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徐东万吨冷库「万吨级冷库」

时间:2022-12-03 10:41:02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徐东万吨冷库「万吨级冷库」,关于徐东万吨冷库「万吨级冷库」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钱维云


国家为解决国内市场供应和肉食品的加工外贸出口,先后在农牧业比较发达、交通运输比较方便的地方,规划新建了一批大型商贸冷藏库,其中包括当年建设的徐州地区万吨冷库。与之同期新建的还有柳州冷库、杭州冷库等。笔者当年参与了徐州地区万吨冷库工程建设,见证了这段工程史,难以忘怀。现将这段工程史记述如下。

徐州地区万吨冷库为1973年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项目,它有大小子项67项,总建筑面积为38900多平方米,还有铁路专用线1.67公里,排污管道2.4公里,污水处理场2000平方米等,总投资为830万元,后调整为868万元。工程建设由国家商业部主管、省商业厅督建、徐州地区组织筹建。

为集中力量,加强领导,当年的徐州地区革委会组成了以汪又炎同志(原地区分管财贸副专员)为首的“徐州地区万吨冷库工程指挥部”,挂牌于徐州肉联厂。指挥部其他成员先后有吴继堂、丁超、张焕海、崔元海、蒋西盘、董洪志、军代表贺奇等同志,并从有关方面调集了一批筹建人员,他们有政工方面的袁硕、郭沛雨等,工程方面的左端美、李兴明、徐振亮、谢延福等,设备材料方面的胡兴家、张存祥等,财务方面的周宗徐、盖其亮等,还有总务方面的同志,并建立了筹建指挥部的党支部,抓紧工程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尽管当时仍在文革后期,但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以及邓小平同志的主持,全面整顿、大干快上的好形势,大大促进了万吨冷库工程的建设,工地热火朝天,挑灯夜战,工程进度屡屡刷新,受到了当年来工程现场检查工作的商业部高部长的表扬和激励。



徐州地区万吨冷库主库设计库容为1.08万吨,面积为15552平方米,地下室为高温库,地面以上1—6层为冷藏库,7层为保温层。设有沈阳产三吨电梯四台,有铁路专用线直接进场,设有火车月台一个,汽车月台两个。当年在徐州市规划处王静霞等同志的支持下,库址选在铜沛路徐州肉联厂北侧的废黄河滩面,北与空军后勤学院隔西陇海铁路相望,配套屠宰污水处理场设在马场湖。

1973年4月16日商业部根据国家计委的立项计划,下达了“徐州地区万吨冷库设计任务书”,据此,指挥部委托上海工业设计院,承担了“徐州地区万吨冷库”的工程设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委托驻徐部队某部和徐州建筑设计室共同承担,工程土建施工和工业设备安装由徐州市建工局总承包,基础桩基工程由上海基础一公司承担,铁路专用线由济南铁路局徐州分局承担,污水处理工程由铜山县建筑公司分包。

全部制冷设备由大连冷冻设备厂承制。生产准备包括岗位工培训等均由徐州肉联厂负责。1974年下半年,地委决定由万吨冷库工程指挥部主持工作的吴继堂同志担任肉联厂党政一把手,统一领导生产、基建工程。他与当年肉联厂的领导顾天兴、潘兴启等同志一起,为生产准备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后期的万吨冷库顺利投产创造了条件。

上海工业设计院按商业部下达的“徐州地区万吨冷库设计任务书”,受徐州地区万吨冷库工程指挥部的委托,于1973年5月派陈宗樑、张培杰等工程师进驻现场,做工程扩初设计,扩初设计经商业部审核批准后,于同年7月完成了万吨冷库主库的施工技术设计。



与此同时,徐州市建工局刘衍福同志率第三工程处的施工队伍进驻现场,进行现场“三通一平”,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桩,随后上海基础一公司进入现场,于1973年7月20日成功地打下了第一根钢筋混凝土桩。1973年7月30日徐州地区万吨冷库工程在现场举行开工典礼,汪又炎副专员宣布“徐州地区万吨冷库工程”正式开工。1973年10月22日上海基础一公司完成了798根钢筋混凝土桩打桩任务后撤离现场(798根钢筋混凝土桩规格为450x450x17000桩791根、450x450x19500桩7根)。徐州市建工局组织民工同时开挖土方。

同年11月4日,徐州市建工局万吨冷库桩台混凝土浇筑开始,全部54个桩台于同年11月26日浇筑完成。从1973年12月4日起,万吨冷库主体结构柱、无梁楼板混凝土浇筑正式开始,至1974年5月31日早上3时,万吨冷库主体结构:地下室、一至七层、屋面封顶全部混凝土浇筑完成,万吨冷库整个主体结构,仅用10个月时间,超越了同期其他冷库的施工进度,受到了商业部的通报表彰。


从1974年下半年开始,徐州万吨冷库工程主库进入制冷管网及设备安装、围护墙砌筑阶段,配套设施和辅助工程也陆续开工。

因万吨冷库建设需要搬迁徐州仪表二厂和驻徐某部队军械修理所,涉及到搬迁单位停产等方面的问题,工作量比较大,难度也较大。

因此,当时省有关方面曾有人提议变更方案,修改设计,避开搬迁。指挥部多次慎重研究,认为“基本建设,百年大计”,坚持按批准的设计组织实施。为此,指挥部抽调高兴德、孟新民、周健等同志,组成专门的搬迁小组,由吴继堂同志挂帅。







在市规划设计部门的支持下,在市仪表局和部队营建处的配合下,指挥部组织了地建、铜建两支施工队伍,加班加点,精心施工,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完成了搬迁单位的新址建设,并于1978年3月18日、1978年5月27日分别验收移交两搬迁单位。仪表二厂迁入了厂区宽敞的合群新址,部队军械修理所迁入了交通方便的段庄新址,同时也改善了徐州肉联厂的生产条件,军地双方满意。当年,为了万吨冷库配套工程尽快开工,两搬迁单位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他们在基本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先行腾出场地,保证了万吨冷库铁路专用线和有关车间的开工,从而确保了万吨冷库工程总进度计划的实现。上海工业设计院的现场设计人员感慨地说:“徐州人的风格真高。”

在商业部召开的柳州基建工作会议上,还专门介绍了徐州地区万吨冷库建设的经验。

整个徐州万吨冷库工程共耗用钢材2235吨,木材2370立方米,水泥8504吨,稻壳70万斤。稻壳为万吨冷库主库顶层(即七层)和墙筒体(水瓶式双层结构)的隔热保温材料,稻壳灌装期间,现场采取了严密消防保安措施,断绝火种,封闭现场,有关人员凭证通行,指挥部汪又炎副专员、公安处姚毅夫副处长亲临现场值班,消防车现场待命,连续三天二夜,顺利完成任务,为冷库降温争取了时间。冷库的保温隔热材料除稻壳外,还有软木和珍珠岩,它们分别用于楼层间的地坪和柱以及屋面。







至1976年上半年,徐州地区万吨冷库主库的土建、设备安装以及隔热保温措施已全部到位。为迎接国家验收,现场各方做了大量的后续工作,包括设备调试、管网打压查漏等。由于冷库是有特殊使用功能的商贸建筑,在工程验收的降温程序方面,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使用单位在理解上不太一致。为此,指挥部向省计委写了“关于徐州地区万吨冷库验收问题的请示报告”。

1976年10月25日省计划委员会发出徐州地区万吨冷库降温指令,徐州万吨冷库于当日下午1:30正式开始降温,至10月30日上午8:00万吨冷库库内温度:结冻间达5摄氏度,1—5层达6摄氏度,6层达10摄氏度。根据降温情况,已达到设计要求。省商业厅发出了(76)110号文件,通知1976年11月21日—24日进行徐州万吨冷库验收,地点在当年的铜山宾馆(位于徐州的西北郊徐丰公路东侧)。商业部黄工、省计委李工、省基建局沈士成同志、省商业厅郭处长等参加了验收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设计施工安装单位代表和徐州地市有关方面的同志以及徐州肉联厂的领导等。会议由省商业厅主持,徐州地区汪又炎副专员致辞,指挥部吴继堂同志作验收报告,会议分别听取了工程、财务、生产准备的汇报,查看了现场。参加验收会议的代表认为,徐州地区万吨冷库总体布局合理,设备设施配套,现场文明整洁。

1976年11月24日验收会议一致通过了验收纪要,纪要肯定该工程符合国家要求,工程管理比较好,工艺比较合理,技术比较先进,设计比较细致,工程质量是好的,工程进度是快的,工程投资是省的。验收会议后,徐州万吨冷库正式移交徐州肉联厂投产使用。





在万吨冷库验收会议结束时,与会的国家商业部领导对徐州地区万吨冷库工程指挥部的工作提出了表扬,他们认为,徐州地区万吨冷库工程指挥部是一个能打硬仗的指挥部,为徐州地区万吨冷库建设作了很大贡献。指挥部汪又炎副专员表示,还要善始善终抓好搬迁、配套及辅助工程等扫尾工作。后来,汪副专员透露,徐州地区要建一个大型焦化厂,领导意见拟由冷库工程指挥部去组织筹建。后由于焦化厂工程移至沛县而作罢。1978年下半年国家重点工程淮海水泥厂上马。后来万吨冷库指挥部的相当一批人员奉命调入“淮海水泥厂工程建设指挥部”,其中原徐州地区万吨冷库工程指挥部的指挥张焕海同志,被任命为淮海水泥厂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他们为国家重点工程淮海水泥厂建设又作了贡献。

在徐州地区万吨冷库投产考核三年后,《徐州日报》、《新华日报》分别于1980年7月8日、1980年7月15日发布了“徐州万吨冷库”的新闻照片。《新华日报》的题照说明:省食品公司徐州肉联厂万吨冷库建成投产三年多,总吞吐量为12万吨,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规定的八项指标。《徐州日报》(当时还是徐州报)的题照说明:徐州万吨冷库建成三年多来,总吞吐量为12万多吨,对支持养猪事业的发展,完成肉食品加工出口任务,保障我市市场肉、鲜蛋和水果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徐州地区万吨冷库投产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受到了国家商业部的关注。因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地市合并后,国家商业部曾动议在徐州建设第二个万吨冷库。市政府很重视,组织人员编制方案。但随着改革的深化,从宏观上看,过去那种肉食品集中管理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开放的市场了。因此这一动议后来没有得以实施。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