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碳中和背后的商机「碳中和可以做什么生意」

时间:2022-11-27 12:41:27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碳中和背后的商机「碳中和可以做什么生意」,关于碳中和背后的商机「碳中和可以做什么生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哪些商机暗藏风险,哪些又富有价值?

撰文/ 邹 珊

编辑/ 炫 岐


又是一年植树节,但人们或许从未像近两年这般关注环保、碳排放等热词,甚至已经不太需要节日来提醒。


自2021年起,无论是从各政府部门的文件、各大企业的发展方向,还是媒体的报道中,“碳中和”成为了一大热词。


在被称为“碳中和元年”的2021年,人们对此充满了好奇与疑问。而对于企业甚至行业而言,这是一场暗藏机遇与挑战的浪潮,或许还来不及反应,就得往潮水的方向靠近。


一些被看中的新商机已经涌现,从碳资产管理到碳交易,新概念催生的新行业和新企业开始冒头。对于总是“跑”在前面的互联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竞赛,巨头纷纷排队加入“双碳”行列。而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之一传统工业,则将面对节能减排的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在这一环,一些曾被忽视的商机也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在时代的窗口期,哪些商机暗藏风险,哪些又富有价值?对于这几大重要行业和企业而言,“碳中和”究竟会带来什么影响,又将如何倒逼或助推行业成长?


被盯上的碳资产管理和碳交易,掘金者涌入


2021年末,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碳中和”)发布公告,称与中国中化全资子公司中化环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碳减排方面合作,并共同开发国内及国际碳信用资产。


这家原名为“比速科技”的港股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频频于“碳中和”概念上布局,并在2021年3月为此改了名字。


据公司官网,中国碳中和主要从事碳中和业务,着眼于绿色产业投资机会,包括全球包括全球林权以及相关碳权的收购,清洁能源的投资(包括太阳能、风能、储能和碳捕集)与碳信用资产开发、投资与经营管理,同时广泛开展碳咨询与碳中和规划业务,并围绕所得的碳资产开展管理与金融业务,包括碳交易、碳期权期货、碳指数、碳质押回购、碳托管等。


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据界面新闻报道,更名后该公司相继获得总计近4亿港元的两笔融资。而更名前的两个月内,其股价曾因汽车发动机业务的影响,从2016年峰值期的9港元,跌到2港元左右。


此外,2021年6月,华电集团也宣布正在注册成立碳资产运营公司,负责协助开展基层控排企业碳资产的集约化管理、运营、交易及相关咨询等工作。2021年10月,另一电力巨头国家电投也宣布成立了碳资产管理公司。


不难看出,碳资产管理以及碳交易,正成为“碳中和元年”的一个重要商机。


锌刻度搜索爱企查发现,目前国内已有近2000家与“碳资产”相关的公司,其中一年内新注册的公司占比近三分之一。


图片来源:爱企查


事实上,碳交易这个概念并非空穴来风。早在1997年,世界各国就曾在《京都议定书》中达成的一项机制即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清洁发展机制),要求发达国家率先承担碳减排义务,以购买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量来抵扣。对发达国家来说,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减排量比在国内实现减排性价比更高。比如,在欧洲减排一吨碳需花费20欧元,而向中国购买仅需8欧元。


这便是碳交易市场的雏形。


而中国也有相关的信用机制,如国内的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CCER)和自愿碳标准。而碳交易显然在眼下的时代窗口迎来了新的商机,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以下简称“四川环交所”)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相比欧洲碳市场80欧/吨的价格,我国不论是配额还是CCER价格都偏低,未来存在较大升值空间。


而华西证券发布的一份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发电企业以及未来八大行业被纳入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短期之内CCER价格有望进入上行通道。


但机遇的另一面则是风险,在碳中和概念大热的窗口期,一方面,不少碳资产和碳交易公司自身的发展方向不够明晰,团队的组建也并不够完善和专业;另一方面,这些碳交易和碳资产服务公司大多面向企业,但企业的态度还是比较审慎的,目前更多在观望;此外,整个碳交易市场还未成熟,也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正如界面新闻报道中曾指出,同为碳资产管理商,华商低碳较早开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碳资产管理服务,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当前CCER项目的开发政策不够清晰,最终核证备案的减排量可能跟最初设计的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CCER项目的相关收益。



传统行业迎来挑战,数字化服务重要性凸显

相较于追赶风口和浪潮的新赛道,传统行业在“双碳”计划下面临的挑战似乎更为切实,也更为紧迫。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而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建材、金属有色等行业是当前碳排放量的大户,在国家“碳中和 碳达峰”的要求下,势必会对这些高能耗产业在总量供给、能源结构方面带来新的挑战。


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和中国节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在《新经济导刊》中写到,碳达峰、碳中和,对重点行业领域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成为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钢铁、水泥、石化、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空间将受到制约,必须由规模化粗放型发展快速转向精细化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价值链必将全面升级。


在这一过程中,绿色工业互联网成为了一个关键,而要构建这样的绿色工业互联网,绿色物流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2019年3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24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中,第十四条明确提出“加快绿色物流发展”,以绿色物流为突破口,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


但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这并非一件可以一步到位的事。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想实现生产环节和仓储物流环节的数字化并不容易,而这便为深耕To B业务的企业提供了赋能机会。


以提供专业托盘循环共享服务,创建了中国首个托盘智能共享循环模式的小蚁托盘为例,早从2018年开始,小蚁托盘便注意到了“托盘”这一在各大工业企业中用处最广的物流单元暗藏的低碳商机——有调查显示,美国80%的商品贸易由托盘运载,欧盟商品贸易由托盘运载的比例则超过80%,日本已达到77%。而目前,我国标准化托盘的市场占有率仅23%,标准化托盘的循环共用只有2%。


我国传统企业使用的托盘仍以木托盘为主,但小蚁托盘负责人侯凯表示,“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在中国的落地,以后木材用于低端制造业将会越来越少,所以可持续的新材料才将是趋势。”


而小蚁托盘采用的托盘生产原料为新型复合材料,材料本身的强度是普通PP/PE塑料的4-5倍,基于材料本身特性,在相同承载下,小蚁托盘的面板厚度比普通PP/PE托盘薄36.4%,所耗用的原料和燃料更少,从碳足迹的计算方式来看,更为有利。另一方面,从生命周期来看,复合材料托盘的使用寿命远远大于一次性木托盘和塑料托盘,保守使用60次以上,并且维修简单能快速焕发二次生命力。


小蚁托盘布局全国自助服务站点


而“小蚁托盘”团队自主研发托盘智能芯片,是目前行业内唯一具有通信功能的托盘芯片,将托盘植入芯片,可以使每个托盘都拥有唯一身份,从而便于精准管理和定位追踪。


目前,市场上的共享托盘租金计费方式往往以托盘配送到用户指定地点的日期开始计费,到回收方上门回收或者用户退还到指定地点结束计费。在这期间会产生一段空档期,即用户使用完成到实际归还这段时间。如果用户在空档期未及时通知回收方回收,或者回收方迟迟未上门回收,空档期内的这部分租金实际加重了用户的托盘使用成本。


小蚁托盘搭载的托盘芯片,能够自动识别用户账户中的托盘状态是闲置(空)还是承重(重)状态,闲置状态时租金自动停止计费,实际就不存在空档期,这就大大降低用户托盘使用成本。在空托状态下,小蚁回收团队也可尽快上门回收托盘,最大限度的提高托盘的循环使用次数,进而提高托盘周转效率。



此外,小蚁托盘还基于工业企业的使用需求,通过搭建了数字化共享平台,以类似于“共享单车”的服务方式,搭建共享模式下的托盘循环共用体系,使得工业企业能够便利且低成本的获取共享托盘的使用。将标准化托盘与货物一同在供应链中流动,不同企业间无需重复装卸,打造高效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这也正是绿色工业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方向。


小蚁托盘这种物流包装器具的循环共用,是通过运营模式或商业模式的优化来实现绿色物流。对使用企业而言,这种绿色运营模式并不涉及到额外投资,甚至还有可能会带来经济上与资金上的节约,物流包装器具的循环共用充分体现了共享经济节约资源、提高产品社会利用率的本质,真正实现绿色环保的托盘产业闭环。


互联网巨头跑步入场,又能给出什么启发?


不过,谈及绿色工业互联网,不得不谈的是正在跑步入场的互联网巨头。


或许令人难以想象,人们印象中高大上的科技企业,也正变成耗能大户。数据显示,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将从2007年的1%-1.6%增长到2040年的超过14%。这个比例接近目前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用能排放占比。


海外市场,互联网企业加入碳中和承诺已成普遍趋势。其中,对于云服务企业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微软已于2014年实现,谷歌于2017年实现,苹果于2018年实现,脸书于2020年实现。


当“双碳”成为日益紧迫的命题,我国的互联网巨头们也开始跑步入场。


日前,百度联合IDC推出国内首份聚焦AI助力“双碳”目标达成的白皮书,将AI行业助力环保减排的计划列入日程,更早些时候,百度还公布了在2030年实现集团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目标;全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后,腾讯等多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参与交易……


从互联网巨头们节能减排的动作中,可以看出,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够让节能减排更高效。正如上述白皮书指出,信息通信技术尤其是AI技术对行业的渗透服务程度越高,碳减排效果就越理想。


而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们如此急迫地优化算法,助力“双碳”?除了先天优势和社会价值,或许还因为这些巨头们看见了碳中和更大的商业价值。


正如上文中曾提到的碳交易市场迎来新的商机,据“于见专栏”,过量碳排放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由此带来的经济价值与商业价值也不容忽视。例如,特斯拉在去年通过出售碳排放积分就实现了15.8亿美元的营收。外媒还曾报道称,比尔盖茨每年要直接花费700万美元来抵消他个人的碳足迹。


2019年不同项目的自愿碳抵消交易量和平均价格


图片来源:普华永道


所以,尽管从短期来看,不少行业向信息化、智慧化、互动化方向转变需要投入更多成本,但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一旦碳交易市场日渐成熟,传统的企业模式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也正因此,各行各业开始寻求互联网企业赋能。


比如,百度通过为美欣达提供有关智能制造的定制化、个性化解决方案,从设备层、资源层、平台层,到应用层,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物联网化、可视化等,指导和管理整个生产,让其实现了实现了能源管控的数字化,扭转了发展瓶颈期的局面。


上文提及的小蚁托盘也感受到这一变化趋势,“目前,小蚁托盘运营网络已覆盖西南、华东和华南大部分地区,为光伏、化工、建材、医药及食品行业提供了线上租赁、异地还取的托盘循环共享服务。”小蚁托盘负责人侯凯表示。


不难想象,从传统工业到互联网行业,“双碳”计划将在2022年影响到更多行业的发展,时代的浪潮下,新的商机与风险也将更积极地涌现。在诸多未知面前,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成为更多企业改变的第一步。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