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为什么会出现缺氧的情况「感觉自己缺氧」

时间:2023-04-28 13:01:04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为什么会出现缺氧的情况「感觉自己缺氧」,关于为什么会出现缺氧的情况「感觉自己缺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真的有氧气不足之虞而需要补氧吗?」

在先前一篇「小心,空气吸太多会让你氧化过快」的文章里,我讨论到氧气具有毒性,过量呼吸会使我们身体摄入过多氧气。一但体内氧气过溢,细胞、组织、器官等就会遭受氧化损伤,而造成发炎、病变、老化等各种症状。

有鉴于全身上下各种疾病,不管是因为先天遗传或后天失调,都与氧自由基产生的氧化伤害有关,因此我倡议用减量呼吸的方式,降低体内氧自由基的最大来源:「呼吸所摄入的氧气」,来抗氧化以治疗和保健身体。

这种降低摄氧量的「低氧」观念和措施,与蔚为风潮的各种「补氧」养身法,两者是南辕北辙。「补氧」观念有多深植人心?光看各种琳琅满目的补氧商品、书籍与课程,就可知道大家都认为自己有氧气不足之虞,需要像补充维生素等营养品一般,多摄取氧气来保健。因此,每当一听到我这种「低氧」的论调,大多数的人若不是认为我危言耸听,要不就是在炒作噱头。

因此,在这篇文章里,我希望透过一些科学实证研究,让大家一同来思考,我们到底是「氧过多」还是「缺氧」?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将让你采取完全不同的方式对待身体,也会对身体造成完全不同的结果。简言之,探讨这个问题绝对不是言论之争,而是意识到它深刻地影响到你我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块组织与每一处身体机能。是病或愈,在于你对氧气的判断与选择。

氧气需多少:3之于40的思量

对生物来说,氧气的存在是种吊诡:它既是细胞产生能量不可或缺的分子,却也是使细胞遍体鳞伤的毒气。氧气若不足,我们体内细胞就无充分燃料顺利发电;氧气若太多,它又很容易转变成高活性且不稳定的自由基,到处攻击细胞内外的任何结构。在过与不及之间,一个攸关存亡的问题因此浮上台面:人体究竟需要多少氧才算够?多少就有超标危险?

我们侦测氧气量的方式,主要是依据压力来计算。以细胞所需的氧分压来说,一般细胞进行正常代谢作用时,只需要3mmHg的氧分压即足够。

若再内探到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粒线体(细胞的发电厂)来看,要让粒线体呼吸作用正常运作,氧分压只需介于0.15~0.4 mm Hg。

有研究甚至检测出,我们运动时细胞的耗氧量,也不过比正常代谢时再多一些些,介于3~4mmHg。3如果我们体内细胞的需氧量如此微量,我们体内会有供氧不足的问题吗?

根据呼吸生理学,我们从吸入空气到肺部的氧分压,大约有150mmHg。当氧气透过血液输送到末端的微血管网络时,氧分压会逐渐降到40mmHg左右。由于微血管网络周边就是细胞,这代表细胞周围的氧分压约莫有40mmHg。在这种大于10几倍的氧分压环境下,氧气可说是可说是一股高度气压,可轻易扩散进入细胞与其内部粒线体。对细胞与粒线体来说,他们面临的危险不是氧气不够,而是氧气过多伴随而来的「氧化压力」(Oxidative stress)。

体内氧分压分布:我们体内的氧分压成瀑布式递减分布,氧分压传输到动脉末端时约95mmHg,往下流再到微血管时则降到40mmHg。此时血管内的氧气会透过扩散方式接近并进入细胞,让细胞可进行有氧呼吸作用。

你可能会怀疑,我们全身上下细胞共五、六十兆个,就算单个细胞所需的氧分压非常微量,但整体加起来耗氧量应该会很大,所以可能还是有摄氧不足的问题。然而,根据呼吸生理,我们吸入到肺部的氧分压一般有150mmHg,呼出的氧分压大约有100mmHg。这现象显示,我们吸入的氧分压,只用掉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都是没用完直接再呼出体外。换句话说,我们体内需要的氧气,也不过就是那50mmHg。如果你知道身体只需要三分之一口的氧气量,而其他三分之二口只会增加体内的氧化压力,我想没有人会再觉得自己有缺氧的疑虑,而是担忧该如何防备细胞与粒线体不遭受氧自由基的攻击。

因此,从最基础的呼吸生理数据来看,我们每个人体内的氧分压,其实都有超标的危险。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都还被告知有「缺氧」的情况?

「缺氧」的误解:低氧不等于缺氧

缺氧一词,是从Hypoxia翻译过来的。但其实Hypoxia里Hypo-,Hyp-的意思,原意是氧气「低」、「少于」常态,状况包括:

氧气输送低于体内组织或细胞所需

氧气比例少于大气常氧(Normoxic)21%。我们目前所说的缺氧,指的是第一种状况,但第二种状况「低氧」,却都未被理解。

以第一种状况来说,要发生氧气输送不够体内所需,主要是因为肺部机能出现问题,无法行正常气体交换作用,或是贫血血红素过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排除这些病理因素,一般人在常氧环境下,要发生吸入氧气不够身体所用的情况,正如同上述体内细胞需氧量的讨论,可能性可说是微乎其微。

其实,细胞周边组织的氧分压要低于多少算缺氧,至今不管是学界或临床都没有一个共识与明确标准。

这是因为,我们体内组织的氧分压太多变了,每一个器官组织的氧分压都不同,就算是同一器官,表里不同部位与不同结构的氧分压也有差异。就算每个人的动脉血氧量都一样,体内氧分压的分布却不一定相同,这就是为什么光测血氧饱和度无法了解体内组织是否缺氧,因为体内氧气的扩散没有一个定向与定量。

尽管体内氧分压分布变化难测,但一个可掌握的确认事实是:在正常的呼吸生理状态下,我们末端微血管所提供的氧分压,其下限都大于细胞所需的氧分压。认清这一点,氧气供需之间的问题就一目了然。

至于第二种状况「低氧」,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的现象。所有的生物,不管是海生或陆生,体内氧气的比例,都远远低于21%。这是因为,生物细胞比我们更清楚氧气的危害,因此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发展出一套「抗氧化」的机制:一方面透过血管分布的密度、血红素的调控等,来扣住氧气不让它过度扩散到细胞周边之外,另方面则透过体内不同酵素,将过溢的氧自由基消除掉。生物学家们认为,这种将体内氧气比例大幅压低的生物机能,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护机制,避免细胞因为遭受过度氧化伤害而失能、变异或凋亡。

问题是,不只是一般大众将这种普遍「低氧」常态错认为「缺氧」,就连专事细胞实验的科学家,多半也忽略细胞存活在「低氧」的活体事实。

研究干细胞特性与移植的学者Alexey Bersenev就质疑:「我们体内没有一个细胞曾见识过21%的氧气环境,那为什么我们仍然在常氧环境下培植与操控观察细胞?」Alexey Bersenev指出,我们体内细胞生存的氧压环境,不过介于2%~5%,但许多体外实验(in vitro)不管是在条件设定或操作程序上,会让细胞接触到21%的常氧,这相当不合乎生物体内(in vivo)的生理条件。Alexey Bersenev说他向许多科学家问过这个氧环境设定的问题,其中不少专家也都认同细胞实验应该在低氧环境下进行,然而多数人实际操作时却还是没考虑这点。这让Alexey Bersenev感到相当诧异!

一位细胞学专家Mary Kay Bates则在《美国实验室》期刊中发表一文「在低氧环境下培育细胞,以利取得合乎生理学上的结果」,她指出许多细胞实验室在操控氧分压时,都忽略要将氧分压控制在合乎生理条件的「低氧」状态,以致细胞培育或观察的结果,完全不切合生物体的实际情况。

另一位细胞学专家Zoran Ivanovic则在《细胞生理学》期刊发表一文「低氧或常氧:以干细胞为示例」,他指出我们体内的氧气浓度都很低,如在大脑组织介于0.5%~7%,眼睛组织介于1~5%,骨髓则介于0~4%。此外,由于干细胞对氧气相当敏感,因此培育干细胞的环境,氧分压最好限定在1%以下。然而不少实验却经常在20~21%的常氧环境下进行干细胞的实验,此对干细胞来说,已是超标的「高氧」环境。

因此Zoran Ivanovic疾呼进行细胞实验者应该要用「细胞生物学」的眼光,将细胞生存的低氧条件列为前提,如此才能得出有意义的实验结果。

研究细胞呼吸生理的专家Erich Gnaiger更曾发表多篇文章指出,许多研究细胞与粒线体需氧量的研究,其得出数据前后范围相差200多倍。产生这么离谱的差距,是因为许多实验根本没将细胞放在一个符合低氧环境的「封闭」系统内,而是放在一个有着充裕氧气流通的「开放」系统内操作,所以得出一堆粒线体需氧量高的「伪假象」数据。

上述这些专家对「常氧」实验的反思,显示多数实验者其实都不清楚生物体内的低氧环境,也未意识到氧气对细胞的杀伤力。

这些实验结果对我们产生最严重的认知影响,就是让我们以为细胞会出问题,是「低氧」造成的。举个最明确的例子:在这些实验中,只要低于21%的氧气环境,都会被称为「低氧」,不管是15%、10%还是5%。以干细胞需氧量低于1%的情况来说,就算放在5%的氧环境下,干细胞还是会因为氧过多被损伤而凋亡。由于实验者认为5%远远低于常氧,加上干细胞凋亡的结果,因此实验结论便告诉我们:「低氧」使得干细胞凋亡。结果,我们就认为低氧是氧气不足,因此又努力补氧,最终造成一种雪上加霜的谬误悲剧,使干细胞承受更大的氧化伤害。

总括上述,我认为我们应该重新检视「缺氧」的定义,别再把病理特殊性「缺氧」与生理常态性「低氧」混为一谈。对体内细胞来说,低氧才是最适合他们存活的环境。

低氧,让细胞更有活性、修复力强

在实验各种细胞生长活性的研究里,我对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简称MSCs)的研究最感兴趣,因为干细胞能具备再生与修复能力,不仅能分化为脂肪、肌肉、软硬骨、骨髓、神经、皮肤、器官等各种细胞,也能迁移至创伤部位进行修补。由于干细胞的活力代表一种身体自愈指标,若能了解干细胞在什么样的氧分压环境生长最合适,或许就能判断我们体内氧分压究竟要维持多少最利启动细胞自愈力。

幸运的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丰富,提供了许多相当具体的研究数据。2013年《细胞生物》期刊刊登了一篇综述「低氧环境下干细胞的特征」,文章回顾了以往研究氧气浓度如何影响干细胞生长的七十几篇论文。该论文整理出几点分析:

1.在活体骨髓部位,氧分压的浓度会低到1%~2%,因此干细胞与所有的基质细胞(stroma cells)都有能耐生存于如此低氧的微生物环境。实验显示,干细胞能承受氧气浓度小于1%的低氧环境至少48小时。

2.就干细胞繁殖与细胞生长周期来说,干细胞在低氧环境的表现都比常氧环境来得更好,具体实验包括:

在氧气浓度5%的环境下培养干细胞,细胞数目会比在氧气浓度21%的环境多40%

氧气浓度2%的干细胞细胞繁殖率,比氧气浓度21%高30倍。若在氧气浓度1%下培育,其繁殖能力更佳。

低氧环境可增进干细胞的迁移能力(migration capcity),并提升免疫调控表现(immune regulatory performance)

根据这些实验结果,该论文结论低氧环境能增强干细胞修复受损组织的能力,表现良好的细胞自愈力。

另外,近两年这方面也有研究发表。一个低氧环境如何影响干细胞繁殖能里的实验。结果显示,干细胞在氧气浓度1%的繁殖与迁移能力,比在常氧环境高。

实验图标:干细胞分别培养在低氧(1%)与常氧(21%)的环境,培养七天后,低氧组的干细胞繁殖密度明显高于常氧组。

实验图标:实验设计将培养皿中间清空,经过36小时的观察后,低氧组在清空区域的覆盖率高于常氧控制组,显示干细胞在低氧环境的迁移能力高过常氧环境。

另外,2013年也进行一项干细胞修复能力的研究。

这项研究以老鼠为实验对象,实验者将老鼠的阿基里斯腱割裂,然后观察老鼠干细胞在常氧环境与低氧环境(1%)下阿基里斯腱修复状况的差异。结果显示,干细胞在低氧环境下的修复能力较常氧环境好,而且时间越长,修复表现的差异更大。

实验图标:实验分成未治疗组、常氧组(白条)、低氧组(黑条)与阿基里斯腱未割裂组。在测试最大损伤负载的表现上,两周后,低氧组表现得比常氧组好。四周后,低氧组的表现大幅优于常氧组。

根据上述多篇氧气浓度如何影响干细胞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干细胞在低氧环境下表现最好,其氧气浓度多半为1%(氧分压约7.5 mmHg)。

如果将前述体内组织末端微血管40mmHg的水准拿来评价,干细胞在此氧压环境下不用怕缺氧,甚至可能还要防备氧过溢的氧化伤害。

如果不看具体氧压数据,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假如我们要启动体内细胞的修复能力,让组织、器官乃至系统方面的损伤自体痊愈,摄氧来增加体内氧分压的作法不会是明智之举。

我们该做的,就是顺应体内本该如此的低氧状态,避免过量呼吸增加体内的含氧量,甚至透过减量呼吸来降低体内的氧化压力,如此细胞就能在安全的低氧范围内,自行发挥它再生与修复的本能。

低氧,降低你体内的氧化损伤

关于低氧有利生理组织的事实,还有一种「低氧预处理」(Hypoxic-preconditioning)的临床处理方式,可让我们了解到问题到底是出在氧气过低还是不足。

在进行器官移植、外科创伤手术、烧烫冻伤治疗时,患者几乎都会遭受「缺血再灌流」(Ischemai reperfusion)的损伤。造成这种损伤的主因,并非缺血或缺氧的问题,而是缺血后再度输血时,氧气灌流产生自由基伤害,导致患部组织发炎坏死。

换句话说,「缺血再灌流」其实就是氧过溢产生的氧化伤害。为了降低「缺血再灌流」的伤害,许多手术都会采取「低氧预处理」的方式,也就是让患者先在低氧的环境(设定大气压力一半的环境,或是在空气中增加氮气使氧气浓度低于21%)调节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手术。

关于「低氧预处理」是否降低「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研究,目前已有多篇研究证实具有成效。这些研究以老鼠、小猪为实验对象,实验者将动物分为两组,一组饲养在常氧环境(大气压力760mmHg)中,另一组则饲养在低压低氧舱(大气压力380mmHg),饲养时间长达三至四周,之后进行手术处理,并观察两组缺血再灌流的反应。尽管研究进行手术的部位不同,有的是肠道,有的是大脑,但结果都显示,饲养在低压低氧舱的动物,术后组织受损的情况都减缓许多,显示「低氧预处理」确实对患部起到保护作用。

另外也有研究指出,「低氧预处理」甚至能够保护中枢神经系统,降低大脑癫痫导致的神经氧化性损伤。

这种「低氧预处理」的成效显示,让体内维持在低氧状态,能减缓身体因过多氧自由基而造成的氧化损伤。相较于术后短暂的氧灌流就造成严重的发炎或坏死,低氧反而是较安全无虞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就算长期处在大气压力一半的环境下,生理也能正常运作。若是如此,那我们身处在一般大气压力的摄氧量,其实绰绰有余,甚至有氧气过剩的问题。

上述从细胞生理需氧量、干细胞再生与修复能力,到低氧与氧灌流的讨论,研究都具体显示,我们体内其实不缺氧,而且氧气过多残余在体内,只会让粒线体、细胞与干细胞受损连连,使身体遭受氧化伤害。

低氧,才是最符合生物演化运作的自然状态。认清「缺氧」的谬误,别再以为氧气不够用。我们周遭空气所含的氧气已经很充裕了,如果你不想让自己氧化过快,就请谨慎地少吸一点空气。

好了,本文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阅读!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