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关于三线建设「建设三线」

时间:2022-12-10 18:35:23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关于三线建设「建设三线」,关于关于三线建设「建设三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导语:本文介绍三线建设的历史影响。

1.三线建设的重要作用

三线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具有深远战略眼光和深谋远虑的工程。首先是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战略后方基地。三线地区位于中国的腹地,是战略纵深地区。距离沿海和边疆地区都较为遥远,受到敌人的海上、陆地和空中威胁较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国家持续不断的投资建设,累计投资达到2000亿元,建设了30多个工业基地,在三线地区形成了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以铁路交通、煤炭、电力、石油、钢铁、有色金属、原材料作为基础,有机械电子、化学工业相配套,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建立了核武器、潜艇动力装置、战略导弹、战术导弹、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常规兵器、通信导航设备、电子元器件、舰船柴油机和卫星发射中心等重大军品科研和生产试验基地,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建立起来,提高了中国的战略支援能力,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成昆铁路


其次是实现了中国工业布局的纵深化,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分布的极不平衡的分布格局。中国在长期以来,大部分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区,内陆特别是三线地区的工业基本上一片空白,经过数十年的三线建设,内陆西南和西北各省区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布局,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建设了一大批发电厂、军工企业、金属冶炼厂等企业,部署了一种类似“小中国”的全套互相协调、互相支持、门类齐全、实用实战的基础工业、交通能源及国防工业体系,反复强调综合平衡,确保国家关键项目,采用了集中力量,完成一批,投产一批,再上另一批的方针。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全国和三线地区极不平衡的工业布局,有利于经济建设的重点逐步向内地实行战略转移,实现了工业布局的纵深化,改变了工业基地布局过浅的格局,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积累了后劲,充分发挥了中国幅员辽阔、有广大回旋余地的地缘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有效地保存国家的战争潜力和战争实力、使国家有坚持长期战争的能力的备战目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第三是改善了中国西部的交通条件。三线建设在铁路交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三线建设期间,总共建成了贵昆线、湘黔线、成昆线等七条主要铁路干线,通车里程达到6104公里。当然在公路交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在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中,成昆铁路最具有代表性。成昆铁路的修建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加强了四川和云南之间的经济联系。由于成昆铁路沿线的地质条件复杂,所以成昆铁路堪称为世界铁路史上最艰巨、最险恶的工程之一。成昆铁路全长1100公里,沿线桥梁共991座,隧道和明洞437个,桥梁占全长的40.1%,长度达6379米的沙木拉达隧道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隧道。成昆线每公里的造价达到352.7万元,总投资为36亿元。沿线地区丰富的煤炭、有色金属资源得到开发,促进了沿线经济的发展。其他如湘黔线、贵昆线的开通使中国西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大程度上便利了西南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和人文交流。


东风汽车公司


最后则是增强了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1965年到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亿元,这些投资在中西部地区发挥了重大的经济效益。攀枝花钢铁厂、成昆铁路、贵州六盘水煤矿工业区建设、云南西部地区开发等一大批项目,影响并辐射了当地2000万人的命运,有社会学家评论说,三线建设使中国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五十年。三线建设也使中国西部地区兴起了一座座新兴城市,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如因钢铁厂而兴的攀枝花、因煤矿建设而兴的六盘水,因航空航天基地而兴的酒泉、西昌等城市。

2. 三线建设的反思

三线建设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建设规模太大,战线太长。三线建设的投资规模超出预算,仅在头五年的建设中,三线地区的投资建设总额就占全国投资总额的51.6%,而当时国家经济状况比较困难,违背了“量力而行”的原则。

其次是工业布局过于分散,部分企业进山太深。在三线建设中,过于强调国防属性,导致很多企业在布局时非常分散,而且处在深山老林中,没有很好地执行国防原则和经济原则相结合的正确方针,这一方面不利于工业企业进行集约化、高效率的生产,另一方面又给企业职工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加剧了产品的生产、运输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原来布局于深山、县城和小城市的大型企业纷纷搬到大城市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最后则是三线建设中投资效益较差,建设不配套。三线建设忽视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相互协调问题,对农牧、文教、卫生、福利事业的关注不够,重工业部门的投资比重过高,能源原材料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这就带来了企业生产任务完不成和产品积压问题,同时企业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职工子女的教育和就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给企业职工带来了后顾之忧。

3.蓑翁说

三线建设奠定了我国中西部工业发展的基础,在当时有效的缩小了中西部与东部沿海的差距,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差距又进一步拉大。在当今,能够有效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措施恐怕是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以及中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文完)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 任健、陈谟:《三线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2. 胡小平:《共和国的“三线建设”》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欢迎关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网易号/百家号:江南蓑翁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