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病例”杨瑞馥:加强病原溯源技术 保障食品安全

时间:2022-08-24 19:33:24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今天,聚焦化工小新为大家分享来自中国化工仪器网的《杨瑞馥:加强病原溯源技术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问题。近年来,随着食品溯源技术的不断普及,食品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2018年6月6号,在第七届中国食品和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论坛上,来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研究院杨瑞馥做了题为《食品安全相关病原的溯源》的报告,着重介绍了我国在食品领域进行的相关病原溯源技术上的新进展。

研究院杨瑞馥

杨瑞馥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病例监测系统、事件监测系统和分子溯源系统。其中,病例监测系统主要针对的是个案病例,已经基本实现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全覆盖。病例监测系统主要通过采集病例信息和实验室监测结构进行识别聚焦,现新增了自动关联分析功能;事件监测系统面向的是已经暴发的事件。系统通过采集暴发信息,从而识别系统性风险,并增加了自动统计分析功能;分子溯源系统则是一种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子分型,目前已经覆盖了省级和部分地级市的CDC。分子溯源系统一般采用聚类分析来进行溯源调查,且新增了耐药插件和全基因序列分析功能。

在谈及跨省追踪溯源时,杨瑞馥以北京发生的第87例病例——肠炎沙门为例,向与会听众做了详细说明。在这类肠炎沙门感染案例中,研究人员通过溯源技术调查发现,这种病菌其实是来源于一种骨肉相连面包。面包出自邵东县的某面包店内,且这家面包店同时拥有8家分店。面包原料之一的骨肉相连是来自长沙某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相关病原的溯源技术,检测人员终找到了病菌的源头,从根本上遏制了有害病菌的蔓延。

杨瑞馥介绍到,目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FDA)已经在测序过去20年收集的所有菌株,并且将近年来的所有分离株进行测序,上传至GenomeTrakr数据库。这一举措将有效促进食品安全和微生物学的发展。

除了要认识到溯源库的价值外,杨瑞还馥表示,基于基因组多态性溯源数据库同样面临着三大挑战:细菌基因组多态性、数据标准与分析方法以及其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以副溶血弧菌为例,地域隔离造成了副溶血弧菌产生了种群分化,在亚洲海域和墨西哥湾形成了两个主要海洋基因库。在数据标准和分析方法上,不同实验室的分析方法又各有差异……这些因素都将阻碍数据库的进一步完善。

在报告的后,杨瑞馥指出,如今,研究人员已经学会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资源和研究成果的共享。杨瑞馥及其研发队伍选用了一种新型的“白+黑”模式,即研发人员利用地域不同形成的时间差,实现不间断研究,并及时上传网络,实现双方的成果实时共享。

食品溯源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涉及到食品原料、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因此需要来自政府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支持。有效的食品溯源技术能从源头上减少产品中有害病菌的传播,更能帮助企业建立一整套的产品生产和管理机制,从而减少消费者的采购疑虑,真正做到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好了,关于“病例”杨瑞馥:加强病原溯源技术保障食品安全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