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浙江省双碳行动方案「浙江节能减排」

时间:2023-02-25 12:53:02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浙江省双碳行动方案「浙江节能减排」,关于浙江省双碳行动方案「浙江节能减排」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杭州萧山,是浙江传统工业强区(市、县),纺织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等本地支柱产业集聚。作为第十九届亚运会亚运村、主赛场所在地,萧山的环境自然备受关注。

亚运三馆夜景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关系”成为萧山实现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制造大区向创造强区的跨越式发展的重点课题。


“双碳”目标之下,当地供电公司既做低碳城市建设的“加法”,也做节能降碳的“减法”,深化数字化治理手段,集聚发展绿色产业,一场“能源减碳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集智:政企学研联动破题


今年2月,《杭州市萧山区关于加快实现电力能源领域“双碳”目标行动纲领》出台,萧山由此成为国内首个出台电力能源领域“双碳”目标行动纲领的区县。


行动纲领按照政府主导、电力主动、企业主体、社会主流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涵盖了十六个方面共计23项重点任务清单。


以“十六条”中出台光储配建及补贴政策为例,供电公司全力推进光伏项目建设。9月15日,杭州冠通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屋顶光伏完成并网通电,供电公司新建的791千瓦的光伏发电,保守估计每年可以减少碳排放788吨。对企业而言,不仅厂房温度降低能耗减少,也获得折扣电价和未来碳交易量补贴。


政策引领之外,能源电力转型是这场持久战中的关键一环。6月,与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学院的深度合作下,国内首个城市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在众人瞩目中揭开面纱。方案围绕“1336”体系,落地28项工程,但最核心的仍然是聚焦新能源发展。


作为第一个“尝鲜”方案落地行动的企业,欣美电气公司通过建设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与微电网控制平台,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生产分析,结合天气和电价等影响因子,实现厂区温控系统经济运行与春秋季零碳排放运行,2020全年节约用电182万千瓦时,减碳829.5吨,并因此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颁发的“碳中和”证书。


工作人员检查冠通的光伏设备


根据计划,萧山将在2025年全面建成城市级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并实现电力系统率先碳达峰。届时,清洁电能占比超过50%,分布式电源100%消纳。


数智:数字平台落地解题


有了方针政策,也有了实施方案,一个系统性指导工作的“大脑”成为实际解题的关键。


2021年是数字化改革的元年。浙江全省笃决胜之志,铆十足干劲,各类“硬核”成果如大潮般奔涌而至。


在“双碳”目标落地的契机下,“双碳大脑”应运而生。


通过创建碳地图、碳足迹、碳管理、碳减排四个板块,“双碳大脑”实现了看碳、析碳、降碳三个功能,助力政府科学决策、企业节能减排、社会精准治理和城市数智建设,为县域节能减碳提供了“国家电网方案”。


8月3日,企业预警器里一条告警信息引起萧山区区发改局能源科科长黄迪金的注意,他发现杭州奔马化纤纺丝公司的工业增加值能耗超出政府能耗控制目标值。纺织业是萧山的支柱产业,奔马化纤的问题引起政府和供电公司的重视。通过比对同类型企业,分析企业工艺生产线,系统定位了奔马化纤的症结。综合专家意见,企业采纳供电公司建议,开展余热回收改造,年节省蒸汽成本开支超过160万元,节能766.5吨标煤。


杭州奔马化纤纺丝公司屋顶光伏


自7月发布以来,“双碳大脑”还经历多次迭代升级,并入驻浙政钉政务平台,成为政府、电力、企业多方共同应用的管理工具。衍生出的“萧碳码”“碳账户“”碳商城“等应用,进一步引导了碳排放结构和模式优化,构建减碳、降碳共享发展生态圈。


“双碳大脑”强大功能背后离不开其他数字平台的辅助决策。在“网上电网”平台,电网资源模块正在形成,通过对萧山泛亚运区域现有光伏情况排查,对照屋顶面积,国网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进行了全区光伏潜力挖掘。经系统筛查统计,全区5000方以上面积总共500万平方米,合计能挖掘光伏容量500兆瓦。仅以杭萧钢构为例,其屋顶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经测算光伏可达到12兆瓦,预计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节约电费达420万元。


创智:零碳亚运抢鲜答题


9月10日,杭州亚运会正式进入倒计时一周年,亚运会既是杭州对外展示的窗口,同时也是检验“双碳”工作成效的契机。


为兑现绿色办会理念,实现史上首个“零碳”亚运,今年4月,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与亚组委、国网浙江省电力交易中心签订三方协议,全面启动2022年杭州亚运会绿电交易。目前完成协议签订的第一批10座场馆(村),预计年交易电量7500万千瓦时,实现亚运场馆全部绿电供应,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7.48万吨。这些减排量将被存入碳账户并开展碳交易,进一步引导能源合理流动。


杭州亚运村


零碳亚运不只着眼于场馆,更延伸到赛时的住与行。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亚运村未来社区交直流微网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作为浙江首批未来社区试点之一,杭州亚运村总面积113公顷,赛时可容纳10000余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约5000名媒体人员、近4000名裁判员。未来社区配备的综合服务平台涵盖智慧用电、智慧安防、智慧物业三大业务,利用数字化手段社区物业管理不仅可以随时掌握小区能耗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还能通过监测运动员用电形成个性化用能习惯和用能特征标签,让运动员充分感受杭州的“低碳智慧”。


而在绿色出行方面,国网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也下了“硬功夫”,创新应用包括大功率无线充电桩等在内的多种电力“黑科技”,打造亚运区域一公里绿色出行充电圈。同时,与亚组委、杭州市交通运输局通力合作,推动重点领域的机动车清洁化,规划建设2400个充电桩以及国内首个可满足10辆大巴用能需求的亚运氢能站,确保亚运会保障车辆优先绿色充电,赛事期间相比燃油车预计可减少碳排放0.42万吨。


无线充电桩


把绿色作为底色,发展才更有亮色。响应双碳政策以来,萧山区通过数字化赋能企业转型,以“亩产论英雄”,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老工业园区实现“凤凰涅槃”。以萧山经济开发区为例,2021年上半年该地区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和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6%,仅半年,就减少碳排放1万吨。


放眼全区,目前已有2500家规上企业接入双碳大脑。在政企多方联动下,46家企业新装光伏29.8兆瓦,预计可发电2000万千瓦时,降碳1.99万吨。同时,聚焦5G应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项目,萧山新增50个大型项目,累计投资290亿元,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转型。


双碳大脑手机界面


双碳大脑系统界面


随着“数化万物”时代来临,双碳目标下的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无处不在,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萧山正在绿色低碳的能源革命浪潮中奔竞不息。




供稿:杭州公司 朱小炜 万燕珍 应昊翰

编辑:张正华 邓通|校对:项丹 杨周阳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