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光伏 新能源技术开发龙头「光伏领头羊企业」

时间:2023-03-18 16:44:59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光伏 新能源技术开发龙头「光伏领头羊企业」,关于光伏 新能源技术开发龙头「光伏领头羊企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2011年光伏标杆电价出台以来,十余年时间我国光伏电站累计装机规模从不足1GW发展到现今的327.89GW,从补贴主导到以“双碳”为纲领的全面平价,光伏行业的投资格局也从民营企业主导逐渐进入了国企领衔的平价时代。


尽管央国企成为了光伏电站投资主力,但在光伏电站开发与投资端,民营企业仍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投资开发格局在这十年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1年光伏指标民企获取情况


“十四五”首年,在光伏全面平价以及双碳目标的激励下,各省项目指标呈现出井喷趋势。光伏們根据2021年各省市下发的指标梳理来看,近20个省市下发了保障性或市场化并网指标,规模超112GW。尽管项目的主要投资企业以国企为主,但民营企业获得的项目规模近32GW,占比超过28%。


备注:上表由根据2021年各省光伏指标情况整理,不包括与央企合作开发以及与央企进行申报的项目。由于项目与企业规模众多,如有问题欢迎勘误。


总体来看,去年获得百兆瓦级指标的民营企业共有72家,GW级以上的民企8家。其中,阳光新能源、晶科、特变分别以4.88GW、2.69GW、2.33GW的规模领衔TOP3;英利、华源电力、通威、金风科技、林洋能源所获规模均超GW级。另外,1GW~500MW级之间的企业数量则达到了10家,由正泰、隆基、信义光能领衔。


具体来看,民营投资开发企业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主要以TOP3的阳光新能源、晶科、特变为主,这三家企业的共同特点是项目以DBT滚动开发为主要模式,其长期持有运营电站规模并不多,其电站投资规模并不多,开发建设的项目后期大多数也将被央企收购,电站开发是其主营业务之一。例如阳光新能源,根据其2021年报显示,阳光新能源在全球开发、建设的风光项目规模已超25GW。


第二梯队则主要为TOP20企业,以通威、林洋、正泰、隆基、信义光能为代表。尽管所获项目指标相较第一梯队较少,但电站持有量较大。通威、信义光能主要开发并投资光伏电站,正泰则是以光伏电站作为资产包,侧重点主要在分布式、户用领域,其模式为成熟一批、出售一批,是截至2021年底光伏电站持有规模最高的民营企业;林洋、隆基主要通过与央企深度合作,成立投资开发基金等方式进行合作开发。


第三梯队则是剩余较为分散的企业,各类型企业兼而有之,或兜售路条、或以EPC方式赚取利润、或是跨界投资、或外资等等。这类型企业体量相对较小,开发经验与头部企业亦不能同日而语。但毋庸置疑的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已经开始参与到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的各个环节。


事实上,当下的民企之所以能百花齐放般地进入光伏开发、投资领域,离不开行业补贴时代的第一批探路者,有的企业在时代的趋势下成长为了常青树,有的则黯然离场。也许是关键决策的失误,也许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终归是有人离去有人进场,进而也催发了民营光伏投资格局的转变。


民企光伏投资开发格局转变


民营光伏投资企业格局的剧烈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将2018年前后作为一个分水岭。往前追溯,光伏电站仍处于高补贴时代,从项目开发到电站投资,民营企业基本是独立进行的。往后看,光伏电站进入微补贴时代,民企开始与央企进行联合开发并以央企为主,主要模式为DBT、预收购,且随着经验愈发完善,该模式也渐渐成为平价时代的主流模式。


然而,在这一前一后的变化中,却蕴藏着新旧民营投资企业的转变。老牌投资民企在当下的电站投资开发市场已难觅其踪影,例如协鑫新能源、江山控股、熊猫绿能、联合光伏、北控清洁能源、顺风清洁能源等曾一度引领民营光伏投资企业,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或是出售资产滚动开发、或是破产被收购,风头早已不再。


以协鑫为例,前后募资了约350亿元用于光伏电站的投资。从有补贴指标到光伏领跑者再到扶贫电站,协鑫投资了大量光伏电站。到2018年,其电站持有量达到了7.3GW,一举达到全球光伏投资企业第二的高度。然而,随着补贴拖欠缺口越来越大,加之当时在“531新政”影响下银行对光伏贷款的收紧,协鑫遭遇到了债务危机,不得不卖出电站以换取现金流,光伏电站持有量从7.3GW的最高点一路下降至去年的1GW,由此协鑫也渐渐退出了民营光伏电站投资领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背景限制,老牌民企的黯然出走,自有后继企业接棒。自从光伏电站进入2019、2020年的微补贴竞价时代后,阳光新能源、特变、正泰、晶科、通威等企业接过了民企投资的“接力棒”。在2019年的竞价名单中,阳光新能源所获规模位居第二,仅次于国家电投,通威、兴业、晶科、特变则紧随其后。在2020年竞、评价名单中,领衔者依然是阳光新能源、通威、晶科。


2020年竞价民企所获指标


领头羊的角色更迭自然也带来了民企光伏投资开发模式的变化,也许是吸取了前人失败的经验,当下的民企投资开发模式渐渐形成了DBT、自投资以及滚动开发的三种类型。


阳光新能源、特变主要以DBT模式为主,项目开发规模较大,最终转让及售予投资商,从而收回项目的开发建设等成本。以阳光新能源为例,去年拿下了超4GW的光伏指标,根据阳光电源年报,其电站投资开发业务收入占据阳光电源全年营收的40%以上。2021年,阳光新能源青海、山东、内蒙古、陕西等多地国家大基地项目相继落地,整县光伏也是多点开花。就目前而言,阳光新能源的开发能力依然是首屈一指。


正泰、晶科则主要以滚动开发为主,往往是成熟一批项目,卖出一批项目,既保证了一定体量的新能源资产也保障了现金流的充足。这种模式下,正泰接棒协鑫成为民企投资第一,但两者所处的行业背景却不具有可比性。


双碳趋势使得光伏电站成为了优质资产,光伏电站交易从买方市场进入了卖方市场;平价上网则使得电站现金流较为稳定,即便长期持有光伏电站,负债率的压力也较小。2021年,正泰先后出售了超1.8GW光伏电站。在正泰看来,滚动开发将电站转让给央企,既增进了与国央企合作的终端客户黏性,又改善资产质量,从而促使正泰新能源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新周期。另外,正泰相对更看重分布式资产,其持有的8.4GW光伏电站中,分布式占比超65%,而这也是其较为独有的项目开发渠道。目前,正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户用光伏资本运营商,日前,正泰发布公告称拟出售旗下4.5GW户用光伏电站。



信义光能、通威则主要以自己投资为主,电站开发能力稍次于头部企业,他们几乎不出售光伏电站也不盲目收购光伏电站资产,在稳扎稳打、徐徐前进之下,2021年其光伏电站持有量分别达4.07GW、3GW,进入民企TOP3。


以通威为例,主打“渔光互补”电站,在适度配套发展旅游休闲、观光科普后,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第三产业。截止到去年年底,通威持有的48座光伏电站几乎全部为“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后续仍将推动更多“渔光一体”项目的落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通威的饲料、晶硅业务对低碳需求较大,而光伏电站附加的生态价值与收益也是其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尽管在当下光伏投资、开发领域国企已经占据主流,但民营光伏投资企业仍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行业格局常变,企业更迭也在继续,但变中向好的是光伏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伴随下游电站需求的与日俱增,且看谁是新发展阶段下的“弄潮儿”。


双碳目标的提出,正带领我国新能源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作为碳减排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呈现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新特征。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