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阳城县下大力气建设秸秆综合利用收体系拓展秸秆利用渠道(组图)

时间:2022-04-24 16:05:45来源:网络整理

草木生长,春山在望。走进阳城县各个村子,田地干净整洁,堆肥堆放回田成新景象,去年收的秸秆整齐地放在村子旁边的暂存点,等待处理和使用...

近年来,阳城县着力建设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输体系,拓宽秸秆利用渠道,加强技术支撑,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和农业新技术推广产业链,让秸秆免于浪费。变资源秸秆的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因地制宜变废为宝

桃花刚开,春暖花开。勤劳的农民在春风里照料着自己的土地。阳城县东冶镇东轩村村民张家农一辈子都在田里干活,他告诉记者,去年冬天,他们用大型机械将稻草埋在土里深耕,而地变得平坦而松散。 “今年一定有好收成秸秆的的综合利用,夏作物收割时,田里的秸秆也要收起来送到储运点,以后可以当饲料、肥料,很有用。”

阳城县属典型的丘陵山地地貌,农作物种植面积约45万亩,以玉米和小麦为主,年可生产农作物秸秆资源约20万吨。焚烧带来了一系列火灾隐患和环境问题。 “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农民能接受,经济可行,有利于土地保护。”阳城县农机化服务中心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专家组组长刘卫红告诉记者。

2019年,阳城县成立秸秆焚烧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阳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农作物秸秆焚烧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和《阳城县秸秆禁止和综合利用监督评估办法》等文件,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制度创新为保障,全县建立了秸秆还田堆肥堆肥机械化。 “一主两辅”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储运体系建设、秸秆整村机械化出田饲料、燃料利用和秸秆堆肥整村机械化利用和其他工作。

此外,2018年至2020年,安排2000余万元吸纳社会资金4000万元以上,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21年还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

“指杆入金”的多重用法

河北镇古地底村,一座依山而建的温室内,稻草覆盖下,长出一大群球茎蘑菇。

“这些蘑菇的生长,稻草起了很大的作用。”阳城国丰源果蔬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庆勇,多年从事农业技术工作。他说,为了把困扰大家已久的“稻草”变成可以使用的“婴儿”,他们正在这个示范基地寻找方法。

安徽、山东、河南等省是秸秆综合利用先进地区。王庆勇多次到访,学习借鉴当地实际,介绍了草菇种植技术。

“大球菇生长的基材已经从过去的锯末变成了稻草。除了我们开发的基材配方外,种植的球头菇体积大,产量高。”茎,几簇大球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一周内,每个大球菇的重量可以达到1.2斤。

“目前,每亩地的产量已达到近万公斤,市场售价为每斤5元左右。除去秸秆等成本,我们的纯收入可以达到6万元,真正做到了低成本高收益的目标。 “大棚种植的成功,提振了王庆勇的信心,他计划在大棚外50亩土地上进行林下繁育试验,预计8月份全县将推广秸秆食用菌种植。

“我们将提供菌种、技术等一站式种植服务,让村民充分利用玉米秸秆,在屋前屋后种植大球菇,真正做到富足、美化环境。”王庆勇信心满满的说道。

“没有这些稻草,我们就无法致富。”阳城县延里镇坪上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峰说。 1995年,张建峰成立了阳城宜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养殖牛羊。如今,存栏牛130头,羊200多头,靠全村800亩土地和周边6个村左右为食。超过 3,000 英亩的玉米秸秆。

在阳城,小秸秆除了用作地肥、牲畜饲料、水产养殖基础材料外,也开始探索燃料的利用,逐步走上了生态循环和绿色主导的农业转型之路。

创新发展,生态振兴

去年,由于百年来最严重的暴雨,张建峰没有及时储存足够的稻草。在阳城县农机部门的协调下,他在东冶镇秸秆储运站采购了充足的秸秆作为干草饲料。

依托企业、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021年阳城县大力培育秸秆收储运市场化经营者,陆续建成5000-吨乡级秸秆综合利用收储站、3个2000吨级秸秆综合利用乡镇和储运站、3个村级秸秆临时储运点,构建了覆盖全区的秸秆储供网络,可完成1.7万亩全村出田和0.9万亩堆肥任务,年收储秸秆1.1万吨,有效解决秸秆从田间到车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秸秆得到“回收”。能用,能存,能用。”

在此基础上,阳城县创新推进秸秆田外利用,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聚合物秸秆转化饲料项目是有效的探索之一。

去年10月,由阳城县政府牵头,山西农业大学、鹿鸣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校企合作,共同研究秸秆综合利用,即转化聚合物项目稻草喂。据阳城县农机化服务中心主任潘学义介绍,该项目投资超过4000万元。通过引进高分子生物发酵秸秆饲料加工技术,秸秆可作为饲料和资源,每年都可以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综合利用秸秆10万吨-15万吨,产值约1亿元。

“目前,我们通过实现秸秆转化为饲料、化肥、基材和燃料,去年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潘学义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和优化储运体系建设和利用模式。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逐步建立稳定的秸秆综合利用运行机制,力争到2025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的高水平。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