两个避雷线,4名巡检员爬上近90米高的铁塔,一呆就是6小时。记者在山顶定位查询天气,温度近37℃,但身旁的工作人员说,铁塔上应该有60℃,塔顶附近有40℃。这些经受高温“烤”验的电力卫士让人肃然起敬。

2021年7月和这次跟随电力工人巡检,体验却完全不一样。他们不用爬塔,工作间隙可以在车上吹吹空调。依靠无人机,他们可以完成很多操作,比如高压线上有尼龙线类异物,无人机喷出火焰就能处理。

望远镜、照相机、定位仪,是过往电力巡线班组常用的三件套,现在却不常用。工作不断变轻松、效率不断提升的背后,是供电企业不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新时代电力产业工人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的结果。

飞跃崇山峻岭,快速全方位地检查线路,并将问题发回。从“人巡”为主,过渡到“机巡”为主,再到“自动巡航”的三级跳,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极大地提升了线路巡视效率。在佛山南海西樵、九江、丹灶片区,无人机跨山涉水,10kV配网线路设备得到了全方位的深度体检,全部架空线路纳入机巡网格化范围,机巡发现缺陷的效率是传统人工巡视的7倍。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电力工人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研发各类高效巡检运维装置和设备,大大提高了电网设备的运维检修时间与人力成本,减少安全风险的同时,还让万家灯火常亮。

■五年产改经验谈

南方电网广东佛山供电局:

完善产改激励体系

“电”亮高质量发展

在南方电网广东佛山供电局,还有很多像区然清和区淡洪一样的新老电力工人,那是一支中高级技术人才比例达77.3%,高技能人才比例达88.36%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作为佛山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中唯一的央企,该局广泛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加快拔尖专家和技能技术人才培育,健全多重正向激励机制,促进职工成长成才。

让人才“破土冒尖”

提档升级劳动和技能竞赛

“我们始终围绕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所需,广泛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兼顾竞赛工种,科学合理策划竞赛计划。今年在申请举办佛山市优化用电营商环境技能竞赛的同时,更是首次成功申请我局110千伏及以上电网基建工程纳入市级劳动竞赛范围。”该局工会副主席、工会办公室主任余永忠介绍。

自产改工作启动以来,该局累计组织局级及以上竞赛32项,其中省部级大赛4项,各项竞赛从业人员参与率均达到90%以上,共产生国家行业级技术能手5名、省部级技术能手25名、地市级技术能手(状元)115名。该局不断总结办赛参赛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工作模式。通过项目制管理思路,规范全过程管控。针对高级别竞赛,实施“一赛一方案、一专业一梯队”,精准确定选拔集训选手,分级分类建立教练团队,力争参加一次竞赛、训强一支队伍、育成一批精英、做优一个领域。

素质提升技能成才

更好融入和服务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广东省人社厅通报,8家大型企业率先开展特级技师评聘试点,聘用到企业特级技师岗位的职工,可比照该企业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相关待遇。最终,77名企业职工成为省内首批特级技师。这当中,佛山供电局就占了10位。

“加大一线班组员工培训经费占比”“统筹形成‘市、区、镇’三级专业化实训场建设,逐步达成‘一所一场’覆盖率100%”,“有序组织实施‘精英领航’‘群英续航’、‘雏英起航’‘三英’系列培训班”“实施技能人员‘四段式’训练”“全面梳理国家和企业职称考试的要求和安排,形成取证“员工取证‘一本通’”……据介绍,佛山供电局通过一系列举措,探索构建和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加快人才培育,仅2021年,该局实现793名员工“一考多证”,基本建成专业岗位全覆盖的课程体系,累计新增中高级职称和技能等级40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

多重激励实现价值

激发职工干事创业澎湃动力

面向不断涌现的先进典型,佛山供电局坚持“致敬榜样”工作机制,对外通过央视、新华社、学习强国等载体,多层次全媒体大力宣传;对内通过“荣誉殿堂”入选礼、“红榜送基层”、“致敬佛电榜样”文艺汇演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效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在强化精神激励的同时,该局持续健全多重正向激励机制。突出技能导向,明确专家待遇,实现最高等级专家的薪酬与企业负责人对等。突出业绩导向,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自实施月度指标激励体系新政策以来,我们班组业绩好的时候收入比以往多10%,表现最好的班员甚至比单位领导还高,大家干活更卖力了。”佛山顺德供电局北滘供电所高级作业员陈增刚兴奋介绍。(文/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黄细英 通讯员麦杰涛 谭伟瀚 潘露茵 吕美萱 图/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林景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