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真正的鹦鹉螺号「新鹦鹉螺号」

时间:2022-11-27 12:17:21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真正的鹦鹉螺号「新鹦鹉螺号」,关于真正的鹦鹉螺号「新鹦鹉螺号」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过去的20世纪一共打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长达45年的冷战,海军武器在这期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所有这些变化当中,最能改变海军面貌的三项革命,是潜艇的诞生,飞机加入海上的战斗,和精确制导武器在海军的大规模普及。在1954年,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核动力军舰——鹦鹉螺号核潜艇(SSN-571)服役了,当时的美国报纸曾经惊叹核潜艇极其优异的水下机动性,并说这艘革命性的潜水艇因为可以依靠速度和三维机动能力避开当时一切反潜手段,将能以单艇挑战整个苏联海军。

说起鹦鹉螺号大家并不陌生,由于核动力装置可以在水下提供几乎无穷无尽的能源,她可以长期在水下机动并攻击任何探测到的目标,核动力装置使鹦鹉螺号完全摆脱了对海面的依赖,从这个角度来说,她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真正的水下作战舰艇。在对抗演习中,鹦鹉螺号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性能,她在水下以 24 节速度持续航行,利用一次机会就模拟攻击了参加演练的16艘水面舰;它探测到一艘正以20节速度退避的航空母舰及其护航舰,经10小时15分钟,航行219海里后她占据了一个理想的攻击阵位并模拟击沉了航空母舰; 这次攻击的16小时之后,它又机动到240海里之外的一个阵地,攻击了一艘单独的驱逐舰。 这一连串战术动作,对常规潜艇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58年,鹦鹉螺号装备了斯佩里公司专门研制的惯性导航设备之后,又进行了人类首次穿越北极点的冰下航行。她从夏威夷出发,穿越冰层和海底间距只有十多米的白令海峡,钻进北冰洋冰盖下,穿越了地理北极点之后到达终点格陵兰岛的港口,这一航行再次轰动了全世界。再加上她创造的24节的水下最高航速记录和水下连续航行记录,鹦鹉螺号确实是无愧于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那艘神奇潜艇的名字。

除去一连串辉煌耀眼的世界纪录,鹦鹉螺号凭借艇上13400马力的S2W型压水反应堆也给艇员创造了远比当时常规潜艇舒适的工作和居住条件。无限动力的潜艇依靠离心泵和空调压缩机,给艇上舱室提供了一个较为舒适的恒温环境,电力驱动的淡化机给艇员提供了足够的淡水洗澡。艇上还用余热进行烹调,对任何使用电的设施都可以不做限制,更拥有了人类第一台核电供电的自助饮料机,这更是常规潜艇望尘莫及的优势。

但是如果揭开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光辉的外表,会发现这艘核潜艇的实际作战能力并不像各种文章中颂扬的那样强悍。2004年,美国海军退役少将里德尔作为鹦鹉螺号最后一任艇长参加了一个演讲会,在会上他主动爆出了1980年退役的这艘核潜艇的种种缺憾。

首先,因为核动力装置初次在潜艇上使用,可靠性还难以验证,因此造船局给鹦鹉螺号仍然配备了小体积的柴油机和电池组以确保新艇不会意外失去动力。但是根据里德尔的回忆,他上任艇长时,艇上的轮机官很遗憾的告诉他,柴油机自服役以来从来就没能在通气管深度顺利工作过,这个问题花了20多年竟然也没能解决。所以在通气管状态就别想用柴油机了,要启动柴油机必须像德国XXI型之前的潜艇一样浮出海面才行,这恐怕只能算是1942年的技术水平。

艇上的水面搜索雷达的桅杆故障频频,在潜望镜深度使用雷达时常遇到突然抱死的尴尬情况,有一次让鹦鹉螺在回港的浓雾中完全失去了水面搜索能力,万幸没有发生撞船事故。


另外,鹦鹉螺号虽有4000吨左右的水下排水量不算太小,但艇上的大约一半空间已被压水堆、伺服系统和蒸汽轮机占据,武器和传感器装载能力很低。轮机舱体积虽然不小,但设备体积同样很夸张,轮机舱内空间狭小,滴漏的水油有时虽然用肉眼就能观察到,但由于缝隙狭小根本无法清除。艇上的发电机设计有点奇葩,有些不见要维修的话必须将其从底座上拆除才行,这让轮机兵在海上几乎丧失了修复发电机致命故障的能力。

第三,由于50年代初的反潜战术仍然以雷达探测通气管和主动声呐扫描目标为基本手段,因此对于潜艇自身噪声的控制技术才刚刚起步,鹦鹉螺号的两具五叶螺旋桨的外形与我国09-I型鱼雷攻击核潜艇的螺旋桨外形接近,空泡和涡流噪声控制水平很低。另外,出于防止偏航,提高导航精度的考虑,鹦鹉螺号的两支推进轴并不是平行的,而是尾部都向外侧撇出微小角度。这个设计也形成了一个弊端,当潜艇在狭窄水域的水面航行时,一方面速度低舵效小,另一方面依靠两具螺旋桨的差速调整航向又不精确,导致鹦鹉螺号必须有拖船的协助才能进出港口,否则就有碰撞和搁浅的危险。

由于是第一代船用反应堆,西屋公司提供的S2W型反应堆的可维护性比较差,艇员需要自制一套滑轮葫芦系统把维护人员吊放进堆内,由于维护人员必须穿着两层核防护服(现在我们知道这两层防护服也不能完全抵挡辐射伤害),因此在反应堆发生故障需要紧急维修时进堆和出堆的速度太慢了。

由于艇上的通海管道阀门设计问题,艇上的反应堆整个冷却检修过程,经常因为走到了阀门连通这一步时因为阀门卡死而被迫重来,这种工作既危险又繁琐,搞得水兵和士官们怨声载道。

鹦鹉螺号驾驶战位,声呐站就在该舱附近,里德尔在这里还提到了一个最要命的问题,那就是航速只要一超过四节声呐就将丧失探测敌方目标的能力。艇上的自噪声很大。这些噪声来自于反应堆循环泵、齿轮减速机、蒸汽轮机、螺旋桨等几十种大型旋转部件,这些部件运行时产生的纯音谱对于信号处理能力还比较低的鹦鹉螺号的声呐来说是致命的干扰,要使声呐系统能够截获有用的信号,在鹦鹉螺号上只能把航速控制在四节以下,这个速度还不如常规反潜潜艇SSK,SSK起码还可以在12节水下航速下探测敌方目标。

当然,鹦鹉螺号毕竟是人类历史第一艘真正采用核动力的潜艇,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非实际作战能力,而是如何把核动力与潜水艇结合到一起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核动力的验证上,鹦鹉螺号已经是绝对的成功,我们再要求她具备相当的作战能力就显得勉为其难了。但需要了解的就是,初期的核潜艇虽然在水下运动能力上远远超出常规潜艇,但要让核潜艇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还必须对艇上以及支持体系的各类子系统和设备进行持续的优化和革新。

全文完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