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中国第一代动车组「中国第一辆动车」

时间:2022-12-28 16:23:26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中国第一代动车组「中国第一辆动车」,关于中国第一代动车组「中国第一辆动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引进国外高铁技术之前,国内铁路领域有两个派别,一派是主张修建磁浮高铁,实现弯道超车;一派主张研究轮轨高速列车,打造自己的高铁。铁道部组织各主机厂和高校研发了多种轮轨动车组,其中“中华之星”就是轮轨派研究成果,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个车型。

中华之星


基本情况

“中华之星”动车组编号为CJJ2,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动车组, 集中动力型动车组,为2动9拖编组形式。该车型是在CJJ1(蓝箭号动车组)的基础上设计而来,设计时速达到了270km/h,在2003年11月27日创造了321.5km/h的中国铁路第一速的记录,知道2008年该记录才被CRH2C打破。

中华之星

该车由株洲机车、大同机车、长客和四方共同生产,其中株洲机车负责DJJ2-0001A动车生产、大同机车负责DJJ2-0001B动车生产,拖车由长客和四方生产。车体外部涂装白蓝主色调。

中华之星

车辆于2003年开始试验运行,2005年投入正式运营,配属沈阳局,主要担当辽宁沈阳至河北山海关的临时高速车次L517/8,2006年8月停止运营,存放在沈阳车辆段,后续部分车厢列于中国铁道博物馆。


技术特点

动力车采用交-直-交电力牵引方式。网络系统采用以符合列车通信网络TCN标准的TEC01型微机控制与网络系统平台为基础,实现机车的通信、控制、诊断、保护和信息监视等主要功能,在当时来说,技术水平先进。

动力车首次采用双拱流线头形,宽体鼓形断面轻量化车体,在轻量化方面最初改进,并且降低了交汇压力波。

车头

采用驱动装置半体悬结构的高速转向架。制动系统由微机直通电空制动、基础制动、防滑器及备用空气制动等4个部分构成。

动车组采用交直交电力传动,使用JD128型交流电机以及GTO水冷逆变器,牵引电机功率为1225KW大功率异步电机。

技术参数

虽然动车组是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但是一些主要核心部件如高速受电弓、真空断路器、GTO器件、高速轴承和螺杆空气压缩机等部件是从国外进口的,国内当时没有配套的支撑产业。

中华之星


运营情况

2002年9月,“中华之星”在北京环形试验线进行编组调试;

2002年11月27日,5编组(2辆动车 3辆拖车)的短编组“中华之星”在秦沈客专传造出了国内最高速度-321.5km/h;这一天是“中华之星”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天。

中华之星

然而第二天,也就是2002年11月28日,却成了“中华之星”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当天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傅志寰带领一众领导专家上车体验,计划是当天9点上车,当时为了保险起见,特意安排车辆先上线试运行,还跑出了285km/h的速度,但是就在车辆回到基地的时候,报出了轴温故障,检查发现大同机车生产的动力车厢的一根轴的轴承座冒烟,轴承温度达到了109℃,列车已无法继续行驶。等待多时的领导们最终还是放弃上车。最终检查发现是进口轴承的质量问题,这也是“中原之星”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车厢内部

2003年1月起,“中华之星”在秦沈客专进行考核,到2004年,考核里程53.6万公里,之后返回生产商进行拆解检修。

据统计,在试验阶段,共发生A级故障31项,B级故障22项,C级故障6项,总计59项。

2005年8月,“中华之星”担当辽宁沈阳至河北山海关的临时高速车次L517/8,运行速度为160km/h,2006年8月停运。

现车辆已运往中国铁道博物馆展览。

现状


车辆评价

在“中华之星”后,中国高铁发展路线发生变化,主导引进吸收再创新,并且明确走动力分散的动力布置形式,“中华之星”在2004年彻底市区动车组招标资格。

被淘汰的原因主要有故障率、造价高(据说单列造价近7亿)、技术不够成熟等,满足不了国内对高速铁路的迫切需求。

但是“中华之星”初步打造了中国高铁技术的系统集成平台,解决了动力系统、制动系统、转向架、列车控制网络等系统的自主研发设计问题,这是国内高速铁路设计的一个中药阶段,为后续吸收消化国外技术奠定了基础。

中华之星

如果当时再给研发团队5年时间,中国高铁应该能把国产动车组做得更稳定可靠,并批量化生产。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