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德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德国《商报》称 相比依赖中国 德国遇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时间:2022-12-22 15:47:36来源:搜狐

今天带来德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德国《商报》称 相比依赖中国 德国遇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关于德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德国《商报》称 相比依赖中国 德国遇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指出,德国联邦政府正在酝酿新的对华战略,其目标是降低对华经济依赖性,但是德中经贸关系的最紧迫问题并非依赖性。

欧洲的能源价格、原材料价格上涨,全面推高了欧洲的物价。与此同时,中国却依然具有廉价生产之优势:化工、机械、钢铁等产品的销售价格,往往低到当今欧洲竞争对手无法承受之水平。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给了中国相当优惠的能源价格,中国没有通胀,中国商品将比德国商品更具竞争性。

文章认为,德国政府认为中国是“体制对手”,所以要减少依赖。如今,德国企业越来越不敌中国竞争对手才是更为严重的问题。

文章其实是指责政府一厢情愿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却不能对如今德国面临的高通胀、高电价、高能源价格作出应对,企业看不到希望。未来,中国商品直接打败德国商品了,那就不是依赖的问题,而是被其摧毁。

文章指出,德国经济的核心正在溃烂。去工业化早就开始了,2019年,德国工业生产就已经陷入了不景气。过去几十年织就的一张囊括了上游产品、供货商、制造商的经济大网,如今正在撕裂。

制造业公司先是压缩产能,然后停运生产线,最后关闭整座工厂。这又让其供货商陷入困境,因为后者也不得不跟着停产。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企业则乘机填补产业链缺口,而且乘虚而入者越发频繁地是中国企业。

这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德国产业对欧洲以外的国家产生了结构性依赖。

8月,德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再度爆表,环比上涨7.9%,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环比增幅,远超预期的2.4%,前值为5.3%;同比上涨45.8%,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同比增幅,预期为36.8%,前值为37.2%。

数据显示,8月德国整体能源价格环比上涨20.4%,同比涨幅更是高达139%,主要受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上涨影响。

中间产品、资本货物、耐用消费品以及非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也大幅上涨,同比涨幅分别为17.8%、7.8%、10.9%和16.9%。

德国二季度GDP环比增速从上季度的0.8%回落至0.1%,经济在衰退边缘挣扎。如果还不能解决能源问题,德国经济衰退将是大概率的事情。

如此高的电价和天然气价格,高能耗企业根本承受不了。俄乌冲突,很多人担心欧洲民众熬不过这个冬天,很多欧洲企业连这个秋天都熬不过。

成立于1927年的“百年老店”施耐德博士集团申请破产,仅德国巴伐利亚州就有约1400名的员工受影响。这家企业的倒闭,只是德国众多苦苦挣扎的企业的缩影。

如今,欧洲的化肥厂商几乎无法不亏本生产,化工业也出现了类似迹象。下一个陷入困境的将是钢铁行业。

文章称,德国联邦政府正在酝酿的对华战略,并不足以应对上述问题。我们所缺乏的是一份欧洲战略:欧洲究竟需要怎样的经济框架,才能让欧洲企业能够和未来的对手进行竞争?而竞争对手,也并不仅仅来自亚洲。

德国如今恰恰应该学习一下亚洲的成功经验:充满创新能力的企业,以及作为根基的优秀教育体系、高效官僚系统、可靠基础设施。欧洲企业如今往往要到亚洲才能找到这些要素。

德国媒体很悲哀地认为,现在德国的状况已经很艰难,政府却在干着要对自己最大的贸易伙伴减少依赖。阻止德国企业到中国发展。德国现在的情形,一些高能耗企业继续坚持可能都要破产了。如果到中国,还有一条活路。

德国一些地方和企业对联邦政府的乱作为很是不满。

9月19日,德国汉堡市市长琛彻尔发出警告,绿党籍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不要阻止中国航运巨头中远集团投资汉堡港的一个集装箱码头的计划。无论从国家安全还是不依赖的角度来看,联邦政府拒绝中远集团的参与都是不合理的。

琛彻尔担心汉堡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他认为,中远集团已经在汉堡港的竞争对手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拥有码头股份。汉堡如果拒绝,对汉堡作为投资目的地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让汉堡港处于竞争的劣势中。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希望放慢德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并公开呼吁对实施强硬的对华政策。

《法兰克福汇报》的最新调查显示,无论是大众、宝马、奔驰,还是博世、采埃孚、舍弗勒或大陆集团等供应商:他们都希望不仅能够不受干扰地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甚至还要扩大业务。

梅赛德斯也警告称,确保繁荣与和平的原则是“建设性合作”。与中国的关系将对德国、欧洲乃至整个全球经济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目前俄罗斯已经对欧盟13个成员国部分或全部切断了天然气。

断气危机对欧洲影响颇深,欧洲化工行业对天然气依赖巨大,目前已有多家工厂已经减停产或计划减停产,其中不乏陶氏、科思创、巴斯夫、朗盛这样的国际化工巨头。

过去三年的新冠疫情、供应链紊乱、能源危机,先后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三次供给冲击。

欧洲至今看不到解决战争的希望,很多欧洲企业开始做出向外转移的计划。德国向中国生产转移幅度最大的产品主要有四大类:第一类是有机化学;第二类是电气设备;第三类是机械设备;第四类是汽车及其零部件。

美国正在让制造业回流,当然不会放过这一轮机会。

俄乌冲突,欧洲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欧洲制造业的竞争力被削弱,制造业外流已经成为趋势。积累了多年的市场优势毁于一旦。

偌大一个欧盟,竟然如此不堪,连印度都知道保障自己的权益,欧盟领导人还是一副要与俄罗斯拼光资本的架势。从全球来看,中俄一方只用了较小的代价就废了西方的一条胳膊,值了。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