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乐山古代名称「乐山古时候的名字」

时间:2022-12-07 14:29:23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乐山古代名称「乐山古时候的名字」,关于乐山古代名称「乐山古时候的名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乐山市,四川省辖地级市,古称嘉州,有“海棠香国”的美誉,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中亚热带气候带。乐山是四川省重要工业城市、成都经济区南部区域中心城市、重要枢纽城市、成渝城市群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成昆铁路、成贵高铁贯穿全境。 乐山三江汇合,大渡河,青衣江在乐山大佛脚下汇入岷江,全市总面积12720.03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乐山市常住人口为3160168人。


乐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乐山有世界级遗产三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国家4A级景区以上景区15处,国家A级景区35处。

2020年,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2003.43亿元。


乐山市历史沿革

(下文历史参考图中,黑色为过去地名,棕色为当代地名以便对照)


乐山曾是古蜀国开明部落故都。


战国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秦灭开明氏在今乐山市市中区建立南安县,"治青衣、江会"即今青衣江与岷江交汇处,属蜀郡。


汉武帝开西南夷并设立犍为郡,南安县属之。


三国时期,蜀国仍置犍为郡,南安县属之。

魏晋南北朝,东晋末年,析南安设置冶官县。


南北朝时期,因战乱不断,乐山地区的建制屡有变迁。建武三年(496),乐山划归眉山管辖,在武阳县南境建齐通左郡(眉山),属益州,辖地包括今东坡区、青神、丹棱、洪雅和乐山市中区、夹江、峨眉山等地,郡治在今东坡区县城北十公里的太和镇龙安村。


北周置嘉州。北周保定元年(561年),于南安县故城置平羌县,立平羌郡。宣政二年(579年)以平羌郡置嘉州,以州境近汉之汉嘉旧县,取“郡土嘉美”之意。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平羌郡;四年改平羌县为峨眉县,另析县东北置平羌县;九年,复改为青衣县,以青衣水为名,另于峨眉山下置峨眉县;十一年,增置玉津县;十三年复改青衣为龙游县,十三年,另增置夹江县。大业二年嘉州(606年)并入眉州;三年改为眉山郡,治龙游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眉山郡为嘉州,属剑南道,二年析通义四县复置眉州。麟德二年(665年)置罗目县;上元元年(674年)以戎州犍为县隶嘉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嘉州为犍为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嘉州。仪凤以后,嘉州辖龙游、平羌、夹江、峨眉、罗目、犍为、玉津七县。唐朝中期开凿了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


宋庆元二年(1196)升嘉州为嘉定府,属成都府路。后废罗目、平羌、玉津等县。领五县一监:龙游县、洪雅县、夹江县、峨眉县、犍为县、丰远监。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嘉定府为嘉定府路,治龙游,领一司四县二州,录事司,龙游,夹江,峨眉,犍为,邛州,眉州。于沐川等地置马湖路,今之沐川、马边等地均隶马湖路。


明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降嘉定府路为嘉定府,九月,降嘉定府为嘉定州,降眉州,邛州降为县,仍属嘉定州,降荣州为荣县属嘉定州。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眉州为州,划出。成化十九年(1483年)升邛县为州,划出。领六县,乐山县、峨眉县、洪雅县、夹江县、犍为县、荣县。明代于今沐川、马边等地立沐川长官司,隶马湖府。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嘉定州为嘉定府,并在府治置乐山县,取“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为名,改龙游县为乐山县,“乐山”之名沿用到今。领七县一厅:乐山县、峨眉县、洪雅县、夹江县、犍为县、荣县、威远县、峨边厅。清代析沐川长官司置马边厅,后废沐川长官司入屏山县;析峨眉县置峨边厅。


中华民国废州府,民国二十八年(1935年),乐山县城设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析屏山县置沐川县。



新中国成立后,设乐山专员公署。

1950年,设乐山专区,属川南行署区。乐山专署驻乐山县。辖乐山、犍为、沐川、屏山、雷波县、马边、峨边、峨眉、井研等9县。

1951年,由犍为县析置五通桥市,属乐山专署领导。乐山专区辖1市、9县。

1952年,废川南行署,乐山专区属四川省领导。

1953年,撤眉山专区,原眉山专区所属眉山、彭山、青神、夹江、洪雅、丹棱6县划入乐山专区。辖1市、15县。

1955年,将雷波、马边、峨边3县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峨边、马边2县委托乐山专署代管。乐山专区辖1市、12县。

1957年,将屏山县划归宜宾专区。乐山专区辖1市、11县。

1958年,原属内江专区的仁寿县划入乐山专区。辖1市、12县。

1959年,撤销青神、彭山并入眉山县,撤销丹棱并入洪雅县。

1962年,恢复彭山、青神、丹棱3县。乐山专区辖1市12县。

1964年,五通桥市改为五通桥区,直隶于乐山专区。

1968年,改乐山专区为乐山地区。

1978年,乐山县与五通桥区合并改为乐山市(县级),仍隶属于乐山地区。乐山地区辖乐山市(县级)及夹江、洪雅、丹棱、青神、眉山、彭山、井研、仁寿、犍为、沐川、峨眉等11县。

1979年,由原属峨边县的金口河区析置金口河工农区(县级),乐山地区辖1市、11县、1工农区。

1984年,撤销马边、峨边2县,设立马边彝族自治县和峨边彝族自治县,由凉山彝族自治州划归乐山地区管辖。

1985年,撤销乐山地区和乐山市、金口河工农区,设立地级乐山市和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

1988年,撤峨眉县设立峨眉山市(县级),由乐山代管。

1997年,眉山、彭山、仁寿、青神、丹棱、洪雅6县划出成立地级眉山市。乐山辖四区、一市、四县及两个彝族自治县。


乐山市下辖五通桥区、市中区、沙湾区、金口河区4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6县,代管峨眉山市1个县级市。

乐山下辖的这些县市区,部分在历史上同样曾多次变更名字,假如用过去的名字,哪一些会比较好听?

首先说下,1985年5月撤乐山地区建乐山市(地级),原乐山市(县级)划分为乐山市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3个县级区。小编也不好随意确定由哪个区单独延承乐山历史,就随机把南安、龙游、嘉定几个历史旧名派发给这3个区了,望乐山老乡见谅。而地级乐山市可延承“嘉州”名。


市中区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乐山市盆地西南部,古城嘉州,是一座历经三千多年的历史古城,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举世闻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乐山大佛,坐落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之处,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三江环抱美丽的城市,绿心、绿岛、生态林点缀于江水与秀城之间。



五通桥区,隶属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 岷江中游。 总面积47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五通桥区下辖8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五通桥区常住人口237933人。


五通桥因盐而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盐场。相传在公元前250年,蜀太守李冰在五通桥牛华溪红岩子凿井煮盐,距离今天已经有2200多年历史。

明末清初,五通桥盐业生产便颇具规模。“架引高低筒络绎,车声轱辘井相连”描绘了五通桥制盐场景。到1947年,五通桥共有卤井5805眼、灶935户,年均产盐达5万吨,最高年份达6万吨,直接、间接依靠盐业为生者达6万余人。民间流传“金犍为、银富顺”(“金犍为”实指五通桥),“千猪百羊万石米,不及桥滩一早起”之说,反映了五通桥曾经的繁荣。



沙湾区,隶属四川省乐山市,地处大渡河下游、大小凉山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北连乐山市市中区,南界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东临五通桥区和犍为县,西靠峨眉山市, 面积610.89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湾区常住人口144931人。


沙湾区古称“南陵”,因南宋诗人范成大评“南陵”地处“灵山秀山水,沙岸湾环处”得名。沙湾有山有水有文化,是乐山“名山、名佛、名人”旅游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沫若故居,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大渡河美女峰,大渡河国家湿地公园,西南地区最大自然攀岩基地—龙岩攀岩基地,以及二峨、三峨、四峨3座峨眉姊妹山和4个大渡河梯级电站库区等独特文旅资源。

三个区中,沙湾地处最南,用南安也挺不错。


金口河区是四川省乐山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小凉山脉中部,1978年从峨边县划出成立县级金口河工农区,1985年改为乐山市金口河区。幅员面积598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金口河区常住人口38727人。

境内的金口大峡谷有动植物王国和地质博物馆之美誉,2001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10月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被美国自然科学家贝伯尔称为“世界最具魅力的天然公园”。 金口河区是享受少数民族自治县待遇的县级区,也是四川省唯一不对外开放的区县。

金口河历史较短,故暂不讨论历史旧名。


峨眉山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乐山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市域面积1183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峨眉山市常住人口419107人。

峨眉山市因山得名,境内的峨眉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 “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地质博物馆”之美誉, 形成了“儒、释、道、食、茶、武、药”七大核心文化。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

峨眉山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古系蜀国地,蜀汉时期至两晋、南北朝属犍为郡南安县(今乐山市)辖地。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正式建平羌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名峨眉县,更于县东六十里别立平羌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峨眉县更名青衣县;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名峨眉县,属眉山郡。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置绥山县。

唐麟德二年(665)置沫州罗目县。

唐久视元年(700)析绥山县分置乐都县。

宋乾德四年(966)废绥山、罗目入峨眉属嘉定府(今乐山市)。

清嘉庆十四年(1809)划出县西南大为以西地区设峨边厅。

民国二十二年(1935年),峨眉县属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7日,峨眉属川南行政公署乐山专区。

1953年,四川四署(川西、川南、川北、川东)合省后,属乐山专区(后改称乐山地区)。

1988年,撤峨眉县设立峨眉山市(县级),由乐山代管。

1997年,眉山、彭山、仁寿、青神、丹棱、洪雅6县划出成立地级眉山市。峨眉山市仍属乐山市代管,延续至今。

因峨眉山风景区名声太过响亮,任何历史旧名均不足以替代,故不讨论峨眉山市用历史旧名。


夹江县,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乐山市西北位置,截至2019年,夹江县总面积749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夹江县常住人口305441人。 夹江县因青衣江在此形成“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的绝妙景观而得名。夏为梁州之域,汉为巴蜀之地,隋开皇十三年置县,沿用至今。风景名胜主要有千佛岩风景旅游区和二郎庙风景区。

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划龙游县、平羌县部分境地在千佛岩上方青衣江边置县治地。因千佛岩“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胜,故名“夹江”县,夹江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今夹江县属义州,次年复属嘉州。

南宋宁宗(公元1195年)起,今夹江县属嘉定府。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起,今夹江县属嘉定路。

明玉珍“大夏”政权时,今夹江县为大夏属地。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至张献忠“大西”政权,今夹江县先后属嘉定府、嘉定州、大西、嘉州。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起,今夹江县属嘉定府。

民国时期,今夹江县先后属嘉定府、上川南道、建昌道、四川省、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50年至2019年,今夹江县先后属眉山专区、乐山专区、乐山地区、乐山市。

夹江建县至今从未更名,亦不讨论用历史旧名。


井研县,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全县总面积840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井研县常住人口280641人。风景名胜有亚洲第一大恐龙发掘地,出土有井研马门溪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三江白塔;国家AAA级景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雷畅故居景区;全国民革前辈纪念场馆、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熊克武故居;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成都战役首战遗址·红色竹园;乐山市第一大人工湖—大佛湖;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马踏倒石桥、朱氏节孝坊等。

井研县古为蜀国领域,汉置武阳县井研镇。

东晋置西江阳郡,北朝西魏于今地置蒲亭县,属陵州。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立隆山郡,废蒲亭置井研县。

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将始建县(即今仁寿县彰加地区)并入井研县。北宋庆历、皇祐年间(1041—1053年),随着“卓筒井”的出现,盐业兴旺,井研县成为陵州大县。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则隆州井研并省为仁寿,入成都路,县境域为仁寿县四乡之一,曰“来凤”。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复置井研县,属成都府。清顺治初归资州,属成都府。雍正五年(1727年)升资州为直隶州,井研县属资州直隶州。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50年,由资中专区划属乐山专区,归属乐山市,延续至今。

从历史沿革看,井研县除了北魏时期曾置蒲亭县外,历史上未改它名,亦不讨论用历史旧名。


沐川县,四川省乐山市下辖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长江上游岷江、大渡河、金沙江之间的三角地带。东接宜宾、南连屏山县、北靠沙湾区、犍为县,西与峨边彝族自治县接壤,西南同马边彝族自治县毗邻。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沐川县常住人口192313人。境内空气清新、风光秀丽、物产富饶、民风纯朴,森林覆盖率达77.34%,被誉为“天然氧吧”和“绿色明珠”,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风景名胜有沐川竹海,黑熊谷森林公园,黄丹溶洞等。


沐川周为僰地。

汉属犍为郡。

为防彝患,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筑城驻兵,置沐源镇。

宋代在此设沐川寨,并驻兵防守。

元、明、清三代都是长官司治所。

元至25年(1288年)置沐川长官司,属马湖路。

清末废长官司,并入屏山县。

民国五年(1916年),改为沐川镇(1924-1926年屏山县政府迁此)。

民国31年(即1942年)由治局升为沐川县,属嘉州。

1941年建沐川设治县。

1942年正式成立沐川县至今。

又一个得名以来至今未更名的县,亦不讨论用历史旧名。


犍为县隶属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川西平原西南边缘,有“蜀西门户”之誉。北邻乐山市五通桥区、沙湾区、井研县,东连宜宾、自贡两市,西南毗邻沐川,面积1375.4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犍为县常住人口416673人,先后荣获中国桫椤之乡、中国茉莉之乡、中国茶乡、中国茉莉茶之都等荣誉。

犍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古镇众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遍布全境。古镇有罗城古镇、清溪古镇、芭沟古镇、铁炉古镇、马庙古镇、金石井古镇。其他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主要有犍为文庙、桫椤湖、芭马峡、嘉阳小火车、子云山、泉水溶洞群、新民温泉、万亩茉莉花海。



今县地在汉属犍为郡南安县。

北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年)在南安县地设沉犀郡,领武阳县一个县,郡、县均治在今犍为县境。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武阳县为犍为县。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分出县地北部设置玉津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属戎州。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属嘉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嘉州为犍为郡,犍为县属犍为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犍为郡复为嘉州,犍为县属嘉州。北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废玉津县为镇,并入犍为县。其后随着乐山名称变更,犍为县一直归属乐山。

历史上的犍为郡郡治先后在今眉山彭山区、今盐津、今乐山、今宜宾等地,却从未在今犍为县设郡治,在历史上罕有。如改名个人建议用嘉阳,毕竟嘉阳小火车的名气似乎比犍为还有名。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宜宾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结合部,幅员面积2293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马边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188251人。明万历十七年,朝庭平定“三乱”后,“增设马湖安边厅,建成赖因乡,御名新乡镇”,并派四品官员汪京担任安边厅同知,在“马湖府边远地带”即“马边”建军事组织,以“马湖府安边厅”的简称“马边厅”命名军事组织“马边营”, 设守备,有列兵二千,“马边”之名由此而来。有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靛坝丹霞地貌、石梁大佛等旅游资源。


明朝,马边属于四川布政使司马湖府沐川长官司。万历十七年(1589年),明朝廷“增设马湖府安边厅,建城大河坝(今县城),御名新乡镇”(《马边厅志略卷五.建新乡城碑记》),派四品官汪京担任安边厅同知,马湖安边厅与沐川长官司脱离隶属关系,为马湖府所辖。随着新乡镇和烟峰两地建城,又建军事组织,以“马湖府安边厅”的简称命名,谓之“马边营”,列兵二千,设守备。“马边”之名由此得。

清初,留马边营裁安边厅同知。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将马湖府并入叙州府,马边遂属叙州府屏山县。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从屏山分设马边厅,直属叙州府,并从富顺调“督捕理民通判”移住马边,颁发关防。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改派同知主政。全厅设九乡十七场,以汉族官员主持。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建道,以省统道,以道统县。马边厅属下川南道(道治今泸州市)。

民国3年(1914年),下川南道更名为永宁道,领25县,马边厅更名为马边县。县名延续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马边县先后隶属于乐山专区、乐山地区,乐山市,并延续至今。其间于1984年设为马边彝族自治县。


马边得名后即未再变更,亦不讨论用历史旧名。


峨边彝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位于西南小凉山区,与佛教圣地峨眉山毗邻,全县幅员面积2382平方公里。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高差悬殊,气温随海拔高度而异,垂直差异明显。全县下辖19个乡镇129个村,总人口15.3万人,其中彝族5.6万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峨边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12.16万人。著名景点峨边黑竹沟。


“峨边”之名,始于明末清初,源于“峨边营”,康熙《四川总志》“嘉州并峨尼西南有中镇堡及太平墩.峨边守备驻扎”。峨边守备,即峨边营守备之略称。设置峨边营时,峨屈(城)驻有游击、把总各1名,其防区广及今乐山、峨眉山市、金口河、夹江、眉山、彭山、靑神、犍为、荣县、威远、沙湾、峨边等10多个县(区),实属峨眉山四边的广泛含义。

当时,峨边营的设置,主要用来管理今峨边一带的少数民族彝族(历称“乌蛮”、“罗罗”等),以后以“峨边”一词指代这地区,至淸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更“归化乡”为“峨边甲”,开始以“峨边”作地名。嘉庆十三年(1808)置抚彝厅时,仍以此命名为“峨边抚彝厅”,后改厅为县,沿用至今。

峨边亦不讨论用历史旧名。


结语:讨论历史旧名的主要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家对过往历史有所了解回顾认知。所谓“历史很精彩,传承更重要;知事先知史,看人看古今。”不喜勿喷。

以上就是乐山市及各县区部分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名字,大家觉得哪个名字好听呢?欢迎留言评论,谢谢!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