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90后抗击疫情的志愿者「授予一线抗疫情的志愿者」

时间:2022-12-10 13:11:20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90后抗击疫情的志愿者「授予一线抗疫情的志愿者」,关于90后抗击疫情的志愿者「授予一线抗疫情的志愿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记者 邹佳雯 陈悦

白浪 设计

自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志愿者成为了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之一,而其中不乏年轻而富有活力的“90后”志愿者。

“上海,加油!23岁,加油!”1999年出生的上海小囡倪嘉妤,在自己生日3月18日这天,为核酸检测的居民提供帮助,她说:“这是我长这么大,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了!”

28岁的外语翻译志愿者胡卓旻能讲8种语言,当仁不让成为外文翻译志愿者之一,为外籍人士讲解防疫政策;24岁的王嘉仪为封闭小区居民送药配药,奔波在社区和医院之间;来自虹桥机场安检护卫保障部的一群“95后”员工,自发组成50人左右的志愿者团队,维护着社区筛查的秩序……

面对当下上海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这些“90后”志愿者挺身而出,身着防护服,冒雨顶风,坚守抗疫一线,维系着社区的秩序和居民的生活,他们身上散发的光和热,温暖着整座城市,也成为了魔都城市软实力的一张张名片。

3月21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文明办获悉,目前,上海招募的防疫志愿者已经超过5万人。

95后党员:生日当天做志愿者

23岁的倪嘉妤,是国网上海电力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一名党员。从3月15日开始,她就利用居家办公之余,为社区核酸筛查的居民提供帮助。

倪嘉妤在社区筛查现场。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她还记得3月18日当天是自己的生日。当日,社区做核酸筛查,她负责拿PAD设备为大家扫码,特别是为部分老人更新健康云的二维码,连续工作了4个多小时。年纪偏大的老人有不少不会弄二维码,情绪很紧张,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倪嘉妤直接帮他们做好登记预约,告诉他们“不要急、慢慢来”。

连续的核酸检测和封闭,社区居民难免有些负面情绪,“我就陪大家唠唠嗑,拉点家常,讲讲美食,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少他们的等待焦虑。”倪嘉妤说。

作为志愿者,她也被身边的“同行”感动着,“之前气温接近30摄氏度,他们的防护服里,汗水往嘴里流,这几天气温骤降,风大得快把雨棚子吹倒,但是我们的志愿者队伍里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倪嘉妤在防护手套上写上对生日的祝福,对上海的祝福。

3月18日当天,工作结束后,她拿起笔在自己的防疫手套上写上了:“上海,加油!23岁,加油!”还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心情,她坦言:“疫情需要我时,我成为了光荣的志愿者,这是我长这么大,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了。”

会8国语言的小伙:给外籍人士讲防疫要求

28岁的胡卓旻这几天很忙,会8种语言的他,报名成为外文翻译志愿者:“我精通英语和日语,法、德、西、意、韩语也能进行日常沟通,最近还在学习俄语。”

外语翻译志愿者胡卓旻上门服务。

这波疫情发生后,由于居住的小区封闭式管理,胡卓旻第一时间联系所在的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天虹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静华,加入了防疫志愿者队伍。

嘉兴路街道是个国际社区,天虹居民区内居住着来自不同国家的10多位外籍人士。这些天来,他协助居委会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将有关防疫政策和要求,告知外籍人士,语言相通,拉近了距离,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胡卓旻(右一)与社区外籍人士合影。

帮助外籍人士做好核酸检测登记,也是胡卓旻的工作之一。他还记得,一次做核酸检测时,美籍高级工程师Brubaker一家的核酸登记码无法生成,居委干部派胡卓旻前去协助。经过多次尝试,胡卓旻发现Brubaker一家的证件类型这一栏勾选错误,于是帮助他们改为境外护照,登记码终于生成了。Brubaker一家很开心,他和女儿多次向胡卓旻表达感谢。

胡卓旻说,自己对志愿者工作饱含着一份热爱,早在大学时期,他就是一名上海市优秀志愿者,服务过G20峰会等,“只要有机会服务大家,我一定上!”

送药女孩:跑单也是一种快乐

出生于1998年、居住在长宁区仙霞街道的女孩王嘉仪,眼见着同一居委的不同小区被封闭管理,就坐不住了。

王嘉仪(左一)帮助封闭管理小区的老年人配药。

3月14日,她报名了志愿者,承担起送药服务。她的第一单活,就是按居委会的要求,帮一位住在养老院中的老先生,去同仁医院配药。“第一天‘单子’少,半小时就完成了挂号、就诊、缴费、取药的流程。到了3月15日、16日,药物‘跑单量’开始增多,医院也出现暂停门诊的情况,社区医院的人流量也增大了,有时排队一次就要一个多小时。”

有一天,王嘉仪手上攒了3位老人的药、多张就诊卡和病历卡,她很担心搞混。轮到取药时,她眼明手快、快速核对,忙而不乱地归置清楚了三个袋子的药,安全地送到了居委手里。

随着小区的解封,王嘉仪开始转岗到核酸检测志愿者岗位,开启了自己新的工作。王嘉仪说,自己大学毕业一年了,在学校时就参加过敬老院的社团活动,看到老人很有亲切感。“仙霞街道的老龄化程度比较高,这次居委能想到安排这样一个岗位,让我帮上一点忙,我也觉得很开心。”

一群95后:组团支援社区防疫

志愿者服务,不仅仅是一个人,还有以团队形式出现的。

3月16日清晨,在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的虹桥机场新村小区,工作结束回家遭遇小区闭环管理的马佳丽,和同住在一个小区的同事们组成了一支50人左右的志愿者团队,主动向社区报名加入防疫工作,他们均为“95后”。

“我们小区有两栋职工宿舍楼,很多人是虹桥机场安检护卫保障部的员工,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彼此之间一起玩,默契十足。”马佳丽说,她本是工作岗位上的团支书,这次就和另一位团支书周海媚一起承担起社区防疫的统筹工作。

在居委会的安排下,他们分成3组,工作一天一轮——10个人为居民进行健康云登记,4个人跟随两名居委干部帮助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打印二维码,其余12人跟随社工们逐楼地通知居民下楼测核酸。

虹桥机场安检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

连日来,温暖的瞬间屡屡在身边出现。下雨天,一位阿姨看到志愿者的伞很小,便拿自己的大雨伞来交换,“不要淋到雨感冒。”还有居民搞不好健康云登记,放心地将手机交给志愿者,还站在一边帮他们打伞。

这支志愿者团队都很感恩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居委和单位对我们很关心,前几天天气太热,有冰淇淋。雨天有雨披、雨伞、鞋套。历经这次疫情,大家心的距离更近了。”团队成员们表示。

责任编辑:王维佳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丁晓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